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觉得,陌生人 交软件越玩越不新鲜了。
最初的是根据位置距离找朋友,再又是通过颜值“配对”,后来,还冒出了不少所谓“阅后即焚”的软件。
不过,虽然嘴上一直在唾弃,但我的身体还是很诚实地,把所有类似的 app 都下了个遍,常在深夜打开刷一刷。
因为,我脑子里总存着点侥幸,期盼着能在这些软件里,找到和自己“对味”的陌生人。
两个月前,我又下载了一个新出的 app,它的主打牌是“三观匹配”和“深入聊天才能看对方的真实照片”。
做了大概二十分钟的心理测试题,系统得出了我的“内心属性”。通过这些代表着三观的内心属性,系统为我筛选出了“与我相似度 90% 以上”的用户。
接着,我又按照提示,添加了不少我喜欢的音乐、电影、书籍,据说,把这些列入筛选条件里,就会得出更匹配的用户列表。
嚯,感觉好像还不错,有一种寻找 soulmate 的雀跃。
翻了翻那个长长的列表,我看到一个叫“为你写诗”的男生。他和我的阅读口味挺搭的,个人简介那里写着“追逐奇思妙语,偶尔作诗。”
于是,我打招呼的开场白就是:“ Hi,你要为我写诗吗?”
看他并不在线,我便退出了软件。几天后,才突然在一个无聊的晚上想起来,重新登录。
他的昵称下面有三条未读消息,我点进去,第一条是“你好啊”,第二条是“这部电影我其实没看过,所以融入了一些我的字面理解”。
第三条,是一首名为《青少年哪吒》的诗,大概两百字,占据了两屏的长度。
我的昵称是“青少年哪吒”,这是一部我最喜欢的电影。
当下,我便惊叫了出来。不仅是因为那首诗很美,更是因为,我不敢相信竟有人愿意这样费心思给陌生人写东西。
我和他开始聊起来,从诗歌聊到电影,余秀华聊到郭敬明。
就这样,我们几乎不间断地聊了三天。可是很快我也发现了,当他总是用很深奥的文字来回复我时,我只能装作很有见地的样子。
很快我便腻了。可能是因为我工作太忙,又或许比起这种在云端的交流,我还是更乐意和朋友聊一聊“学校旁边哪家麻辣烫最好吃”。
总之,我们的聊天记录,很快就结束在他的一段长篇大论里了。
新鲜感就是这么一种,会让我们短暂麻醉的东西。
我有很多像这个写诗男孩一样,密集地聊过一阵子,很快又丧失兴趣的 友。现在想来,那短暂的契合感,也不过是像兴奋剂一样,劲头过了就会回归平淡吧。
比起在虚拟的 app 上相遇,和那种不切实际的对味,现实里的交流真的会更加充满细节,而细节永远不会让人感到厌烦,也更难得。
文文是我最近在新生群里认识的男生。当时,他顶着个很酷的头像——一张我很喜欢的专辑封面图。
莫名其妙的,我就被这个头像吸引,加了他的微信。并且,我的开场白也一如既往的直接:“哟,你也喜欢 Pink Floyd 啊。”
那时候,他很兴奋地回我:“哈哈哈,这可是张传奇唱片啊”,接着,就开始和我畅谈起几十年前的摇滚乐时代。
这一次,我还没到和他聊腻的时候,就开学了。
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也是我到广州的第一个周末,我们就约好一起去看了场乐队表演。
提前半小时入场,我们不约而同地站在舞台下正中间的位置,吉他手刚一拨动琴弦,我们就尖叫着蹦了起来。后来,我们还看了很多场演出,吃了很多顿饭。
聊天记录都是自己喜欢的演出,越相处越觉得投缘。
在某个失眠的凌晨,我们约在经常一起抽烟的露天咖啡馆。那时,他刚刚接受一个同班女生的告白,在一起一个月了。
他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心事重重地皱着眉头告诉我:“其实,我最近跟一个师兄走得很近。”
我不太明白,满脸疑惑地问他,所以呢?
文文很是纠结了一会儿,直白地向我出柜了。“其实我喜欢男生。” 他又深吸了一口烟。
据他所言,那个晚上,是他第一次告诉别人这个他本来准备带进棺材里的秘密。也说不清为什么,只觉得我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我想起他头像的那张专辑里,有首歌这样唱:“我们与他们,说到底都是普通人。”
我从未预料到,只因为某些口味相合而结交的朋友,竟然能发展成知心好友,知心到值得托付这种重大秘密的程度。
后来想了想,大概那种有质量的 交和信任,都是在每天的接触下慢慢累积的。而这种感觉,太很容易被如今“过度 交”的 app 摧毁。
“所以要抓住机会,赶紧占为己有”,想起以前聊天的时候,大吴常常用这句话劝我表白。
他跟女友静香在一起六年了,每次聚餐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一脸嫌弃,说他们散发着老夫老妻的腐臭味儿。
最可气的是,这些话还是在他们家的饭桌上说的。不过,他们认识的故事也是很神奇了。
大吴是因为做菜认识的静香。那时候才高中毕业,他去亲戚家的饭馆帮厨,在空间发了条说说:“最近在当主厨。”
静香跟她的名字一样,本来是个恬静的小姑娘,没跟他说过几句话。但因为这条说说,回复他:“那咱俩比拼一下?”
后来静香真的找去了那家餐厅,等大吴下班后,就一起买菜、做菜。好些时日之后,在热气腾腾的厨房里,她被大吴偷亲了一口。
两人就这样,因为都喜欢下厨而在一起了。“我们是对味又对胃”,他们常说这句话。
有一回,静香为了测试他俩的默契度,特意让大吴在家附近乱走,她自己则半小时后再出门,试着“偶遇”他。
没想到,她真的在菜市场里的一个小角落找到了大吴。这家肉摊上的猪肉总是最新鲜的,大吴每周都去一次。
这是大吴第 7 次在饭局上提到这件事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真的,太他妈有默契了,我到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回他,这一点都不出乎意料啊,毕竟你们的爱情就源于此。
有时候我挺羡慕大吴的,在茫茫人海里竟然能找到这种伴侣。而我,就算用过这么多的交友软件,自以为碰见了无数对味的人,到头来也只是一场自嗨。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机缘几重,新鲜感怂恿;但故事的结尾各不相同,相濡以沫,或是久别不重逢。
“对味”像是编者按,提醒双方要开始写点什么了。但是最后这故事能写多长多深,当事人读出的是假是真,都说不好。
但还是要充满希望吧,毕竟人海茫茫,遍地都可能是 soulmate。
他们躲在 app 里,藏在厨房后面,站在音乐会现场,或者其他不知名的地方。
或许还在等着一个不经意,然后跳出来给我一个生活的轻击,我还在期待着。
▽
但有的人会等不及,想在他们跳出来之前就找到他们。对于这些人来说,现在机会来了。
这一次,不需要下载什么交友软件,也不用费劲心思去找陌生人的微信。马爹利希望,年轻人们能在对味的饭局上,谈谈他们对味的故事,分享对味的美妙时光。
马爹利特别打造了“马爹利对味饭馆”,邀请大家一起用故事换酒,在美食美酒的交谈氛围中,享受入味生活。
想要知道马爹利对的是什么味?
淘口令就在这里,能喝多少要看你自己了
¥Ycmf0eHeSlj¥
复制后打开手机淘宝
都说对味是个可遇不可求的事,所以马爹利干脆给你一个相遇的机会,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线上“马爹利对味饭馆”,语音分享你的“对味故事”,即有机会受邀亲临“马爹利对味饭馆”,也许,你的soulmate早已在那儿等候多时。
可遇不可求,不如先去遇先去求。
音乐 / Lungley – In Flames
配图 / 《第三十六个故事》
广告
关注我们,一起等那位对味的人
囧头最近不太开心,她的上一篇文章写了一个自己的 soulmate,《我还以为你就是和我特别契合的人》,也推荐你们去看。晚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