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数字化、 络化和 智能化的
深入发展
工业软件的发展正在成为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内工业软件与国外巨头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卡脖子”现象需要工业企业妥善应对,因此完全自主可控的国产工业软件及云应用产品对于赋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为解决工业软件“卡脖子”现象
探讨国产工业软件应用可行路径
10月20日
由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厦门市 会发展研究会联合指导
福建省产教融合促进会(筹)主办的
“‘道与术’工业软件国产化路径研讨会”
盛大举行
本场研讨会由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姚俊峰主持,福建省教育厅原党组书记、厅长,拟任福建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黄红武教授,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邓建华分别致辞,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华侨大学计算机学院、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厦门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等高校领导出席,定向邀请70家工业企业参会,教育端、产业端共同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图源:福建省产教融合促进会(筹)
全球化竞争新格局背景下
工业软件作为
“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
成为制约中国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
瓶颈之一
本场研讨会邀请高校和
企业智能制造领域的学者专家
带来精彩分享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中心主任、北大图形与交互技术实验室主任汪国平博士长期从事图形学和虚拟现实等方向研究,围绕CAD/CAE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剖析。
▲图源:观澜财经
复旦大学教授熊赟博士长期从事数据科学和技术、大规模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及其应用,她指出,研发设计软件是工业软件中极其重要的一类,也是国内最薄弱的一类,具有体量小、集中度高、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高等特点,作为核心工业软件,是发展国产工业软件首要考虑对象。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巡视员、总工程师林树枝博士分享了自己在建设领域几十年的沉淀与思考,从手绘到CAD、从CAD到BIM两次设计行业的革命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智慧建造,同时工程建设类软件国产化必须解决重资金、缺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和用户滋养等问题。
华为工业云中国区解决方案部部长彭坤民提出工业Know-How是提质降本增效的关键,如何从封闭到开放,云化工业软件提供了新模式和新路径,绘制了通过架构和标准,牵引工业软件插件长在工业云平台上,与生态定义合理商业模式的产业蓝图。
上海数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彭浩、厦门卡伦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传耀博士则分别带来国产CAE软件、CAD软件的思考与探索。
路达工业有限公司资讯部总监丘金富带来国产CAD软件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实际感受。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艾闻达事业部解决方案架构师朱吉宁带来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应用成果,需要基于数据平台和语义模型整合多源数据,进行数据价值挖掘以建立知识图谱,从而实现智能分析和闭环优化的企业数字化升级之道的观点。
本次活动针对国产工业软件的痛点
围绕如何解决工业软件“卡脖子”现象和
可行路径进行探讨
高校学者的研究与企业专家的经验相结合
碰撞出道与术的糅合
魂与器并用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意义非凡
期待今后能在国产工业软件的研发
与应用上携手更多合作
共谋发展
END
厦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新闻宣传中心制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