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关工作要求,加大对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讲好相城人才创新创业故事,相城区组织开展2019年全区“打造双创高地 共筑相城未来”主题风采展示活动,选取区内近年引进的创新创业人物典型进行巡展,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苏州中源广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广科)创始人张麟说,直到今天,他都始终把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张载的这句话当作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始终牢记“读书人”的初心与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本期人物
张 麟
苏州中源广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副研究员
南京大学数学博士
2017年获评江苏省“双创博士”
2016年获评阳澄湖科技领军人才
曾发表论文7篇,申请(获得)知识产权10项
在CFD仿真领域拥有多年经验
创业,从一个“天真”的想法开始
2003年,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毕业的张麟进入一家路桥公司,从事钢结构方面的工作。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这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建立模型,对现实的某些情况进行预演和模拟,并从中得到所需信息,帮助人们对现实世界的问题做出决策。
举个例子:当化工厂发生爆炸时,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还原”爆炸场景,分析出空气中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的传播方向,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更高效有利地安排消防警力、准确预判可居住范围等。
在实践中,张麟深刻认识到,目前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术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回归校园,在计算数学与流体力学数学理论方面进一步深造。
就在恩师与朋友都以为他会在科研道路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张麟却说:“华罗庚先生一直是我的偶像,他把数学理论充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了工厂的产品质量,而我也想做这样的事。”
2015年,博士毕业的张麟积累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是时候去闯一闯,完成我一直想做的事了。”2016年,中源广科宣告成立。回首当初的决定,张麟坦言创业的想法“很简单,也很天真”。
他认为仿真技术发展了60多年,但国内仿真软件市场却一直没有很好的产品出现:“2016年,全球工业软件的市场份额高达500亿美元,其中,中国只占1.5亿,仅为全球数据的0.3%,而国内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却超过世界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中国制造虽然遍布全球,工业软件却几部全部依赖国外,市场上很难有国内软件的容身之处。这一现实深深刺痛了我,但也点燃了我的斗志。”
与此同时,张麟还看到了背后潜在的机遇。近年来,国家与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高等教育人才也一直在普及,这让仿真技术进入中小企业成为可能,也给本土软件提供了生存空间。
“我觉得仿真的机会来了,我想把我们自己的工业软件真正用到客户那里”。这个念头就像一颗种子,在张麟心里生根发芽,推着他在仿真领域无所畏惧地“横冲直撞”。
从学术研究到自主创业,环境的改变并没有让张麟无所适从。相反地,他把学术上的严谨“无缝链接”到创业中,为中源广科制定了最符合发展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在计算机仿真行业,汽车、船舶以及航空航天是业内公认的‘重阵’。但作为一个初创型公司,我们想要涉足这些大领域是很难的。”张麟说。
于是他选择了相对“小众”的洁净行业作为切入点,这也是中源广科在仿真领域下的“第一步棋”。
找准切口后,张麟定下了清晰的规划:用1年左右的时间打磨软件,3年内建立云计算平台和高性能计算中心,把中源广科的招牌擦亮。
“创业,就是去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在行业内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云平台在去年就完成了搭建,今年6月,云计算软件也正式向用户开放。”曾经的目标逐一实现,张麟感到很欣慰:“付出是值得的。大大小小的挫折,我们都撑过来了,如今也看到了回 。”
彼时不可逾越的艰难成了张麟口中一笔云淡风轻的“谈资”:“我想,创业就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既然许多问题无法回避,那我们就面对它,接受它,再战胜它。”
倍感骄傲的同时,张麟坦言:“我们是学术型的智囊团,之前大家都把大量时间与精力花在科研上,所以技术扎实,专业过硬,也从来没有客户质疑过我们的能力。作为‘实验室里走出来的精英’,最大的优势,也一度成为我们的短板——我们缺乏实际的打拼与磨练,这导致我们对市场、对产品本身不了解。”
在产品推进过程中,他们发现市场对仿真的认知很局限,也没有看到仿真软件在产品研发中的重要性。“市场开拓的困境,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同时,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去打造戳中客户痛点的产品”。
好在张麟带领着团队及时做出调整:“我们开始改变固有的‘学术思维’,在保持研发水准的同时,更注重与客户沟通。而且,我们从未停止寻找新的力量,为团队带来新的可能”。
对市场的深入走访,与客户的深度对谈,终于让张麟有所收获。这个过程中,碰壁和挫败虽然时有发生,但扔下的石头终于激起了水花。张麟说:“我们开始向客户提供专项服务,为他们开发‘私人定制’的软件。因为我们既掌握了核心技术,又拥有对软件的完全自主权,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
“三年来,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
“创业之后,我觉得公司就是第二个家,我把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这里。看着它在自己手中一点点壮大,这种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而同样让张麟感动的,还有团队的“不离不弃”。
回首相处的三年时光,张麟笑言:“虽然团队很学术,但我们却是个‘吵吵闹闹’的公司,有时候观点不同,也会撸起袖子‘吵架’,但大家都是就事论事,会把情绪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直到今天,团队都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这让我很骄傲。”
张麟的助理张晓凤则说,这是因为他们有一个“人格魅力十足”的老板:“张总一直把大家当成朋友,和我们平等交流,也愿意听取合理的意见。公司有很多90后,有时候不是特别成熟,但张总有一种读书人特有的脾性,包容、平和,也很让我们信任。”
工作之余,张麟喜欢穿梭在相城各个角落,这是他感受这座城市的方式。在他看来,相城也是一个“创业者”:“它跟我们一样在拼命奔跑,不断创造。我喜欢这个地方,也很荣幸能跟它一起创业。”
资料:相城区人才办、苏州中源广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今日相城工作室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