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驱动放炮”说起

“经对25天源驱动放炮新模式正常放炮时效统计,平均正常放炮时效较常规放炮正常时效提高了46%!”日前,在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承担的永昌三维收工验收会上,自主研发的“ 智能手机定位源驱动放炮实用技术”成了项目的一大亮点。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放炮效率的提升,对极其复杂的龙门山前物探攻关来说,是一次 革命性的跨越

0 1

攻坚克难 从无到有

源驱动放炮技术是利用炮点定位技术进行自动符合炮点桩 进行放炮 。常规的井炮放炮方法,需要炮手核实炮点并上 仪器操作员,仪器操作员在放炮表中找到该桩 ,激活对应接收排列,待爆炸机充电完毕,仪器对相应的炮点进行激发,容易出现错炮,且放炮效率较低。而利用源驱动放炮新模式进行放炮,操作员无需手动选择炮点,减省了炮班操作手与仪器之间的反复确认沟通时间,可大大提高放炮效率,还可避免了人工选错炮点、点错炮的情况,保证了炮点桩 的准确性。

要实现项目施工提速提效,就要推进实现采集技术升级换代!近年来,源驱动放炮技术在国内外已陆续推广使用,而在公司的技术领域却是一片空白。“能不能让我们野外的队伍也尽快用上这个实用技术?”这个想法,让南方分公司的科技研发人员们夜不能寐。

“地震勘探资料采集首要的问题是要确保炮检点点位的准确性,炮检关系的准确性。但在山区夜间采集施工时,通过放炮组走到炮井井口位置,挖出炮井底旗桩 (有时下药组忘记放桩 底旗)再向仪器站 炮井桩 时容易 错……”2020年8月,公司专家杨继友在《关于实施源驱动放炮必要性》的 告中写到。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杨继友带领研发团队迎难而上,他们一方面进行大量调研和研究,苦苦追寻这项实用技术的蛛丝马迹。另一方面,他们反复做着测试,一个月内,他们在龙门山区、丘陵区树林、大山区深沟、大山区高大树木较密集、大山区高大树木密集等不同环境中、不同区域共进行了80余个测点测量成果定位偏差对比测试。经不断研制与调试,终于在428XL采集系统上成功的建立了炮点坐标源驱动放炮模式,形成了一套“炮点坐标源驱动”放炮操作流程。2020年底,“炮点坐标源驱动放炮新模式”在羊泉三维项目成功应用。

0 2

聚焦一线 服务生产

虽然实现了源驱动放炮的从无到有,但该方式需要配置专门的炮点坐标定位器,辅助人工找点和激发桩 锁定,任务分发和接收、定位器操作仍不够简便,施工效率提升并不明显。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软件的研发,为充分集成软件研发的技术力量,2020年12月,以技术专家梁正洪命名的软件研发创新工作室应运而生。为加速新技术的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优化源驱动放炮实用技术的应用效果,软件研发创新工作室聚焦一线,切合野外生产实际需求,在详细调研后,研发团队迅速投身到智能手机版源驱动软件的研发中。

万事开头难,研发团队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地查询大量文献、分析新需求、消化新技术、梳理新模块。对于他们而言,最艰难的不仅仅要拥有一个想法,而且要努力将想法变为现实。该项目的研发人员陈永久,在低功耗和普通蓝牙选型上,测试了上百次,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他养成了每天晚上必须加班的习惯。春节期间,他也在家里熬夜编写着程序。他的工作热情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夜深人静,软件研发创新工作室的人员们经常在办公室里挑灯夜战。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得金。2月25日,源驱动放炮APP1.0.0版本通过现场测试正式发布,历时两个月,他们成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该技术在南方分公司永昌三维、武汉勘查公司明月峡三维推广应用,均跨越式提升了放炮效率。“项目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紧,而生产效率提越来越高,员工的工作强度反而降低了。”谈到源驱动放炮,常年在野外一线的永昌三维项目负责人梁军辉这样点赞。用户的认可才是研发的不竭动力,为保障应用效果,创新工作室人员到一线进行手把手培训。只要野外一线需要支持,研发团队不管多忙,都会第一时间为到一线解决问题。软件研发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梁正洪常说,“程序可以晚上再写,但一线生产一刻都不能等”。

0 3

创新不止 硕果累累

创新工作室成立半年以来,紧扣物探技术前沿,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年3月到5月,软件创新工作室研发了炮点自动避障及井深药量设计软件,极大提升了药量设计的效率;5月,自主研发的地震采集实时质量监控软件在胜利分公司钱1井三维高效采集项目中成功试运行,取得了良好效果……

为了响应国资委、集团公司 召,针对“卡脖子”的问题,创新工作室目前正着手开展将原系统采用的闭源、商业化的数据库系统(ORACLE)改为开源或国产的数据库的研发工作;创新团队还与安全环保部成立联合攻关组,着手开展了市场和技术调研,并编写了“人工智能在地震勘探项目安全管控中的应用可行性研究 告”。

除了软件研发创新,软件研发创新工作室还是野外信息化生产的“中枢系统”,工作室承担着地震采集实时信息管理系统及服务器维护等多项工作,在野外项目施工期间,工作室人员24小时轮流值守,守护着项目的生产。勘探不息,创新不止,创新团队怀揣数字化梦想,以实现数字化地震队为己任,创新工作室拟定了“五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创新工作目标和方向。

0 4

激励创新 引领发展

创新是提升作业能力、提高效率效益、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工作室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分公司不断完善创新人才选拔任用、培养锻炼、考核评价、薪酬激励等工作机制,营造了有利于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支持职工技术创新上,分公司建立了“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运行机制,明确了党群工作部、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科技信息部以及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职责,为研发创新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在激励机制上,分公司对创新成果进行评审、奖励,将转化成果直接纳入绩效考核。在评先选优等方面将创新实践成果作为重要依据,鼓励创新,激励创新,体现职工创新价值。在人才培养上,通过“师带徒”等活动,切实发挥公司采集技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 将优势经验取长补短,深度融合,培养一流的山地采集技术青年人才队伍。目前,软件研发创新工作室核心成员已扩充到了13人。

– END –

素材 | 罗睿 梁正洪

编审 | 陈俊

监制 | 王文茂 侯辉

签发 | 李秀娟

扫码关注我们

职工是创新的种子

企业是创新的土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7月24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