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病魔简直疯了,居家隔离让人们生活慢下来。
连优等生上海上“划江而治”。
吉林进入静态模式。
这几天连续接快递,都不敢接触,消毒放车后备箱或者楼道两天,再拆开。
我们在关注控制疫情的同时,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
有媒体发布,疫情肆虐以来,心理健康问题呈飞速上升趋势。
什么时候,我们能回到从前无拘无束的日子?
相信科技的发展,相信战胜疫情的人们,相信我们很快会卸载居家的“强迫症软件”吧!
走出强迫症:抓紧卸载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回归美好的生活
你知道吗?强迫障碍涉及很大一部分人,据说约50人中就有1名强迫障碍患者。
这个比例高不高?换算一下,占人群总数的2%,每100个人当中有2人。
我国的离婚率连续17年上涨,2019年达到3.36‰。
强迫障碍比我们关注的离婚率高6倍之多。
所以机率是,要么你就是一个强迫障碍患者,要么你被身边的强迫障碍患者所扰。
但不必太担心,目前基本不会造成性命之忧。
据法国强迫障碍专家弗兰克?拉马涅尔说,这是一种可以被治愈的障碍。
他的权威大作《走出强迫症》刚刚走与进我国,给我们带来全新视角和治愈福音。
走出强迫症:抓紧卸载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回归美好的生活
有个朋友,前几天发个朋友圈,说的是: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有段话很有意味:
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非右侧的天空吴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一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今天从书里看到这句话,顿时觉得,强迫症被治愈了一大半。
这大概是最直接、最简单、最能令人相信的例子。
“强迫症软件”被免于运行,离卸载还会远吗?
这个朋友豁然是个心理咨询师。
年轻,貌美,啥时患上强迫症的?
前几天在 上呼扇呼扇直播呢!
人呢,有病抓紧治。
走出强迫症:抓紧卸载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回归美好的生活
弗兰克总结说,强迫症总是既相似又不同。
总是相似,是因为强迫症总是被定义为一些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
总是不同,是因为每一个病患都表现出个体特有的细微差异,就如同同一画家的画也不尽相同。
心理学专业术语这样解释。
强迫思维,是念头、脑海中的画面、冲动(感觉自己可能会做出某件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是不自主(具有侵入性)且总是令人不快的(自己并不想要这样)。
强迫行为,是精神或行动上的行为(自主的),但具有强迫特性,自己感到必须要这样做来舒缓不适感(往往与强迫思维有关)或来避免某个所畏惧的灾难。
我们从书中拎出一个例子来。
强迫思维可以表现为:想象眼球被切片、眼睛里有尖锐物体等暴力或恐怖画面。
这不是你看到的香港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吴宇森拍的《英雄本色》画面。
走出强迫症:抓紧卸载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回归美好的生活
强迫行为表现更多了:洗涤、检查、重复做过的动作、把东西排成一线、整理、丢弃、囤积、触摸。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患有洁癖的人,总是一天到晚洗个没完,就是一个典型。
所以,我们不必苛责患者,很多时候不是他们自身的原因。
对他们来说,以前我们偏颇的看法,对他们是一种误解。
正如我们对待同性恋的看法一样。有说法表明,同性恋也属于遗传基因带来的。
从此,我反正改变了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走出强迫症:抓紧卸载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回归美好的生活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这个高级动物以来,聪明和智慧,外加文明的传承,语言和文字的发明,人类却患上动物没有的强迫症。
和所有心理疾病一样,强迫症患者如果不承认自己有病,你不要强迫他承认,甚至强迫他去看病。
有名古语说:
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它去喝水。
同样道理。
这和自身环境和患者本人开悟有关。
这里我们不做深入讨论。
如果他本人不愿意,那就等待。
不要强人所难。
走出强迫症:抓紧卸载大脑中的“强迫症软件”,回归美好的生活
小鸡仔自己啄破蛋壳出生,才是完整的成长和发育,你帮助它敲碎蛋壳,只会让它弱不禁风,命不长久。
因此,卸载“强迫症软件”,需要患者本人同意,否则会适得其反。
刚看到月亮姐一篇文章,大意是疫情没完没了,世事多变数,要多做准备云云。
人类战胜疫情是早早晚晚的事,没必要过于焦虑,或者贩卖焦虑。
有病就要治。
又看到出版界大哥微信群发言,今年图书销量萎缩,不好做。
我接话:
相信未来,前程可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