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黄祐芊
12月1日,被市场称为中国“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图科技”)IPO进入问询阶段,若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则将成为A股人工智能第一股。
该公司本次计划募资75.05亿元,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芯片项目、基于视觉推理的边缘计算系统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系统项目、高阶视觉智能计算平台项目、新一代语音语义能力平台项目。
时代商学院研究发现, 告期内,依图科技收支极度失衡,三年半累计亏损72.68亿元,且烧钱状态仍将持续。该公司此前主攻软件领域,但该领域竞争激烈,后又转道主攻硬件,但硬件赛道同样云集了众多巨头。面对强敌,依图科技能否冲出重围、实现盈利仍待观察。
一、增收不增利,亏损恐将持续
依图科技成立于2013年,注册地址位于开曼群岛,本次IPO计划以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的形式进行募资,转换比例为1股/份CDR。该公司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研发和销售,产品包括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软件,应用于智能公共服务、智能商业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语音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持续加速,给传统的城市管理、医疗健康、安全生产、交通出行、自动驾驶等场景带来颠覆性改变。
据沙利文咨询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917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6157.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3.98%(2016—2024年)。其中,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领先全球,2019年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72.4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799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97%。
受益于行业规模迅速发展,依图科技近年营业收入增速较快。2017—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6871.89万元、3.04亿元、7.17亿元、3.8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3%。同期,“AI四小龙”另一成员——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从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6453.37万元、4.84亿元、8.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3.7%。
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同为中国“AI四小龙”成员,两者营业收入相近,但净利润却差距悬殊。如图表1所示,2017—2019年,依图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1.68亿元、-11.68亿元、-36.47亿元;同期,云从科技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2亿元、-17.63亿元。可以看到,尽管两家公司皆处于亏损状态,但依图科技亏损情况更为严峻。
经研究,时代商学院发现,依图科技亏损的主要原因系研发投入、销售费用较大,导致该公司入不敷出。2017—2019年,依图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01亿元、2.91亿元、6.57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5474.07万元、2.82亿元、4.18亿元,两者合计金额远超同期营业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依图科技在招股书中坦言,为提升或保持产品及服务的竞争优势,该公司将在现有产品推广及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继续进行较大规模的投入。同时,该公司营运资金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融资,如未来经营发展所需开支超过可获得的外部融资,将会对该公司的资金状况造成压力,这或将影响在研项目进程,现有产品的市场推广亦会受到影响,对该公司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简而言之,依图科技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在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方面进行大规模投入,亏损状态恐将持续。此外,若无法通过外部融资筹集资金,该公司正常营运将受影响,导致经营业绩进一步下滑。
二、软件赛道强手云集,依图科技腹背受敌
按产品类别看,依图科技提供的产品主要为软件、硬件、软硬件组合、技术服务类。成立初期,依图科技以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软件产品为主,自2018年起,该公司开始进行软硬件组合销售,以解决方案的形式满足客户的建设需求。从各类产品的收入占比变动中可见该公司的产品重心发生了转移。
2017年,该公司软件收入的占比为55.9%,到2020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占比已降至14.82%;而硬件、软硬件收入占比相应提升,从2017年的8.28%、10.32%分别提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23.53%、60.78%,成为依图科技核心产品。
招股书显示, 告期内,依图科技软件毛利率分别为64.07%、81.9%、87.46%、86.8%,硬件毛利率则分别为23.24%、54.5%、58.04%、65.68%,远低于软件。为何依图科技要将发展重心偏向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硬件产品?
时代商学院认为,这或与市场竞争格局有较大关系。
按业务领域看,依图科技业务主要集中在智能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安防等)和智能商业(商业地产的园区管理、金融业 点服务等)两大领域,但这两个行业集中度较高,依图科技拓展市场的难度较大。
以城市管理场景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市场为例,目前该领域龙头企业主要是海康威视(002415.SZ)与华为海思,前者为视频解决方案供应商,后者为基础设施供应商。两家企业在客户覆盖、渠道覆盖、云边端产品矩阵覆盖、业务生态上具备竞争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另外,招股书显示,依图科技智能商业业务覆盖园区管理、 点服务、交通出行和互联 服务等场景,终端客户来自商业地产、金融业、交通运输、互联 等领域。2015年,该公司曾面向互联 金融应用场景推出人证核验公有云服务,但因该应用场景的市场规模下行,最终依图科技该项业务的产业化不及预期。
不过,时代商学院认为,依图科技在智能金融等智能商业领域碰壁,并非单单因该领域市场增长不及预期所致,来自对手的强力竞争也是重要原因。云从科技招股书显示,该公司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核心应用,已覆盖六大国有银行在内的超400家金融机构,且该业务收入增长迅猛。此外,阿里巴巴(09988.HK)、腾讯控股(00700.HK)、百度(NASDAQ:BIDU)等互联 巨头纷纷入局,该赛道强手云集、竞争激烈,依图科技市场份额频受挤压。
三、押宝AI芯片转道硬件,但前景未卜
应用落地及商业化是AI行业目前的发展难题。或许由于在软件领域遭遇同行及互联 巨头的强力竞争,依图科技萌生了转换赛道的想法,发力主攻硬件领域。
算法、算力、数据,是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要素。其中,算力的比拼实际上就是芯片等硬件的较量。因此,芯片对人工智能硬件产品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依图科技深谙此理,在2019年5月推出首款自研芯片“求索”,并将其搭载在智能服务器、智能边缘计算设备中出售。
招股书显示,2019年5月7日,依图科技与熠知电子签订《知识产权共有协议》,约定依图科技向熠知电子支付5000万元,购买第一代“求索”芯片51%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收益权。同年8月22日,双方就“求索”芯片49%的知识产权及相关权益达成一致意见,自此依图科技获得该芯片100%的知识产品及相关权益。
这意味着,“求索”并非依图科技自主研发,而是通过向熠知电子采购知识产权所得,依图科技在芯片领域的自研能力有待商榷。
目前,国内AI硬件市场中,主要由基于NVIDIA、华为海思系列芯片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依图科技在AI芯片技术的投入能否助其扩大市场份额仍是未知数。何况“求索”芯片尚未单独销售,离商业化仍有较大距离。
依图科技称,公司竞争对手主要有三类:Google、华为等国内外领先的覆盖多个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并实现产业化的公司;NVIDIA、寒武纪等专业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商汤、旷视等为智能公共服务及智能商业业务领域提供人工智能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
告期内,依图科技销售费用率分别为79.66%、92.81%、58.31%、41.66%,为行业均值的4—9倍,可见该公司市场拓展压力较大,扭亏局面暂难看到曙光。
一直以来,业界默认AI的形态是软件,如今软件赛道拥挤,而硬件赛道同样云集了众多巨头。面对强敌,依图科技能否冲出重围、实现盈利仍待观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