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正在崛起,人才、EDA软件相继就位,打破垄断仅5到10年

中国芯片产业起步晚,受短视思想与海外先进技术、产品的冲击,国产芯片前行的脚步被拖慢。

如今,国产芯片在中低端领域已有不错的表现,但在高端芯片上差距明显;在芯片设计、封测上我国成绩亮眼,但在设备、材料、EDA软件上也仍高度受制于人。

国产芯片困境

2020年,我国芯片进口数量与总金额进一步增长,分别为5435亿个与3500.4亿美元,进口金额超石油、铁矿石的总和。

在芯片产业链最上游的EDA软件上,全球90%以上的市场被Cadence、Mentor Graphics与Synopsys这三大美国巨头垄断,中国EDA厂商的占比仅有0.6%。

在半导体材料、设备上,我国待突围的细分领域众多,如高端光刻胶、电子特气、光刻机、晶圆检测机等等,我国都受制于人。这限制了中国芯片制造业的发展。

此外,在集成电路人才上我国也有颇大的缺口,制约着国产芯片崛起。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2022年我国半导体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5万,结构性失衡问题明显。

由此可见,中国在芯片产业上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5到10年打破垄断

尽管在国产芯片崛起之路困难重重,中微公司创始人、半导体行业风云人物尹志尧却表示,以目前我国的整体工业实力来看,我国需要5到10年才能追赶上。

这让人有些意外。对此,尹志尧博士讲出了三点理由。

一是,中国芯片产业链完备。

我国在芯片产业链的各环节上虽然落后,但好在我国在芯片设计、制造、材料、设备等各环节上均有布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这成为将成为国产芯片的一大优势,只要再提升技术,国产芯片就有崛起的希望。

二是,华人集成电路人才众多。

在集成电路的历史上,华人常常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如台积电张忠谋、梁孟松等等。

尹志尧在外企工作时也发现,华为在很多研发题目组担任组长或技术领头人等关键职位。

三是,华人在理论研究与基础开发上,对美国集成电路的历史作出重要贡献。

这表示,中国人并不是没有集成电路方面的才能,反而是很有优势。

尹志尧认为,中国的这些芯片将推动国产芯片快速发展。

此外笔者认为,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重视程度的提高、行业扶持政策的推出、中国庞大的集成电路需求市场、资本的大批涌入等,都将成为国产芯片的助力。

如今,国产芯片已然驶上了快车道。

人才、EDA软件相继就位

最近两年来,中国芯片相关企业等的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国产芯片进步。目前,我国国产芯片人才、EDA软件等都相继就位。

中国庞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人才回到祖国。

据了解,从2015年以来,便有3000余名半导体人才回到中国。其中,多为半导体行业的老将,有着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如梁孟松、蒋尚义等,能为国产芯片做出重要贡献。

针对我国在EDA这一关键领域的垄断,5月20日,在工信部的 召之下,广州11家企业组成“软件联盟”,力求冲破EDA垄断。

此举能够把中国EDA研发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更大的合力,从而带领国产EDA软件突围。

如今,摩尔定律逼近极限,AI、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崛起与芯片产业融合,这都将推动芯片产业迎来大的变革,给国产芯片带来难得的机遇。

因此,国产芯片有望在5-10年里实现突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4月21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