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广水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为激活 保卡被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的视频在 络上引发热议,再度引发全 会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关注。
老年人不会上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出行难、就医难、办事难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字鸿沟问题,一直是 会热议的痛点问题。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为进一步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让近2.5亿老年人共享智慧 会便利,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针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遇到的种种“痛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
方案列出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包括20项重点任务。每项重点任务都明确了落实主体,涉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等多个国家部门以及各个地方政府。
01
不会用“健康码”,常态化疫情放空下常常受阻?
疫情以来,扫码通行成为必须。但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码的老年人而言,“健康码”却成了日常生活的“拦路虎”。
方案:
各地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在充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前提下,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 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
探索实践: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扫描苏康码通道的电子闸机旁设置了“请刷身份证”区域。家人帮助提前申领好苏康码后,老人只需刷身份证即可进入医院。
02
叫车软件太复杂,出行不畅?
约车软件太复杂不会操作,移动支付、“扫码”乘车搞不定……当年轻人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捷出行时,不少老年人却在感叹出行难。
方案
引导 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提供电召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要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探索实践
03
络挂 不简单,就医怎么办?
络预约挂 、自助缴费、自助打印检验 告……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智能化就医服务,却成了不少老年人求医看病的难题。
方案
探索实践
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导诊护士和志愿者协助老人使用身份证在自助机上挂 、缴费。医院专设优先窗口,为65岁以上老年人等人群服务。
”导诊手把手教,操作几次我就学会了。智能化对老年人来说,也可以带来便利。”长沙市开福区66岁的范忠东老人说。
04
上支付不放心,现金不收怎么办?
移动支付、 上缴费不放心,现金支付很多商家不愿收,银行 点智能终端操作复杂……年轻人使用流畅的移动支付,却让不少老人心里不踏实。
方案
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老年人高频消费场所,水电气费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行政事业性费用缴纳,应支持现金和银行卡支付。加大对拒收现金、拒绝银行卡支付等歧视行为的整改整治力度。
探索实践
在智能化转型背景下,银行传统柜台逐步减少。北京多家银行均增加了大堂工作人员配置,对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专门引导、全程陪同。
人老了,眼睛不好使,动作也慢。银行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感觉很贴心。”年近七旬的冷阿姨说,“设备先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服务。
05
文体场所不适老,娱乐锻炼只有广场舞?
不少文体场所门票要 上预约,只能让孩子帮忙搞定,新开发的智能服务也不大会用。
方案
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针对广场舞、群众歌咏等普遍文化需求,开发设计适老智能应用。
探索实践
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英才 区有1500位老人,通过探索建立“一站式”养老服务体系,从衣食住行、娱乐、健康等方面为老人提供全面“点单式”服务。 区居民李兰香老人说,她用手机学会了花式太极拳,几天前带着老邻居们在市里比赛拿了两项大奖。
06
政务办理很方便,不会线上办理怎么办?
“互联 +政务服务”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但很多时候得靠孩子帮忙才会办。
方案
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方便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 上办事。医疗、 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
探索实践
在不少地方政务大厅,都专门设有老年人服务窗口。北京市近日发出倡议,行业窗口应优化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绿色通道”。
07
政务办理很方便,不会线上办理怎么办?
智能终端的使用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但不少老年人却不会用或用不好。开发便于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帮助学会使用,是他们的心声。
方案
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针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困难,组织行业培训机构和专家开展专题培训。
探索实践
长沙市开福区70岁的陈春芳老人上周参加了 区组织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培训。“年轻人给我们上课,他们很耐心,我们也很认真。”
文旅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也发布通知,指出: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不得因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调取“健康码”等原因,拒绝老年人进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可安排老年人凭身份证、老年证等有效证件登记进入,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也发布通知,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地区,除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民用运输机场和出入境口岸等特殊场所外,一般不用查验“健康码”。需查验“健康码”的情形,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
今年1月起,工信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 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首批将完成115个公共服务类 站和43个手机App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陆杰华专家提出,“数字化时代的老年友好不是看对城市区域、高端收入人群,更重要的是如何兼顾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公共政策能否公平相待,实现代际和谐、推进 会公平。“
据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人口近2.5亿人,除去1.5亿人左右的城市人口,农村老年人人口约为1亿人,占据40%。
当前,中国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剧、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镇,导致“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让智能技术发展与老龄化发展相协调,让城镇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共享智慧 会,别落下这些农村老年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