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被命运选中的“普通人”

12年前,马化腾收到一封邮件,有员工说要做一款新产品。于是2010年11月20日,腾讯微信正式立项,由此人负责。

微信,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软件。以前收银员会问:现金还是刷卡;现在付款时,他们会问:微信还是支付宝?

11年,微信从一个普通 交软件走到今天,占据12亿人的手机。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那个最初说要做微信的人—张小龙

有人说微信的诞生延续了Tencent的传统—模仿;有人说,张小龙是特别的;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孤独的艺术家”。

“普通”学生

1969年,张小龙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高沙镇,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都是一个很平凡的孩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变得不同。男孩子大多很“疯”,喜欢热闹、有趣的活动,但他更喜欢独处。

1987年,张小龙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在这里度过了本科和硕士的七年时间。

求学的时候,张小龙的聪明体现在优异的专业课成绩和堪比职业水平的业余爱好上,围棋、 球、电脑游戏他都很在行。

同学说他是最早学习C语言的人,对软件了解颇深;老师说他喜欢研究电脑,也喜欢睡觉。

此外,他还是个喜欢摇滚乐的人,喜欢听崔健,也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哪怕是步入 会,成为管理者,这些依然影响着他的生活。

他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像很多程序员一样,他们并非看起来的那样木讷,他们的大脑中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或许就是对于自我世界的追求,才会让他做出不同的选择。

“普通”员工

1994年,硕士毕业后,张小龙顺利进入电信机关单位工作,专业对口,工作稳定,多么理想的毕业去向。

他虽然有着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好工作,有稳定的、看得见的未来,但他并不充实,也没有生活热情。

如果一直在这样有压迫感的氛围下工作,无疑是一种内耗,创造不出什么价值。所以,张小龙辞掉了这份工作。

他投身于方兴未艾的互联 行业,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开启“不普通”

离开电信机关后,张小龙打造出了一个优秀的软件—Foxmail。它凭借简单、稳定、免费的优势,在4年时间里积累了200万用户。

对它火爆程度的评价大概是:这是当时唯一能够与微软Outlook对抗的邮箱

今天,你也能看到这样的评价:

这是中国著名的软件产品之一,英文版本遍布20多个国家,名列‘十大国产软件’,被太平洋电脑 评为五星级软件。

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热门软件,也难以维持张小龙的生活,人民日 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的朋友都觉得他可怜,认为这个在100万台计算机屏幕上留下姓名的人,不过是一个悲剧人物。

最终,张小龙以1200万元的价格将Foxmail卖给博大互联 公司,他本人也加入博大。

然而五年之后,没落的博大互联 公司将Foxmail和张小龙一起“打包”给了腾讯。张小龙就这样成了腾讯的一员。

帮助QQ邮箱打败MSN,是他在腾讯打得漂亮一仗。但在微信出现之前,腾讯内部对于张小龙的了解只停留在Foxmail。

张小龙在提出微信的计划之后,马化腾给予了他极大支持,很快微信上线。但在上线之初,微信的用户增长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惊喜。

微信添加用户大多都来自通讯录,每个人的好友有限,照这样的增长速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造第二个Foxmail。

张小龙开始反思,是不是能够在 交基础上做些新鲜的内容。2012年,微信推出查找附近的人、朋友圈、摇一摇等功能。

结语

张小龙曾说,早期他们聚焦的是“怎么做”,怎么做才能使产品完美;但现在他们要思考的是“做什么”,什么才是他们应该去尝试的。

从微信公开课来看,张小龙依然在为“做什么”而思考,就像当初他为“怎么做”而反思一样。

当年他执意选择一个小人和地球作为启动页,因为在他看来,产品的生命来自于“人性”,孤独才需要交流。

张小龙是一个矛盾者。他喜欢独处,却知道表达是人天生的需要;他是一个程序员,也会以“概念”去吸引人。

张小龙是一个普通人。他和其他人一样,有独特之处,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唯一不同的是:是否敢于迈出第一步。

虽然现在的微信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没必要,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他的那点不同:

人生应该有B计划,应该有自己的喜欢和擅长,不一定什么时候,它就能改变你的生活。

你对张小龙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