近日,赛为智能(300044)再遭“纪律处分”。深圳证券交易所认为赛为智能于2021年8月31日披露的首次会计差错更正后的净利润不准确,与2022年4月28日披露的调整后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对多个年度的财务 表进行二次更正,情节严重。
业绩一再调整 仍未得到会计师认可
时间转回到2021年1月30日,赛为智能当日发布公告对其2020年度业绩进行预告,赛为智能预计其2020年度将扭亏为盈,预计实现盈利9,245.49万元至12,008.51万元。到了当年的4月29日,赛为智能发布《关于2020年度经审计业绩与业绩预告差异说明暨董事会致歉的公告》,2020年业绩随之“变脸”为亏损5,908.54万元,在随后的短短3个交易日里,赛为智能跌幅超过40%,市场哗然。
然而,即便是“变脸”之后的业绩,仍未得到会计师的认可。
2021年4月29日,会计师对赛为智能2020年 “无法表示意见”,6月11日赛为智能披露《关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决定的整改 告》,当年8月31日,赛为智能对2018年至2020年 进行追溯调整,分别调整2018年度至2020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1.94万元、-4,891.72万元、-9,210.71万元。值得留意的是此时赛为智能是在业绩“变脸”的基础上对2020年业绩进行的调整。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2022年4月28日,赛为智能再次对2018年至2020年 进行追溯调整,分别再调整净利润4,304.2万元、3,207.07万元、-27,843.18万元,调整金额占前次更正后净利润比例的绝对值分别为74.75%、6.17%、184.16%。
由此可见,仅就2020年净利润而言,赛为智能先是预告“盈利9,245.49万元至12,008.51万元”,之后调整为“亏损5,908.54万元”,此后又将亏损金额追加调整“9,210.71万元”、“27,843.18万元”,赛为智能可谓“一错再错”。
这些投资者可参加民事证券索赔
根据《证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投资者可以要求赔偿的是投资差额损失、佣金损失及印花税损失,其中,投资差额损失可以理解为投资者在泡沫价格上多支出的泡沫成本,投资差额损失的多少与买入价格和股数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赛为智能主营业务包括人工智能、智慧城市、文化教育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教育医疗、运营服务、人工智能。截至2022年9月30日,该公司股东人数为5.61万户,人均持股金额约为4.12万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