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始终高举发展学科旗帜的创新团队(二)——李宁测井创新团队CIFLog测井软件海外深化应用纪实

一个始终高举发展学科旗帜的创新团队(二)

——李宁测井创新团队CIFLog测井软件海外深化应用纪实

编者按:这是我们连载 道的第二篇。2021年9月23日,在中国石油集团科技与信息化创新大会上,勘探开发研究院李宁测井创新团队被授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团队”称 。回顾历史,团队创建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根据著名测井专家谭廷栋先生的建议,勘探开发研究院成立了测井软件研究室,李宁出任室主任。31年来,团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由弱到强,不断发展。目前,以李宁院士为学术带头人,以勘探开发研究院测井所和中国石油测井院士工作站为核心,联合中油测井、CNODC海外研究中心和相关石油院校等单位组建形成的“李宁测井创新团队”,秉承“学科大发展、方有大作为”的理念,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正在为推动测井学科的高水平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9月22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石油测井院士工作站在北京揭牌。在揭牌仪式上,作为CIFLog在海外推广应用的重要节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孙龙德副总裁和李鹭光副总裁分别向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CNODC)和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CNLC)颁发了CIFLog3.0安装投产证书。李宁院士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此次CIFLog软件在中国石油两大海外应用单位的换装投产具有里程碑意义。

随着中国石油建设“海外大庆”步伐的加快,针对海外作业区大量新的测井评价需求,李宁测井创新团队迅速对CIFLog进行了升级,成功推出3.1版本,期间院士工作站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为探究测井软件CIFLog3.1研发推出背后的故事,我们访谈了中国石油测井院士工作站负责人肖承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勘探院测井技术研究所软件研发室主任刘英明高级工程师和中东研究所企业技术专家田中元高级工程师等同志。

肖承文

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测井院士工作站负责人。

1

此次CIFLog测井软件在中国石油海外作业区换装投产有何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石油走向海外的步伐加快,国际主要测井技术服务公司开始对中油测井实行技术封锁,对软件使用提出种种苛刻条件,如从国外购买引进的软件只能在中国本土使用,不能处理海外业务收集的测井资料等,企图通过采取此类限制加大扼制中油测井走向世界的步伐。对此,集团公司焦方正副总经理批示务必“着力开拓CPLog和CIFLog国际服务市场”。新组建的中油测井领导班子金明权书记和胡启月总经理非常重视,多次指示加快CIFLog测井软件在中国石油海外应用换装投产进度。此次换装投产扭转了使用购买的国际软件开展海外测井服务时的被动局面,为中油测井开拓海外测井市场增加了核心技术手段,有力支撑了中国石油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勘探开发工作,为中国石油海外重大勘探发现与开发增储上产提供了关键测井技术保障。

2

为什么要对测井软件CIFLog版本进行海外应用升级?

近年来,CNODC海外勘探开发程度逐步深入,合作区块的油气藏类型越来越复杂,储层品质由常规中高孔渗储层向非常规储层转变。对以成像、核磁及随钻为代表的测井新技术处理解释需求越来越多;其次,由于海外重点探井、评价井目的层的测井新技术采集大部分工作量由国际三大油田服务公司的设备完成,因而不仅要求我们的软件能做高端资料精细处理,还必须一套软件适应所有不同测井公司、不同仪器采集的不同格式的资料。同时,部分油气藏进入了中后期开发阶段,对水淹油气藏的评价、寻找剩余油富集区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针对这些海外油气藏测井评价特殊技术需求,整体提升CIFLog软件处理不同公司测井新技术资料的能力迫在眉睫。持续开展CIFLog软件海外版升级,成功使我国测井大型测井软件走向世界,不仅充分彰显了在集团公司的正确决策部署下,国内外测井业务重组后的专业化和一体化优势,而且也使中油测井向率先建成世界一流测井公司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

CIFLog的升级,中国石油测井院士工作站做了哪些工作,现在进展到了什么阶段?

早在10年前,重组前的原CNLC针对其海外测井评价业务,在当时CIFLog1.0基础上,研发形成了其海外属地化版本CIFLog-GeoMetrix版本,并在中国石油海外作业区大规模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随着近两年CIFLog软件海外的深化应用,院士工作站将原CIFLog-GeoMetrix研发团队的樊春华、傅少庆和赵东等核心技术人员吸纳进来,共同参与CIFLog3.1升级版研发工作。团队成员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根据海外业务流程,顺利完成了3.1版软件计划在系统资源整合、交会图版和绘图图版国际标准化等方面的全部性能升级。于此同时,还新研发了噪声频谱分析、螺纹井眼资料处理和固井质量评价等海外急需的特色处理解释模块。升级后的CIFLog3.1版本很好实现了同时满足国际和国内油田测井解释评价的双重应用需求。

4

你认为李宁测井创新团队的团队文化是什么?

测井创新团队在李宁院士的带领下,坚持一项研究:测井技术研究;坚持一个理念:学科大发展、方有大作为;坚持一个目标: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石油测井。逐渐形成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的团队文化,充分依靠团队的力量推动和促进测井行业的融合发展。

5

攻关过程中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

首先,印象很深的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勤勉务实、拼搏创新的工作作风。围绕CIFLog升级的技术攻关,唯有创新团队紧密配合、充分协作才能完成。为此,团队所有成员分别从平台整体的接口调整到具体优化某个功能的各个方面,均详细讨论、反复论证,仅用180余天,就完成CIFLog3.1的升级研发工作。在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技术分析研讨群,实时开展技术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充分体现了优秀攻关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力量。

6

刘英明

博士,高级工程师,勘探院测井技术研究所软件研发室主任。

1

你在测井软件CIFLog海外应用升级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作为测井软件研发室主任,我从技术上负责CIFLog软件海外应用升级工作,具体包括需求调研、升级方案讨论与系统设计、研发任务分配及技术攻关力量组织与协调等。

2

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挑战?

3

完成软件升级任务的体会

我的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软件研发必须要紧密结合现场应用,这样设计和研发出来的软件产品才能很快得到现场认可。尤其是海外对整个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的规范要求非常苛刻,因此必须扎扎实实从海外应用需求出发,软件研发人员与现场应用人员充分紧密结合,才能使开发出来的软件在第一时间得到认可和应用。二是软件升级可能会导致系统功能的不稳定,因此合理的功能优化设计十分重要,在技术方案实际论证中需要统筹考虑功能的可实现性和系统兼容性,这对升级软件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4

在李宁测井创新团队感受到了怎样的文化或精神?

大型工业化软件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CIFLog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历程,充分体现了李宁测井创新团队目标统一、组织有序、精诚团结和不畏困难的团队精神。这是整个CIFLog软件能够发展至今,不断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多现场用户高度认可的主要内在动力。

田中元

博士,高级工程师,勘探开发研究院中东研究所企业技术专家。

1

你在测井软件海外版升级应用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自2020年起,在勘探开发研究院窦立荣书记和李宁院士的安排和支持下,由我负责组织推进CIFLog软件在海外研究中心的推广应用工作。具体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详细了解软件的功能的基础上,负责组织召集海外研究中心技术人员与CIFLog团队开展技术交流和软件应用培训,同时制定详细的推广计划和时间节点;二是组织安排海外各大区技术人员,针对海外特色储层,开展CIFLog软件测试应用并收集反馈意见,对软件功能、流程和操作方式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建议。

2

海内外测井技术研究工作对测井软件的需求有哪些不同?

测井软件在海内外应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一是不同国家地区希望使用本地区语言操作界面和相关单位(多为英制),而国内大多采用中文操作界面和公制单位;二是过去海外测井技术研究工作主要依托国外测井解释软件,标准化、规格化起点要求高;三是海外测井技术研究工作不仅涉及裸眼井测井综合评价,还涉及岩心资料分析、固井质量评价及油气田开发期生产测井资料的综合评价,要求测井软件的解释模块及相关功能必须非常齐全。

3

你为此次软件升级提供了大量海外测井应用需求,团队成员在实现这些需求过程中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实现的效果如何?

CIFLog团队专门指派技术人员,针对海外测井评价作业提出的实际需求,主动与相关技术人员沟通,充分协商讨论,共同确定功能升级方案和完成时间节点。研发的升级功能及时反馈给应用人员进行测试。通过多轮次的迭代开发,所提出的需求全部完成,升级后的软件从操作流程优化、处理参数直观可视和解释模型动态调整等多个方面能够很好的满足目前海外生产应用需求,为进一步在海外大范围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你感受到的李宁测井创新团队文化是什么?

是对创新的持续追求和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具备这样创新文化的团队才能出创新成果。李宁测井创新团队走在了建设国际一流油公司综合性研究院的前列。

5

紧跟生产需求,瞄准技术难题,做好科学攻关,注重应用实效。

郭玉庆

清华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测井院士工作站成员,一级工程师。

1

你在测井软件海外版升级应用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我主要负责CIFLog软件特色模块升级方案设计、技术指导、研发工作协调和部分软件模块的研发工作。

2

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挑战?

海外推广应用面临最大的困难是因地域和油气藏类型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油公司要求不同,平台在兼容性、扩展性和稳定性方面必须特别强大。CIFLog升级研发所面临最大的挑战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CNODC海外甲方单位在标准化方面要求高,半年时间内既要完成平台的资源管理、数据预处理和交会图等模块的优化,又要完成对在用海外主力特色解释模块的融合优化,时间十分紧迫。

面对这样的困难和挑战,院士创新团队发挥具有良好海外支撑经验的优势,团队成员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大家从底层到应用模块,接口逐个讨论,功能点逐个对比,逐步细化功能,确保软件每个功能都准确达到国际化要求。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升级的软件功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正是这样的工作,为CIFLog高水准国际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完成软件升级任务的体会

在整个软件升级过程中,我认为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是完成任务的核心;求真务实、一丝不苟是完成任务的基础;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是完成任务的保障。

4

李宁院士给你们部门定位的文化或精神是什么?

李宁院士对创新团队成员的期望是:不可能人人生而优秀,但人人可向优秀方向前行并经百折不饶最终抵达优秀的终点。研发人员要牢固树立“开发的是代码,履行的是使命;解释的是认识,承载的是责任”的信念。

傅海成

博士,高级工程师,勘探院测井技术研究所二级工程师。

1

你在测井软件海外版升级应用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我主要负责CIFLog软件海外应用系统测试、软件培训、版本发布和技术支持等。

2

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挑战?

由于之前接触海外油气勘探测井评价工作较少,所以对海外的测井业务不熟悉是我面临的主要困难。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个不确定性上:一是CIFLog处理方法以国内应用场景为主,同一软件模块能否适用海外的测井评价需求不确定;二是海外近年来一直应用国外的大型软件如Techlog、Geolog等进行测井资料的处理解释,CIFLog升级后能否达到国际同类高端软件的处理水平不确定。

3

完成软件升级任务的体会

通过此次CIFLog软件海外版的整合、测试与模块的迭代升级工作,国产软件在处理能力、应用领域有了质的飞跃。与海外研究中心的紧密结合,使研发团队对中国石油海外测井评价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使新研发的软件模块更具针对性与时效性,这为CIFLog软件在中国石油海外测井解释评价中的全面快速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4

在李宁测井创新团队中的作用和定位

根据李宁院士对团队每个成员在CIFLog软件的研发上的明确定位,我在团队中的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充分发挥自身油田现场经验丰富的优势,全面做好CIFLog软件的海内外技术支持与软件应用,为CIFLog软件更好的在国内、国外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林雅平

硕士,高级工程师,勘探开发研究院中亚俄罗斯研究所一级工程师。

1

你在测井软件海外版升级应用工作中做了哪些工作?

我主要负责CIFLog3.1软件的测试与应用,累计在中亚俄罗斯地区7个国家19个勘探区块及15个开发项目67个油气田/群中开展了现场实际生产应用。

2

你是否应用过其他海外测井软件,有什么优缺点?

由于长期从事海外测井评价工作,我能够熟练使用Geolog、Techlog和Wellcad等国外软件。这些国外测井软件起步早、相对成熟、应用面广,在海外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且软件升级更新换代较快。但缺点是在国内这些软件价格高昂,以Geolog软件为例,在哈萨克斯坦的价格约为国内价格的1/3。除此之外,这些软件都是商业垄断,国内技术人员根本接触不到软件底层架构和相关核心测井处理技术。

3

海外版测井软件CIFLog3.1解决了哪些关键问题,有什么优势和意义?

经过实际对井数据处理应用,CIFLog3.1可满足复杂碎屑岩、碳酸盐岩和潜山/基底变质岩等不同类型储层测井评价需求。如利用软件平台的特色处理模块可以解决岩性岩相识别、储层类型划分、储层参数计算和地层流体判别等测井评价难题,软件系统整体运行十分稳定,计算结果准确可靠,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际科研生产需要。与其他国外公司软件相比,我个人认为CIFLog3.1有两大优势:一是人机交互性强,对于数据绘图、测井处理段分层和岩心深度归位等操作十分便捷;二是具备电成像、元素和核磁等全系列高端成像处理解释功能模块,各模块采用统一运行模式,一键式操作,易于掌握,且处理结果的精度与国际其他同类软件一致。

4

你认为CIFLog测井软件在国内外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

我个人认为该软件处于整体国际领先、局部国际先进的水平。整体国际领先是指CIFLog软件同时支持中英文,常规和高端处理解释方法精度高、模块界面非常人性化、操作直观便捷,同时软件适用不同厂家的各种不同测井仪器、通用性极强,这是任何一款国外软件都做不到的;局部国际先进是指软件模块的部分功能虽已追平目前一流国际同行的产品并有自己的独到优势,但仍有不足之处和较大改进提升空间。

编后记:

“发展学科是立院之本。是确立学术地位之根,是造就人才梯队之基,是引领行业发展之道,是赓续石油精神之魂”李宁院士如是说。

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我们从这次专家访谈找到了一个答案:这支团队团结、勤奋、协作、包容、朴实、无私。他们在李宁院士的带领下,坚持做一件事:测井学研究;坚持一个信念:促进测井学科大发展;坚持一个目标: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石油测井。李宁石油测井创新团队正在为中国石油测井科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为“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做出自己的贡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2年2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