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计入整车BOM成本,吉利如何定义智能 联的未来生态

智能 联新生态下,汽车产业正在上演着新一轮的角逐。这是主机厂、互联 、科技巨头、系统供应商们相互博弈,同时也是融合共生的过程。

这背后传统整车厂对产品开发主导权的追逐从未停止。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观察,未来整车厂将逐渐地发展为两个方向:

一、发展为移动出行科技公司,成为数据管理和移动出行运营方,这就要求传统主机厂,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和需求的变化,订立相应的产品标准和流程体系,主动地集成第三方的技术和应用服务,提升终端用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粘性,进而搭建起移动出行的生态。这将是未来汽车与科技出行的直接效益与价值所在。

二、沦落为整车平台制造公司,由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工程等智能 联领域缺少技术积累,互联 公司和其它科技巨头将掌握智能 联汽车产品和功能定义的话语权,导致传统的整车厂只能通过代工生产获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会被淘汰。

在2020年12月15-17日召开的高工智能汽车年会上,来自吉利汽车研究总院智能电子软件中心副主任付朝辉发表了《软件,定义汽车智能 联的未来生态》的演讲,分享吉利汽车集团在面向汽车智能 联汽车未来生态的进展与布局。

吉利作为自主品牌中最早提出“由汽车制造商向智能电动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车企,已经布局了车联 、智能驾驶、共享出行、车载芯片,近期还与百度联手共同组建智能电动汽车公司。

软件定义新生态的变革

智能出行生态的各项核心技术:智能驾驶、车辆 技术、V2X车路协同、5G通讯和云计算等正在飞速地发展,搭载这些技术对于车辆的电气和软件架构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整车厂和互联 科技巨头的融合正在加速。

在这个大趋势下,不仅是传统主机厂的纷纷转型,包括传统系统供应商、如百度、谷歌等互联 巨头,以及滴滴、Uber等出行服务商等也纷纷进入布局产业上下游。

“智能 联汽车的生态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上下游协同来推动产业落地和生态发展。”付朝辉表示。

同时他特别强调,智能 联汽车未来生态中,产品的价值链也在发生变化,首先软件在汽车价值链中的占比上升,这会驱动整车厂在软件开发能力、系统测试与验证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各方面快速提升。

对于供应链来讲,变化也是颠覆性的。

相比较传统汽车的产业链关系,智能 联汽车生态的搭建需要整车厂整合战略合作伙伴,系统软件服务商来共同定义产品。

这将会带来供应链的变革,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软件计入产品的BOM成本,通过招标来选择软件开发商。这些软件包括但不局限于云计算平台与服务、各种应用程序APP,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模块。

为了适应智能 联汽车的变化, 整车厂的开发流程需要进行相应地调整,不仅要搭建软件开发快速迭代的流程,还需要搭建软硬分离的平台开发体系。

付朝辉指出,下一代软件架构必须是模块化,并且支持软硬分离:

一、软件模块APP化,不需要进行移植就能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

二、简单的IO控制将和数据计算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运算中心,并且软件模块可以根据需求和优先级,动态的调用运算平台的资源,包括RAM、计算单元、图像处理等资源。

吉利如何布局

作为自主品牌较早布局智能 联领域的自主品牌,吉利在2016年成立了亿咖通科技,发布了GKUI智能车机系统,同时还成立CASE软件中心,负责研发和集成整车电子电气和软件系统。

在上述基础上,吉利汽车在2020年10月份推出了星瑞系列,实现了燃油车整车OTA的功能。这就保证了整车在量产之后,还能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软件的更新换代,做到常用常新,为吉利汽车品牌保持竞争力保驾护航。

付朝辉也分享了吉利的一些探索:

一、吉利汽车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上,将导入超级大脑的概念。通过硬件算力和集成度的提升,支持软件的快速更新换代,在探索软件分离的开发体系的同时,也将培育自主智能 联全栈技术开发能力。

二、吉利汽车集团已经建设智能小镇,覆盖智能化道路中的协同驾驶与感知、智能红绿灯、智能停车场、自动导航,远程驾驶等车端与路侧的典型应用场景。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将提供无人驾驶的车辆进行示范。

三、在V2X的技术领域,吉利将首先应用在ADAS功能上,以提高用户的体验,通过车路,车车,车人数据的融合,提升ADAS系统在用户提醒,预警和行车干预上形成产品矩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18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