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武清区豆张庄镇南双庙村和青坨村迎来了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组。三年来,帮扶组倾心倾情帮助困难村群众脱贫致富,让村庄的环境面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谱写了以乡风文明之“魂”引乡村振兴之路的新篇章。
“三文”大场地 帮扶到“心”里
金秋时节,和风送爽。在南双庙村文化公园里,步道蜿蜒曲折,花木郁郁葱葱,村民们三五成群,悠闲散步。老人们在融融的暖阳下聊天下棋,孩子们追逐嬉戏,欢声笑语飘荡在公园的每个角落……
市委宣传部帮扶工作组组长张增强介绍南双庙村文化公园情况
文体生活有了好去处,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开始发生变化。“有了这么好的场地,大家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精神头儿也足了。”64岁的村民王金发说。
南双庙村文化公园、文化礼堂、文化广场这“三文”活动场所的陆续建成,成为南双庙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试点工作开展的平台和载体,不仅让本村村民尝到了甜头,更让周边村子人人羡慕。
文化戏台的“硬件”搭好了,文化大戏的“软件”也要跟上。帮扶组充分发挥宣传思想系统的优势,积极引进文明单位、 会团体、爱心组织等,为村里配备了村名牌楼、公益广告宣传设施、全彩电子显示屏等硬件资源,积极推动开展曲艺下乡、相声进村、儿童快乐营地、暑期电影“连连看”等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帮扶组来了,村里的变化真是大!老百姓眼界开阔了,村子文明风气浓厚了,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思路理念,为村里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南双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广连竖大拇指。
扶贫先扶志 鼓劲拔穷根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对困难户实施兜底保障,是结对帮扶的一项重要工作。村里的困难群众赵福庆患有股骨头坏死,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在生活的连番打击之下,心灰意冷的他借酒消愁,狭窄逼仄的屋子也因为长期不打扫而凌乱不堪。帮扶组积极协调资金,为他家全面整修了房屋、围墙,捐赠米、面、家具等各类物资,改善了赵福庆一家的生活条件。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贫,扶志扶智才能拔掉穷根。张增强一有时间,就到赵福庆家,和他拉家常,给他鼓劲加油,树立脱贫信心。经过一番“交心”,赵福庆振作起来,院子一改往日的“脏乱差”,多了一排排绿油油的韭菜,干净的屋子里摆放了不少惟妙惟肖的纸房子、纸灯笼,这是赵福庆为自己发展的一门爱好——做手工。“政府对我们这么照顾,我也要努力干活养家,才对得起帮扶组。”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赵福庆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张增强(右2)带领帮扶组成员看望赵福庆(左1)
致富好项目 帮扶组助力
黄桃作为高附加值农产品,是增产增收的“金疙瘩”,也是一个带动困难户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前两年种大田不挣钱,我就想承包个果园,种黄桃、樱桃等价值较高的水果,一开始思想上也有顾虑,怕找不到销路挣不到钱。和帮扶组的干部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他们鼓励我,认准了就干,还帮忙疏浚了灌溉沟渠、拉来了19万元的补贴资金,我家果园能有今天的规模,帮扶组真是帮了大忙!”李贺东笑着说。
为了延伸产业链、拓宽增收渠道,帮扶组又帮助合作 制定了融果品采摘、特色餐饮、健身休闲、萌宠体验于一体的未来发展规划,吸引客流到这里旅游采风、采摘就餐,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 相关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