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等App提供“有偿抢票服务”,春运票务市场乱象不止

每年春运期间购买回家的返程票,可谓是一件令在外漂泊的游子们倍感头疼之事,虽然12306已经推出了候补购票功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买不到的乘客仍然大有人在。那么这批乘客该如何回家呢?相信如果有人对《人在囧途》这部电影还留有印象,应该记得徐峥饰演的一位老板也是打算赶在春节之前回家,并让下属帮忙去“搞”张票,结果下属花了高价却从“黄牛”那里弄来了一张假火车票,这才有了后面一串妙趣横生的故事。

那么令人头疼的火车票究竟该怎么抢呢?正所谓“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如今抢票自然也要讲究技术含量,只不过可能还有很多乘客没有注意到其中所藏的猫腻。

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选择购买VIP抢票服务进而享受所谓的“平台最快VIP速度抢票”服务,而这个抢票成功几率也自然而然显示的是最高级别。

那么对于花钱购买加速包的选择,普通用户们又是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最关键的是,这些助力链接有时还会让大家授权一定的权限,这就有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潜在安全隐患。比如在授权过程中,个别平台会获取旅客账户中的所有常用联系人的姓名与身份证 等信息,可能带来信息泄露风险。严重的话,甚至有可能危及财产安全。

究竟该如何看待“乱七八糟”的抢票软件?

事实上,有关抢票软件该不该被鼓励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久。

早在2011年,各大 站的抢票软件先后涌现,彼时“黄牛行当”正在被 会各界大肆打压。而这一年的抢票软件还没有收费,中国的互联 用户也才刚刚开始进入到爆炸式增长的年代。在当时的环境中,能够通过捷径抢到一张车票,还不是从黄牛的手中高价购买,其意义可想而知。

然而作为新鲜事物诞生的抢票软件也并没过多久,同样也引发了 会各界对其的广泛争议。一些用户开始抱怨抢票软件所带来的“不公平”,因为相比对互联 比较熟悉的学生、工薪、白领阶层,一些农民工或者对互联 比较陌生的群体相对而言成为了购票弱势群体。

对此,《法制日 》曾指出过,“现在的 络购票对于不会上 的、上 难的、要花钱上 的人士是不公平的,由于大家的经济背景、学历背景都不一样。一些措施的出台,必须要考虑周全,必须要把一些特殊人群的利益考虑在内。”

不过与反对观点成对立面的是,不少科技圈里的大佬反倒是比较支持抢票软件。比如互联 阐明人士胡延平、搜狗浏览器负责人杨洪涛等人就曾为抢票软件发声,“试图阻拦科技进步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就是耍流氓;科技没有带来不公正,重要的是公开透明、完善的游戏规则。”

另一方面,抢票软件利用技术手段在12306官 上帮用户购买火车票,并非提前购入火车票再加价转手卖给用户(再加上当时还处于免费阶段),这种行为并非属于囤票倒卖,所以本身不属于违法行为,这就与“黄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并不是大家口中的“穿上互联 马甲的黄牛党”。

不过,随着“推广期”结束,一些抢票软件普遍开始收费,并且对票务市场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于是,铁总便开始重点打击一些比较“嚣张”的抢票软件或者平台。为了防止春运购票期间抢票软件“捣乱”,12306已经对一些应用进行了“阻断”,在系统层面屏蔽了许多抢票端口,同时还特别在2019年5月份推出了“官方抢票”的车票候补功能,也就是被大家称之为“官方认证的抢票功能”。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自作聪明”的抢票软件,铁总打击打压的态度还是比较犀利的。只是为什么像去哪儿旅行这样存在有偿抢票服务的App依然还被允许继续存在?究竟是监管不严还是被某些平台钻了空子?

谁来监管与规范以盈利为目的的抢票软件?

正如上面已经提到的,12306已经屏蔽多个抢票软件,但仍有一些App打着各式各样的幌子干着“扰乱春运票务市场”的勾当。更严重的是,有些用户在使用一些App抢票时,往往不注意间就“被迫”购买了“增值服务”。比如来自江西的李女士就对我们说,“有时候不经意间就被默认购买了加速包,还是结完账后才发现。”

再者,乘客多花的这些用来抢票的钱是否值得呢?表面看上去“黑科技十足”的抢票软件,其背后的运作原理却并非十分复杂。“其实就是利用一些电脑程序来代替用户的手动操作,不断刷新12306上的余票信息。”一位技术工程师向我们透露。说白了,“加速包”就是通过更改刷新频率,以此来提高抢票的成功率,只不过“买不买得着,最后还得看运气。”

再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数据信息,1月3日全国已发列车车票候补兑现率达80.5%,1月2日为80.1%,1月1日为82.7%。试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哪儿旅行等App却仍然以“加速包”/“VIP会员”作为“噱头”进行收费,这样的行为究竟该不该被制止呢?

可想而知,在12306主动“封杀”了一些App之余,仍有不少“落 之鱼”仍然还在赚着“不义之财”。那么问题来了,除了12306官方的监管之外,乘客的投诉是否也该受到重视?毕竟作为消费者,大家有时候花了钱,却没能拿到票,虽然退了款,但时间成本又该怎么算?

试问谁能真正约束这些抢票软件,让整个出行票务市场变得井然有序、公平公正?想必光靠12306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可不可以“发动群众的力量”,加强来自 会各界的监督?让这些光知道赚钱却不办正事的App从此无处遁迹。

譬如近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互联 监测发现,有多款违法、违规有害移动应用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违反了《 络安全法》相关规定,涉嫌超范围采集个人隐私信息。而其中不乏一些抢票软件的身影,由此可见,加强第三方监督确实很重要。尤其是12306更多规范的是出行票务市场,而其它一些诸如在文章开头提到的信息安全问题,则需要更多的机构与部门参与监管。

试想如果未来出行票务市场由12306行使主要的监督与管理职责,再加上第三方机构的“辅佐”,相信整个市场环境将会变得更加成熟与透明。消费者也不会再遭受一些抢票软件或者平台的蒙蔽,进而维护自身的权益。

写在最后

春运话题一直都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新,现如今“抢票”早已成为春运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家不想费时间,寻找市场化的合理解决方案,因此才在平台或抢票软件上挑选加速包,这点也属于情理之中。

当然还有一些人觉得,第三方平台与抢票软件不该赚取这个钱,因为12306代表了官方,大家都相信在12306上订票才能获得公平公正的购票体验。甚至早些时候还有人讨论过12306会不会跟抢票软件一样推出加速包来提升抢票成功率,但在当时看来,这个想法实在太过激进,12306自然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随着去年候补购票功能的推出,12306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完美替代加速包的解决方案。

当然,仍然有一些 友认为抢票软件之所以存在,可能是因为12306平台的服务还不够好,达不到市场预期,所以才会催生出这种新的服务以满足乘客的需求。我们不能说这个想法比较偏面,但事实上,不管是几十元的加速包,还是几百元的加速包,12306如果没有票就意味着花再多的钱都不会有票。

如果春运难免会有一批人买不到车票,那么通过抢票软件就能解决缺票的问题吗?显然不能!抢票软件的存在,其实只是让这些买不到车票的乘客进行了一次“大洗牌”,让一些原本能回家的乘客成为了利益链条的牺牲品,变成了那批买不到车票的人!但问题是,抢票软件有权这样安排吗?值得庆幸的是,随着12306候补购票功能的不断完善,我们相信,抢票软件所剩下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整个出行票务市场也会越来越公开、透明。

另外,最近包括人民日 以及新华 在内等权威媒体,都 道了有关抢票软件的相关内容。其中人民日 发表看法,对于 络抢票这种“中间商赚差价”的行为是否合法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与讨论。同时新华 这边直接点名,包括“去哪儿”在内的一些APP扎堆有偿抢票,是否靠谱?国内两大最具权威性的媒体都在春运这一敏感时期对抢票软件进行了适当“批判”,预示着接下来国家有可能会出手整治这一 会乱象,同时抢票软件与平台的日子也有可能会更加难过,大家觉得是不是呢?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欢迎私信我们,我们将竭诚为你解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