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都“金砖奖”第10年,也是“金砖奖”前所未有的升级改版。从今天起的2个多月里,金砖奖奖项申 、各级评审和线上互动将有序展开。岁末,我们将迎来大型论坛暨颁奖盛典。在此期间,我们还将推出多期主题特刊,今天推出第三期《“银发”金融深调研》。
随着移动支付快速渗透,数字支付技术日益成熟,当“手机钱包”取代实物钱包,愈发普及的移动支付技术为部分“银发族”制造了生活障碍。根据南都调研结果显示,近三成受访老人因“不会扫码支付”而影响日常生活。如何消解支付“数字鸿沟”、服务不均衡等问题,让老年人可以轻松便捷地获得数字支付服务,成为支付类企业需要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数据:近三成受访老人因“不会扫码支付”影响日常生活
实际上,随着老年 民群体比例的攀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手机支付。根据中国 会科学院 会发展战略发展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互联 适老化研究》 告显示,自2017年起,老年群体微信支付金额增长率基本呈直线增长,四年增长50余倍。
南都近期发起的一项调研数据结果也显示,约84%的受访老人常用手机支付,甚至超过了使用现金支付的比例(72%)。他们最常使用手机支付的场景集中在买菜等小额支付(71%),转账、发红包(64%)和商场、餐厅结账(49%)等场景中。不过,仍然有近三成的受访老人表示,曾因为“不会扫码支付”而影响日常生活。
其中,部分接受回访的老人表示,正是有了这样的经历,也激发了他们学会手机支付的愿望,但同时,也仍然也不少老人在调研反馈中表示,有时候确实用起来“有点怕”。根据问卷数据显示,42%的受访老人表示,支付后页面出现诱导分享来领取优惠券等按钮;47%的受访老人则提出,支付时诱导开启免密支付让他们觉得有问题。此外,近八成受访老人认为,需要提高交易安全性;约65%的老人家表示应当减少或清理支付过程中的广告以免误点;近半数受访老人提出,支付过程中,不应该以优惠券为噱头引导用户开通服务或购买其他产品。
测评:主流支付软件推出适老版本部分二级页面改造仍需提升
精准回应需求:
“线上改造+线下服务”或成新解法
针对当前App改造存在的问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州数字金融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指出,当前适老化改造的痛点在于老年群体存在不同类型的障碍和需求,他建议,可以简化现有新兴的金融手机应用,比如通过简单刷脸等简便的操作,来贴合老年人的需求,打造更加适合老年人的金融应用环境。而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DCCI互联 研究院院长刘兴亮指出,解决适老化服务问题,还需要多重视线下服务,一方面需要推出专门的老年智能机;另一方面,必要的地方需要留有非数字化的通道。
此外,为老年人提供额外的线下服务也成为企业补充适老化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为老年人组织必要的手机使用培训课程,普及金融防骗知识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