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五个一” |一首红色歌曲

千访百计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

为抗战救亡而生的歌曲——《黄河大合唱》,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它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

《黄河大合唱》

1938年,全面抗日战争已经爆发。

2月,南京大屠杀结束;3月,南京傀儡政权建立;接下来的数月,合肥沦陷、徐州沦陷、安庆沦陷、武汉沦陷……

10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他在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 子。

1939年1月,光未然创作了《黄河颂》。1939年3月1日,冼星海与光未然在延安的西北旅 进行创作沟通。在冼星海的手稿《我怎样写》中,他把《黄河大合唱》称为“现阶段救亡歌曲的新型歌曲”。1939年3月31日,《黄河大合唱》全部完稿,马上着手准备公演。

左:未光然 右:冼星海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进行首演。这场杂用木鱼、煤油桶、搪瓷缸伴奏的演出,令“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轰动延安。

《黄河大合唱》首演

从此,延安的各种集会上,都会有《黄河大合唱》的身影。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晚会上,《黄河大合唱》再次上演,冼星海亲自指挥,毛泽东、刘少奇等出席观看。冼星海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看完大喊了三声“好!”周恩来还为《黄河大合唱》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其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以激昂的旋律,表达着抗战胜利的决心。万山丛中,亿万中华儿女化身抗日英雄,在奔腾的黄河面前,端起土枪洋枪,誓死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中最著名,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段落。

《保卫黄河》在当时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最强音,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的行列,奔向抗日的最前方。这场令人热血沸腾的音乐作品,不仅鼓舞了每一名饱受侵略者摧残的中华儿女,更在今后历史上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振奋着国人的心灵。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河大合唱》在历史的每个关键时刻,还会因其慷慨激昂的气势,成为人民心目中的最强音。1946年初,正当国民党打算破坏曾与中国共产党签订的“双十协定”时,重庆又一次演唱了《黄河大合唱》,周恩来、邓颖超、李公朴都出席了音乐会。

1949年,宋庆龄亲笔题词赠送乐谱给加拿大多伦多玛希音乐厅。

1949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在庆祝会上,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用英语演唱了《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

2007年,“嫦娥一 ”飞天,带去32首歌曲,其中就有《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这首歌,不仅在地球上唱响,也在宇宙上唱响。

如今,80余载已逝,《黄河大合唱》这部写于中华民族抗战救亡关键时刻的鸿篇,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于中华民族而言,《黄河大合唱》已不仅仅是一部作品,而是成为一种象征,一个不畏艰难敢于抗争的象征,一个民族崛起走向胜利的象征,一个梦想成真盛世辉煌的象征。

千访百计

– dzxyjsjx –

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图文:山东少先队

计算机系官方微信「千访百计」(dzxyjsjx)

新浪微博:电院计算机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4月13日
下一篇 2021年4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