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于我院行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腰椎骨密度检查患 者277例。患者年龄范围14 ~ 90岁,中位年龄63 岁;其中女性165例,男性112例。排除库欣综合 征、甲状腺疾病患者和近期使用激素药物的患者。 1%方法检查仪器:采用Toshiba Aquilion 64排CT扫描 机进行螺旋扫描。
扫描技术参数:120 kV、125 mAs,床高780 mm, 螺距:0. 985,DFOV:400 mm。脂肪面积测量:将层厚1mm的标准体部重建 Volume数据图像传至QCT骨密度 测量分析软件(QCT )工作站进行测量。脂肪 面积测量在已有的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BMD扫描图像上进行。测 量脐水平腹部图面的脂肪总面积和腹内脂肪面积, 二者相减得皮下脂肪面积,测量3次,取平均值。
实验室检查:取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检查前后3日内抽取静脉 血的检查结果,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的检查结果。 正常值:TC<5.2mmol/L;TG<1.7mm0l/L;HDL- C:1.04 ~1.55 mm〇l/L;LDL-C: <3. 12 mm〇l/L; FBG: 3. 9 ~6. 1 mm〇l/L。
1.’统计学方法
取年龄40岁及以上病例(共计246例,男性:94 例,女性:152 例),根据 TC、TG、HDL-C、LDL-C、FBG 检验结果的正常、异常,将VFA和SFA数据分组,正 常和异常组间VFA值以及正常和异常组间组间 SFA值差异的比较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B < 0.05提示差异有显著意义。计算全部病例(277 例)正常、异常组VFA和SFA的95%可信区间。用 Pearson相关系数做VFA和SFA与各项实验室指标 的相关性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 0统计软 件进 计 析。
2 结果
40岁及以上病例非参数检验结果:TC、TG、 HDL-C、LDL-C正常、异常组间VFA值均有显著性 差异(B <0.05);TG正常、异常组间SFA值有显著 性意义(B <0. 05)(表 1,2)。VFA 与 TG、TC、LDL- C、FBG 相关性的 r 值分别为:0. 247,0. 326,0. 209, 0. 190,强于 SFA 与 TG、TC、LDL-C、FBG 的相关性(广 值分别为 0.210,0.151,0.199,0. 111)。VFA 与 HDL-C 成负相关,(r= – 0.037)(表 3)。TC、TG、 HDL-C、LDL-C、FBG正常和异常组VFA值和SFA 值95%可信区间见表4。表1 TC、TG、HDL-C、LDL-C、FBG正常、异常组患者腹内脂肪面积(VFA)非参数检验(年龄!40岁)
实验项
组别
例数
平均秩次
he
be
TC
正常组
165
117.25
1.965
0.049
异常组
81
136.22
TG
组
138
106.97
4.117
0.000
异组
108
144.62
HDL-C
组
84
136.17
2.010
0.044
异组
162
116.93
LDL-C
组
195
118.48
2.164
0.030
异组
51
142.70
FBG
组
205
119.66
1.893
0.058
异组
41
142.71
3讨论
腹部脂肪分为腹内脂肪和腹部皮下脂肪两部 分。很多学者认为腹内脂肪组织的堆积与血糖、血
表2 TC、TG、HDL-C、LDL-C、FBe正常、异常组患者 皮下脂肪面积(SFA)非参数检验(年龄!40岁)
实验项
组
例数
平均秩次
H值
B值
T’
组
165
117. 3
1.951
0.051
异组
81
136.14
TG
组
138
113.79
2.420
0.016
异组
108
135.91
HDL-‘
组
84
125.42
0.304
0.761
异组
162
122.51
LDL-‘
组
195
120.62
1.240
0.215
异组
51
134.50
FBG
组
205
123.16
0.169
0.865
异组
41
125.22
表3
VFA和SFA值与TC
、TG、
HDL-C、LDL-C、FBG值的相关性分析。
组
T'( 6)
TG(6
HDL-C(r)
LDL-‘( 6)
FBG( 6)
VFA
0. 247 ‘
0.326 ‘
-0. 037
0.209 ‘
0. 190′
SFA
0.210 ‘
0.151
0.055
0. 199′
0.111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的决定因素[3,4]〇脂肪含量及分布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体质量指数(BMI)法、水下体重法、皮肤厚度法、超声诊断法、 CT或MR扫描以及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 (DXA)[5,6]。BMI测量法经WHO推荐,方法简便易 行,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但是这种方法受肌肉和骨 骼含量影响,更不能区分脂肪的分布。水下称重法 复杂、不易操作。而超声诊断法容易受到肠气干扰。 DXA法可以测量身体的脂肪和非脂肪组织含量,但 是难以精确确认腹内和皮下脂肪。CT可以区分腹 部脂肪的分布,精确计算出腹内和皮下脂肪组织的 面积,被认为是目前测量腹部脂肪含量和分布的最 准确的方法。本研究采用腰椎)CT骨密度检查患 者的扫描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患者与标准体模同时 扫描,计算结果得到校正,因此可排除CT值不稳定 造成的影响。利用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脂肪面积测量软件测量人 体腹内和皮下脂肪面积,数据准确度高,可重复性 好。此外,研究对象数量充足,同时可以避免患者重 复扫描所致受照计量的增加。选取脐水平层面是因 为,脐水平一般为患者腹部脂肪最厚的层面,并且可 避免肝脏、肾下极的干扰。表4腹内、外脂肪面积值95%可信区间(n + 1. 96s ~ n – 1. 96s)TC TG LDL-C FBG组别
正常组 异常组 正常组 异常组 正常组 异常组 正常组 异常组
VAF( cm2 ) 122.0 – 138.0 140.4 – 164.1 114.5 – 131.5 146.2 – 166.1 125.7 – 139.8 141.0 – 170.0 125.7 – 140.3 140. 5 [ 173. 5
SAF( cm2 ) 162.1 – 185.2 187.2 -220.0 157.2 – 183.4 186.9 -214.5 一一一 一
分析血脂、血糖正常和异常组的腹面积差异时 选取年龄大于等于40岁的病例,是因为异常组病例 年龄偏大,95%以上病例大于40岁,将正常组与之 年龄匹配,才能得到更准确的结果。经过正态分布 检验得知各组数据均符合偏态分布,因此做独立样 本的非参数检验。
研究显示腹内脂肪厚度是血清甘油三酯和空腹 胰岛素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7]。本研究非参数检 验结果显示TC、TG、HDL-C、LDL-C正常、异常组间 V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而TG正常、异常组间SFA 值有显著性意义(B <0.05),说明腹内、皮下脂肪脂均有 , 腹内 脂肪 量 脂的过皮下脂肪。血糖正常组和异常组间没有显著性差 异, 和 象年 偏 , 患 糖 病 ,不能完全排除患者服用降糖药物的影响有关。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