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硬件工程师的收入低于软件工程师?

来听听不同的人的见解吧!

1. 个人竞争力的不同

个人竞争力,在公司能够盈利的关键环节,个人是否难以替代或者替代成本很高,是否提供了让企业具备差异化竞争的能力,这也决定了个人回 的数额。

我们看到的软件工程师获得高薪或者超高薪,是因为他们所在的企业,往往是从事互联 服务这种,是要经过数轮大战,竞争近乎垄断地位,最终掌握定价权力的企业。对于服务型的行业来说,软件工程师对产品功能的贡献巨大,微小的算法调整,能够轻易为公司省下千万级的巨额资金;对效率要求高,早一天完成功能迭代,就是对竞争对手的沉重打击,甚至能消灭掉对手在竞争中胜出,为了获得这种优势,软件公司往往是996的工作模式,软件互联 公司愿意付出超额的人员成本,在获取竞争中取得哪怕微弱的优势。简单从人效来算,互联 软件公司通常高于硬件公司。

2. 硬件工程师待遇不如软件,应该是全球的一致现象。软件带来的产品利润貌似更高,比如一个游戏。而硬件,开发一代新平台,需要的成本相对较高。测试和验证设备成本高,投入高。(一部中高端示波器在50万到百万)。如果有错误,还要算上修正成本, 所以相对利润较少。

3. 硬件开发更容易,软件开发的需求量更大,其工作更繁锁也更复杂,所以,软件工程师的待遇比硬件工程师的待遇略高是正常现象。软件的市场更大,其开发的难度也更大。系统在软硬件层面的逻辑实现是可以互为替代的,但是硬件实现成本高,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差,因此,硬件业务需求量远远低于软件实现,在供求关系方面来讲,硬件工程师的待遇不如软件工程师的待遇也属正常。其实,硬件并不会比软件更难的。

4. 待遇往往与价值成反比,与变现能力成正比。

“短平快”是国内IT的基本规律,也是很多硅谷大佬不愿来CN的原因。

“环境差”“认知低”导致国内的硬件,大多数以应用开发,集成开发,模块拼接为主。

5. 硬件是入门门槛高,入门坑一堆,你要到60分的水准都是很难的,我是工作十年以后才敢说自己多少“懂一点”EMC了,而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EMC对我来说都是玄学胜过科学。画出来的板子通电能工作,没用啊,你性能实验过不了全白搭。

软件则是入门门槛低,一开始靠复制粘贴,改改参数就能凑合上岗了,60分是很简单的事儿。但是大部分人,到了60分也就很难再往上走了,天赋是一方面,还可能换平台就一切推倒重来,年纪大了肝也不允许了。所以软件想要从60分到90分,那真的太难了,尤其是万一换平台,很可能就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但如果你比的是资深的硬件和软件,熬到资深硬件你就无敌了,但你几乎熬不到“资深软件”。看看语言歧视就知道了,“资深”软件意味着你只会用老古董;而硬件顶多就是从ad转到allegro,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21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