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这几类医用软件纳入第Ⅱ、Ⅲ类医械管理

@众成医械——医械行业投融资动态抢先看,旗下@械企查小程序覆盖行业最全企业/产品信息,一键触达企业投融资、产品注册上市…现已重磅上线,欢迎体验使用!

7月8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医用软件产品分类界定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显示,本原则中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是指基于医疗器械数据,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其医疗用途的独立软件。

纳入第Ⅱ、Ⅲ类医械管理

软件产品的处理对象为医疗器械数据,且核心功能是对医疗器械数据的处理、测量、模型计算、分析等,并用于医疗用途的,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有关医疗器械定义,作为医疗器械管理。

具体管理类别应结合产品的预期用途、算法成熟度等因素综合判定。对于算法在医疗应用中成熟度低(指未上市或安全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若用于辅助决策,如提供病灶特征识别、病变性质判定、用药指导、治疗计划制定等临床诊疗建议,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若用于非辅助决策,如进行数据处理和测量等提供临床参考信息,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

对于算法在医疗应用中成熟度高(指安全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其管理类别按照现行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和分类界定文件等执行(如下图所示)。

表一:2017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

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人工智能医用软件类产品应当按照上述原则申请注册。已按照医疗器械受理注册申请的产品,继续按照原受理类别进行审评审批。

已获准按照医疗器械注册的人工智能医用软件类产品,其注册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在注册证有效期内提出注册申请的,如在开展产品类别转换期间注册证到期的,注册人可向原审批部门提出原注册证的延期申请。予以延期的,原注册证有效期原则上不得超过2023年12月31日。

复合增长率达45.2%,未来五年有望再迎高增趋势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加快,在“十三五”规划等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医用软件在过去五年行业内呈现一种厚积薄发的趋势。

据众成医械大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拥有医用软件产品注册证的生产企业共591家。其中,在2013-2017年期间新成立的医用软件生产企业,由2013年的26家增长至2017年的37家,整体呈稳步上升的趋势。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生产II类医用软件产品的企业为591家,可生产III类产品的企业为39家。

从产品注册数来看,近年来全国医用软件注册数量逐年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效的医用软件注册产品总数由2016年的161件到2020年的716件,复合增长率达45.2%,其中,2020年医用软件注册数量相较2019年增长了30.7%。

从医用软件管理类别对比看,已注册的软件产品中,II类产品682件,占比95%;III类产品34件,占比5%。从时间维度对比,III类软件的占比从2016年占比2.9%到2020年占比7.7%,呈逐年递增的趋势,II类软件比例逐年下降。

从细分领域来看,截至2020年底,国内已有的医用软件注册证共1123个,其中有效的注册证为730个,各品类分布的情况如下:治疗计划软件33件,影像处理软件441件,数据处理软件165件,决策支持软件15件,体外诊断类软件72件,其他软件4件。

图4 全国医用软件产品品类分布

图5 2016-2020各类医用软件注册数量

目前,我国医用软件行业总体市场增长良好,市场规模有待进一步开发。生产企业数量还在稳步上升阶段,而注册产品数量尤其是III类软件产品在2020年有较大的提升,说明国内医用软件企业整体科研能力在近五年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用软件深度结合后,促使影像处理类、决策支持类和体外诊断类三类软件产品在近年来迎来爆发。在可预见的未来,基于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国家各类政策的支持,人工智能类医用软件还将持续增长,进而带动整个医用软件行业飞速发展。

更多医械行业前沿资讯&行业大数据干货, 搜狐 @众成医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