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手机,没有互联 ,没有Blued,没有ZANK,古代的同性恋是怎么找到伴侣的?如何相遇相知?还是像如今的同志一样,天生带着一部高度发达的G达,眼神一对心知肚明?
《晏子春秋》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有个小官一直在偷看他,然后他就走过去问那个小官:“你干嘛一直看着我啊!”那小官回答说:“因为你长得好看。”
齐景公很生气,决定杀了他,相国晏婴连忙跑过来对齐景公说:“王上,你长得好看我也喜欢看啊!这是人之常情,你就算不接受,也不能杀他啊。遏制了别人的欲望还要加害别人,这样可不好。”齐景公想了想,觉得也对:“好吧,那以后我洗澡时就让他来帮我搓背吧。”
一个小官员敢于表白自己的王上,可见当时 会对同性恋的暧昧态度。但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像这个小官一样勇敢,也不会这么幸运。马车书信的时代,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已经很难了,更别说这样隐晦艰涩的内心情长。所以古代同性相恋更多是跟自己身份地位、从事职业有关。
王的男人
史书上有关同性恋记载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王侯贵族,对于这些君主、诸侯、大贵族的同性恋情,史书记载寥寥几笔,却足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想象的空间。
其中最具话题性的就是西汉刘家的遗传性取向。从汉高祖刘邦到哀帝刘欣,汉朝几乎每代皇帝都有男宠,高祖的籍孺,惠帝的闳孺,文帝的邓通,景帝的周仁,昭帝的金赏,武帝的韩嫣、韩说、李延年,宣帝的张彭祖,元帝的弘慕,成帝的张放,哀帝的董贤……
先说汉高祖刘邦,他有个男宠叫籍孺,对其宠爱有加,行走坐卧皆带在身边。但这个人除了好看,一无是处!司马迁在《史记·佞幸列传》中说此人“无才能,只靠佞幸汉高帝刘邦而得宠”。
有一次,刘邦又谎说自己得病了,不去上朝,也不让人探病。时间长了,刘邦的妹夫实在忍不住,就拉着群臣闯进宫里。只见刘邦躺在籍孺的大腿上聊天呢!大臣们又惊又气地说道:“当初陛下征战四野的时候是何等的威风,今天咋跟个猫似的!“刘邦大笑着站起身说:“大家不要担心,我只是喜欢一个籍孺,不会天下大乱的。”
光耀千古的成语“断袖之癖”也是出自汉朝。
汉哀帝的男宠是董贤,对他宠幸无比,出则同乘,入则同寝。有一天,哀帝醒来,想起身下床,不料寝衣的袖子被董贤压住了,哀帝怕吵醒董贤,就抽出佩刀,轻轻地割断了衣袖,悄悄起床。
另一个词“龙阳之好”也是关于君臣之间的,这个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龙阳君是魏王的男宠,每日形影不离。有一天,他两一起出去钓鱼,正收获满满时,龙阳君却哭起来了,魏王连忙问其故。龙阳君说:“我刚开始钓到一条鱼就很开心,但后来钓到更大的鱼,就会想把之前的鱼扔掉。四海之大,美人何其多,我怕大王将来看到更好看的人就会抛弃我。我怎么能不哭泣呢!”魏王听了很感动,然后下令全国,如果再有人给他推荐帅哥,就满门抄斩。
这些霸道君王和娇媚男宠的故事给我们现在的同人文提供了无数的素材,但毕竟历史总是忠于记录权势的一方,除去这些庙堂之高的套路满满,更多的还是江湖之远的细水流长。
主仆养成
主仆养成可能是古代最常见的同性伴侣形式。仆即为“娈童”“娈”是容貌美好的意思,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都以豢养娈童为时尚。
晋朝男风盛行,男子也都以堆脂砌粉为美,因此娈童就更像女子了。梁简文帝萧纲在《娈童》一诗中大量使用描述女子美丽的词眼,来表现对其的喜爱。
不过这种喜爱在唐宋略有收敛,到晚明又再次兴起。文人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自谓:“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娈童”已经放在墓志铭里了,可见其重要性。
文学作品方面,譬如现在腐女圈盛行的什么“生子”文,其实早在清朝聊斋就写过
《聊斋志异》卷八有一篇《男生子》:“福建总兵杨辅有娈童,腹震动。十月既满,梦神人剖其两胁去之。及醒,两男夹左右啼。起视胁下,剖痕俨然。儿名之天舍、地舍云。
但到了清朝后期,有的娈童已经成为了一种泄欲工具。《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中,贾琏因离开凤姐十分难熬,就在小厮之中“找了清秀的来出火”。书的闲言碎语中,连下人之间也常常自娱自乐地相互“贴烧饼”。
闺中密友
不同于男人 交活动频繁,可以主动去寻找男宠、豢养娈童等方式来找到伴侣,古代女子 交活动较少,没什么机会抛头露面,因此寻找伴侣的方式更为低调和隐蔽。
在漫长的的封建时期,礼教认为女子最重要的就是贞节,妻妾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亲如姐妹。所以即使有女子间产生了爱情,只要不对宗族构成威胁,男子都会默许,甚至认为这本就是闺阁中应有的设定。
明代才子李渔就曾以女同题材创作了一部叫做《怜香伴》的戏剧。监生范介夫的妻子崔笺云新婚满月到庙里烧香,偶遇小她两岁的乡绅小姐曹语花。崔笺云慕羡曹语花的体香,曹语花爱恋崔笺云的诗才。二人一见如故,当时就在佛前互定终身。大戏的最后崔笺云故意设局让曹语花嫁给自己丈夫做妾,为的就是能与曹语花“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
2010年,为纪念李渔诞辰400周年,这部作品又被编为昆曲重登上舞台
在无上的男权 会中出现这种戏剧,可见当时 会对这一现象的推崇。与崔笺云和曹语花的相遇乎相同,《聊斋志异》里也有关于女同的描写。
小说《封三娘》篇中,封三娘在盂兰盆会上与范十一娘一见钟情,二人交颈缠绵许久。但封三娘因为身为狐仙,身份殊途等原因不能陪伴十一娘,所以选择给十一娘安排合适夫婿的方式,安顿十一娘的将来。然而十一娘为留住封三娘居然使出让丈夫奸污三娘的损招。但这也是十一娘所能想到最合适的相伴模式了。
环境导向
除了以上的互相钦慕,还有一些人谈恋爱则受制于环境与职业。
《红楼梦》的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里有这么一段故事:贾家养了十二个的戏子,扮小生的藕官和扮小旦的菂官在戏中常做夫妻,因此生情。菂官死后,藕官每逢清明节都在大观园给其烧纸。贾宝玉知道后,“不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又称奇道绝,说:天既生这样人,又何用我这须眉浊物玷辱世界”。
总之,对比现在,近代以前的中国 会都是对同性恋情 以宽容甚至鼓励的态度,也容许同性恋者的民事结合。春秋时期的君臣之好,魏晋的男风盛行,明清的娈童养成,无一不证明着历代朝廷对这一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再加上当时男权 会里的女性没有什么话语权,只要尽了传宗接代的职责,就不会去过多干涉丈夫儿子在外的行为。所以古代两个男人谈恋爱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希望未来当我们谈论DIY玩具时,不再第一时间想到道德、廉耻、罪恶、肮脏等负面感受,而是能想到愉悦,想到每个人掌握自己身体的权利。
给情欲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世间每个男女脑海中,都应该有一座理想的“极乐岛”
by:极乐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