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半年来,他对特斯拉Model3、小鹏P7、比亚迪汉作了深度研究和试驾,最后写成了这篇长达一万一千余字的横评文章,细节丰富,且立场、点评公允,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购车攻略。
如果你想买或者了解这三款车,这篇文章绝对值得细读、收藏。
以下为正文,Enjoy!
30万元上下的新能源轿车,基本上大家都在关注特斯拉Model3、小鹏P7、比亚迪汉这三个型 。
那么,这三款车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坑?
01
外观
外观真的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男性用户好像都比较喜欢小鹏P7和汉的外观,而女性用户似乎更偏爱Model3。图片都来自官 。
Model3:
汉:
P7:
这个点我只说下我个人感受:
我更喜欢P7的外观,前脸和腰线设计真的很吸睛,回头率会更高一些,尤其还有个好玩酷炫的灯语,提醒伙伴上车时候,灯语比吵人的喇叭还是更优雅些。
P7的可选颜色,红色阴天特别好看,但是晴天感觉一般。灰色晴天比银色更好看,阴天下和银色效果差不多。另外,P7刚出了黑色,挺好看的,但更偏商务,不太符合运动外观,而且黑色不耐脏。我超懒,建议选银色和灰色。
Model3外观很有保时捷的设计风格,红色很好看,特别适合女性用户,蓝色灰色比较适合男性用户,Model3本来就小一点,黑色更显得小,所以不建议选黑色。白色也还行,只是街上白色车太多了。这个已经是街车了,大家随便路上站一会就能看到。
汉的外观有点一言难尽,也许是比亚迪的第一款轿跑,而轿跑红色居多,宣传上也使用了红色车作为主打车型。但其实,红色并不符合汉外观设计的风格,如果换成白色,就好看很多了,所以,汉我是推荐选择白色。
当然最终选什么,一定要去店里看一下。
三者为了降低风阻,都采用了隐藏式的门把手,P7和汉都采用了靠近自动弹出的设计,这个很有仪式感,Model3就略显普通了。
Model3和P7采用了无框车门,P7应该是国产车型中第一个使用无框车门的设计。汉则依然是传统的车门设计。
充电口的设计Model3和P7开关时都是自动的,Model3是自动弹起/自动扣上,P7我觉得是最仪式化的,充电盖会自动陷进去再抬上去消失了,太中二了。
汉是比较传统的有点像传统油箱口设计,按一下盖子弹出来,再用手扳起来。
02
内部设计
内饰风格,也是属于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吧,只是谈一下小细节。图片来自官 。
Model3:
汉:
P7:
方向盘我更喜欢Model3的设计,简洁清晰,滚轮好评;
小鹏P7的方向盘有触摸感应,但有点创新过度,即便开启了防误触,在转弯时还是容易误触;
汉还是传统的方向盘,中规中矩。
其实P7这个,可以后期优化一下,在判断车辆行驶中,方向盘转超过一定角度后容易误触的按键禁用就可以了,毕竟谁也不会没事一边打方向一边去按键;未行驶的状态可以随便按。
Model3和P7的挡位都采用了奔驰的怀挡设计,没有车辆启动开关,等红灯时,深踩刹车可以实现AutoHold电子手刹,非常方便;汉则采用了传统的右手下方的位置放置一个挡位,有车辆启动开关,电子手刹在档位后面,需要手动扳动一下。
P7和汉都有仪表盘,Model3没有,侧头看时速这个有点难受了。P7可以在小仪表盘看地图导航,这个蛮好,副驾驶操作玩车机的时候也不影响驾驶看导航。
内饰整体设计风格,我更喜欢P7,Model3有点太素了,汉又有点过于传统。总的来说,Model3和P7都属于极简科技风,没有什么多余的物理按键,大部分操作都在大屏上搞定。汉则更像传统车的设计,设置了很多物理按键。
Model3和P7都采用了隐藏式的出风口,在底部有一个长条。Model3隐藏的更彻底一些,但P7可以像空调一样自动扫风,这个细节不错。汉的出风口还是传统的开洞风格:
Model3前面的中央储物箱盖子建议贴点什么,因为那里反光很厉害,还是个指纹收集器,有时开车会把太阳光反到眼睛中;P7在杯托旁边设计了个卡槽,却只能放一张卡;汉被档位占了一半。不过上面这些也都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
P7和汉都有手机无线充电板和氛围灯,汉的那个像龙鳞的氛围灯设计我有点接受无能,Model3没有提供无线充电板和氛围灯。
汉的氛围灯:
内部空间来说,P7虽然轴距比Model3更长,但设计上由于车头部分占了更大的空间,使得乘坐空间并没有比Model3好太多。
对于身高180的我来说,Model3和P7坐在前排没什么压力,但是由于轿跑溜背的造型,后排如果去笔直坐着,还是有点顶脑袋的,腿部也说不上宽裕,只能说够用。静态乘坐来说,P7舒适性比Model3强那么一些,但基本属于同级。
汉的后排空间就比这二者大,甚至四驱高配版本后排有座椅调整和按摩,四个座位都座椅通风和加热,后排还有一个小的控制屏幕(不过特别卡顿)和220v电源,都是更倾向舒适和行政的取向设计。
四驱汉后排的控制屏幕,就是太卡了:
03
NVH
汉>P7>Model3
电车没有燃油发动机噪音的特性,使得比传统燃油车更要求车内的静音能力。
无边框车门酷炫的代价是噪音不好隔离,而汉使用了传统的车门,密闭性更好,所以是这三款车中NVH做的最好的。
Model3在120km/h的高速下风噪让人有点忍不了。P7应该是第一款国产车做无框车门的,但隔音性能比Model3好很多,P7在时速120和Model3时速100时的噪音感觉差不多。
其实,电车可以将来搞个类似耳机的主动降噪。
04
储物空间
Model3=P7>>汉
我没用尺子量,只是目测,由于三款都是轿跑的设计风格,后备箱的开口都不算大,汉似乎开口更大一点,放大东西更方便。
Model3后备箱底部还藏一个额外的小空间,而P7则纵深特别的深,算是各有优点。另外,这两款车的后排都可以放倒,去个宜家拉家具都很方便。
汉的后排座椅不能放倒,官方解释说因为有后排座椅调节,但是汉二驱型 没有后排座椅调节,也是不能放倒的,拉比较长的东西就不用想了。
这三款车后备箱都没有电尾门,重点批评P7的后备箱,掀起来还挺沉的,不会弹出一点,也没按键,这个不太人性化。目前,Model3和P7都可以花费2000元,请第三方额外加电尾门。汉我不太清楚,但因为汉是能弹起来的,其实不装也罢。
此外Model3和P7都有前备箱,汉在设计上由于是非纯电平台,考虑到混动DM版在有额外的燃油引擎会占用更多的空间,也就没有前备箱了。P7的前备箱没有Model3好扣,需要在两个锁位再往下按按才行。
05
驾驶感受
驾驶质感上,Model3操控性保持第一,本身车身很轻(重量上Model3<P7<汉),再加上精准的操控和运动偏硬的悬挂,有一种让人感觉很灵的感觉,缺点就是家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颠。
P7和汉的驾驶感受都是偏舒适,过滤了道路上的细节,尤其是P7的四驱还有CDC减震系统。操控性基本不用作为日常买车的重点,日常买菜估计还是侧重舒适性。当然,如果需要去秋名山送豆腐,还是Model3最适合。
加速性能,麋鹿测试不代表赛道成绩,车身大小和车重轻占着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即便是二驱的Model3,赛道表现也远优于重达2.3吨的四驱汉。
如果只论加速性,Model3、P7和汉的四驱都没的说,让人挺晕的。P7的四驱加速是有一点延迟感的,在后半程感觉才上来,感觉是为了舒适性故意调的,建议也出个赛道模式。
二驱版的话,汉的加速有点过低了,而且由于Model3和P7都是后驱,可玩性会高一点。
单踏板模式,我是建议日常开启的,电车独有的驾驶特性,习惯了不但省事还省电。单踏板模式下,Model3的拖拽感比较明显,P7和汉调的都比较舒适。
06
车机智能化及交互
P7>Model3>>>汉
Model3的车机是采用了基于Linux自研的系统,虽然相对封闭,但是美工响应速度和顺滑是一流的。
P7采用了安卓定制版,加上截止目前车规中最高的高通820A芯片,DDR4 8G,UFS2.0协议的128G,美工也还不错,流畅度紧随其后。
汉的车机设计就很一般了,感觉分辨率低得有点说不过去,美工也一言难尽,一直是黑暗模式,白天也有点看不清楚。非常明显的Home,Back,任务切换三个虚拟按键,生怕你不知道是个安卓,整体给人老人机的感觉。
而且,汉虽然早期宣传上有华为合作和5G作为卖点,但是并未搭载华为的5G麒麟芯片,而是使用了高通625,DDR3 3G,32G存储,5G通信也没有实现。
对于一辆生命周期较长的车,而不是一年一换的手机来说,这个车机硬件规格在将来可能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汉的车机(默认页面):
P7车机(默认页面):
扩展性上来说,P7和汉的安卓底层显然要更容易适配各类的APP,汉车机的软件商店是我见过最丰富的,几乎和手机一样什么都有。
不过,虽然我没实际下载使用,但是汉搭配的是高通625+32G,让我有点担心,毕竟地图缩放都感觉有点不流畅。
由于Model3和P7都采用了极简的设计风格,所以很多时候行驶是需要触摸大屏操作的,这其实是带来了行驶的安全隐患。那么,语音控制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在语音控制方面,Model3很一般,但是随着马斯克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这点将来或许会有所改善吧。
P7大部分功能都可以实现语音控制,包括导航、车窗、空调、音乐、座椅、车灯和氛围灯颜色、车辆性能和回收度模式调节等,虽然有时识别会跑偏,但基本属于可用的范围,甚至可以语音调节空调的出风方向,APP里面居然可以定义类似的宏指令来执行一套操作。
汉的语音控制也是有的,但覆盖的不全,最简单基础的可以,稍微复杂一点就不行了,就拿车窗控制举例,比如车窗开个缝是不行的,开关车窗我试了半天也是只能4个车窗一起全开全关。
导航地图方面,Model3从腾讯四维换成了百度地图,有提升,但是整体感觉还是一般,就连特斯拉销售也说自己还在用手机百度导航。我估计这和Linux定制内核,导航软件移植开发量还是比较大有关,所以功能实现的不完全。
小鹏P7作为阿里系投资的车企,内置了同样是阿里系的高德地图,体验下来可用性很高,可以摆脱手机导航。
汉自己软件商店太丰富了,高德百度想用什么用什么,也可以摆脱手机导航。但汉的车机导航和车辆实际情况脱节,比如去一个超过当前车辆续航的地方,没有无法到达的提示,也没有沿途充电规划,希望将来改善,毕竟汉虽然没有整车硬件控制系统的FOTA,仅车机系统的OTA还是能做到的。
07
电池安全
汉>>P7长续航>P7超长/四驱=Model3
电池方面,先简单科普一下。电动车的电池主要分为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锂铁电池。三元锂相对磷酸锂铁来说,成本高,化学性质更活泼,但是能量密度更高,低温下也不太影响电池性能,可循环次数也要少一些。
之前磷酸锂铁普遍用于低端车,三元锂电池则用在高端车型上。这次比亚迪汉使用了刀片电池是一大亮点,改变了磷酸锂铁的封装形式,大大提高了能量密度,使得汉达到了不弱于三元锂车型的续航,同时由于本身的化学性质,在极端情况下更安全,相对不容易发生自燃风险。
特斯拉为了降低成本,将来的Model3应该也会采用超长续航的车型装满磷酸锂铁,达到标准版本的续航。截止发文时,目前国产Model3采用的是LG的811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也是最高的。
小鹏P7的超长续航版采用的是宁德时代的811三元锂电池,长续航版本采用亿纬锂能的622三元锂电池。622相对811来说能量密度略低,安全性更高一点。
比亚迪这次在磷酸锂铁电池上封装的创新非常值得肯定,形象一点说,把一个一个的小花卷做成了一张一张的大千层饼,极大地提升了能量密度。另外电池的冷却液汉也使用了2套,这个冗余更有助提升电池的安全性。有了这个双保险,我觉得汉很难自燃。
不过电动车电池自燃的风险,我觉得不用过分担心。有官方数据统计电车其实是普遍低于燃油车的自燃率,只是目前电车在风口浪尖,只要出事马上新闻,而燃油车自燃很多其实根本没有上新闻,因为没有热度。
其实不要乱改装,自燃了厂家会赔的,人逃出来就行了咳咳咳,自燃险都不用买。车辆的安全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个我会在后面单独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孙逢春透露:
截至2020年9月14日,国家监管平台已经接入车辆347万辆,总里程为1623亿公里。通过对这三百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数据进行监控,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比例低于传统燃油车。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率是0.0049%(2019年事故涉及187辆,2019年保有量约381万辆)。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年化火灾事故率是0.0026%,新车型自燃率显著低于早期车型。根据公安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传统燃油车的年火灾事故率约为0.01%~0.02%。
2012-2019特斯拉安全 告表明,每行驶2.8亿公里就发生一起特斯拉车辆燃烧事故。中国国新能源汽车每行驶4.47亿公里发生一次燃烧事故(2018-2019国家监管平台统计数据)。
另外今年很多地方洪水,关于电池的防水等级,Model3和P7是IP68级,汉IP67级。理论上电车没有吸气和排气,可以做到轻松做到密闭结构,防护好电路即可,所以涉水能力都远强于燃油车,但还是尽量不要涉水。
08
电池续航
NEDC续航:P7超长续航(670)>Model3长续航(668)>汉前驱(605)>P7长续航(586)>P7四驱(562)>汉四驱(550)>Model3标准(445)
电动车大家都关心续航,甚至有一个电动爹的称呼。不过随着高密度电池的发展,这方面已经逐渐不复存在。
但如果家里没有安桩的条件,续航还是尽量要买长一点的。日常充电为了保护寿命,一般也都是充到厂商建议的90%,也就是先打个9折;厂家的NEDC续航肯定是要打折的,我们先按8折算。
例如Model3标准版445km的日常实际续航只有500*0.9*0.8=320km。比如我上下班每天大概30km,如果购买600km续航的,那么600*0.9*0.8=432km,周末不跑去远的地方玩,基本2周冲一次电就可以了,即便冬季一周一次应该也够了。
而且。现在充电速度真的很快了,在380V200A的76KW快充桩支持下,每5分钟就可以冲60km左右。
另外电耗是计算里程更精确的数据,这三款车电耗基本在一个水平,二驱型 节能模式普遍百公里市区电耗12-14左右,高速15-19,四驱版会更费电一点。知道大体的电耗数据,直接拿电池容量除一下,就能估算出大概的续航了,电池容量工信部备案造不了假。
千万别信各种评测,没什么可比性,设置的性能模式、动能回收、是否单踏板都几乎没有提及,这些都很影响真实续航;再加上不同的温度、路况和脚法,差异性非常大。
电动车在60迈中速不堵车情况下可以跑出远超NEDC的续航,个别充值评测甚至有破风阻前车的存在,看到跑超NEDC的充值评测请直接关闭。
其实希望工信部早点淘汰NEDC标准,推行WLTP或者EPA的续航测试。Model3可以切换不同的表显里程算法,小鹏P7也似乎是目前唯一国产车型中可以切换WLTP里程算法的。
目前这三款车实际里程大体上,市区NEDC续航的8折,高速7折的样子。更精确一点就看个人实际电耗然后做除法。
在目前北京秋季较为凉爽,电池热管理压力较低,空调自然风的情况下,我在市区内开小鹏P7,单踏板模式,基本是12附近的电耗,运动模式也基本是13-14,下大雨电耗会+2。
把电耗控制低是有技巧的,也并不需要温柔的开车,红灯和超车我经常急加速爽一下,但后面我会用动能回收来进行制动——当然前提是安全的情况下。
建议堵车单踏板模式,不但省电也避免疲劳;不堵车我就开运动模式,动能回收高,也让高速度下的制动距离更短更安全。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虽然汉的刀片电池改变了封装形式,但本质上还是磷酸锂铁的化学特性。由于磷酸锂铁冬季要比三元锂离子电池更不耐低温,也对冬季电池的热管理提到了更高的要求。
理论上,低温下要维持磷酸锂铁电池和三元锂的同样的电量比例需要更高的温度,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冬季也会更耗电。
大多数用车的场景都不会像评测一样充满再一次性把电池跑光,那么在冬季每晚停车的时候,掉电到底有多少这个是厂商和续航评测都不会告诉你的,这些因素让汉的冬季日常实际续航表现更需要时间的考验。
另外,汉在前50%更耐用一些,后50%会崩的很快,不知道是厂商有意为之还是磷酸锂铁的特性。
09
主动安全及自动驾驶
Model3>P7>>>>汉
我认为车辆的安全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并不是降低电池自燃率就能达到整个车辆安全的,而99.9%车辆事故是人的失误,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会大大减少这个失误。
比如目前最基本的前方物体的主动刹车和鬼探头情况。
比如周边物体探测的功能,并在车机上用不同颜色表示距离的远近,并标注距离cm,防止剐蹭的发生。
比如我变道转弯时视野有盲区,但是通过雷达和后视镜头在车机里面有预警,防止碰撞的发生。
比如之前我有分神导致闯红灯,如果车辆驾驶系统能识别红绿灯给与预警提示,甚至主动刹车就不会了。
比如高速公路的疲劳驾驶案例非常多,如果有疲劳驾驶预警也是可以避免的。
比如停车后开门前,系统持续监测后方是否有车辆、自行车等驶来。
……
哪怕只避免了一起严重的事故,或者相同路段上,自动驾驶的事故率远低于人类驾驶,那就是非常有意义的。能避免一次严重的事故可以轻松回本自动驾驶和主动安全的投入。
汉的DiPilot菜单,里面基本没有太多:
小鹏的主动安全部分,预计10月推送:
特斯拉的FSD作为经受了最大规模考验的自动驾驶系统,目前仍然是最强的,小鹏自动驾驶系统也经历了接近2万辆的G3车型的考验,自动驾驶水平的提高需要大数据和自身失误事故的积累。
除了特斯拉站在量产自动驾驶最强的顶峰,小鹏作为国产新势力的一员,也是在豪赌自动驾驶。
而汉在这方面其实和他的车机一样,并没有什么卖点,智能化和软件研发的布局也确实不是传统车企的擅长,更多的是在宣传中多一个“我也有”的点,但实现的能力还是相当大的差距的。
某些车企喊着L2、L3级别甚至跳过L3直接到L4的自动驾驶,但目前公认最强的特斯拉也才到了L2向L3演化阶段。
软件是需要一个逐步迭代完善的过程,从来不会一蹴而就,如果连走都不会就说会跑了,简直就是在挑战人的智商。理想和现实差距是很大的,自动驾驶的充分测试和大数据积累很重要,这个过程会很长,这也是发展最终达到L4L5的必经阶段。
我认为自动驾驶是在将来必然实现和普及的,就像相机的发展从手动到自动,从胶片到数码,从单反到微单。
现在虽然只是个雏形,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在合理使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加持下,依然可以降低司机疲劳和事故率。
现在的电动汽车有点像手机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时代,而特斯拉就像那个苹果,国产的新势力就像当年的安卓。智能机虽然在早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直到现在也没有做到功能机的换电池和N天的超长待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通过自身软硬件发展,促进了功能的爆炸性增长,最后全员普及。
相机和手机领域都在短短几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革命,车辆的淘汰速度虽然不会像相机手机一样快,但这个发展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自动驾驶能力是随着软件的研发逐步提升的,这也要求了车辆在早期制造时要配置好足够将来发展的算力芯片和摄像头、雷达。
当然如果车企的软件研发能力太差,这些也就成了吸引你入坑的幌子,最后还是发挥不出来这些硬件的实力。
特斯拉Model3采用自研芯片,算力72*2TOPS,3个毫米波雷达、8个自动驾驶摄像头,自动驾驶方案自研。
小鹏P7高配版采用Nvidia的Xavier计算平台,算力是30TOPS,5个毫米波雷达,14个自动驾驶摄像头,1个疲劳驾驶摄像头,自动驾驶方案自研。
比亚迪汉的驾驶芯片未公布,算力未知,3个毫米波雷达,5个自动驾驶摄像头,自动驾驶方案由第三方研发(未公布)。我个人认为不会超过eyeq4的方案。eyeq4方案目前普遍用于现阶段蔚来、理想、小鹏G3和宝马的L2级别自动驾驶方案上。
特斯拉FSD作为现阶段最成熟的自动驾驶系统,视频国内外都有很多了,感兴趣可以搜一下。红绿灯识别基本已经可以,不过目前在中国道路上还不能根据红绿灯的颜色实现启停。
由于疫情影响,小鹏P7的主动安全和L2.5辅助驾驶目前需要等待10月推送;预计2021年一季度推送L3级别的自动驾驶系统。
目前看已经可以实现市区非封闭道路的红绿灯识别并按灯行驶。封闭高速路可以自动识别并通过ETC,自动变道超车和按导航自动驶离高速公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鹏P7的自动泊车是真的强,是我见过最强的自动泊车。P7只要识别了车位倒车真的就像一个老司机,尤其在地库划线清晰的情况下几乎是100%的成功率,无画线情况下在部分情况可用,失败率会高一些,有时会出现最后倒不进去的情况。
Model3无论是车位识别和倒车水平都要弱一些。
所以你们看国产其实软件针对国情优化之后,功能也是不弱于国际品牌的,国内的软件研发能力我还是相信的。
汉自动泊车和自动驾驶这方面就不要提了,销售嘴上说“未推送”,不让我试,不过这个确实也不是汉的卖点。
最后提一句,如果很少开封闭路段的情况下,现阶段L2级别的自动驾驶其实不那么好用,因为主要的场景是封闭的高速、环路、高架等。
另外,现在的自动驾驶更多是辅助驾驶,不是无人驾驶。虽然可以帮你做很多减轻疲劳,但也有很多做不了的。开了不代表能玩手机睡觉,请务必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安全驾驶。
10
总评
(一)Model3
Model3这款车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 上也铺天盖地,现在几乎都快成街车了。
优点缺点都很鲜明,一流的操控和智能化,非常好的品牌影响力。缺点就是精简的有点过,做工也糙了点。
好在特斯拉国产后,国产的做工还是有一定提升的,甚至饱受诟病的后排头部空间,我乘坐感觉国产版也有一定的优化。
对我个人来说,一直觉得车是一个代步工具,所以其实特斯拉的极简设计风格和稍粗犷一些的做工我还是能接受的,而科技感和自动驾驶则是特斯拉的最大的亮点。
不过FSD卖的是比较贵的,而特斯拉的灵魂也正是在这里。如果只有一个基础的AP,虽然销售也会跟你说基础AP就够了,但是这个价格买到连一个自动泊车都不带,比如打灯变道,红绿灯识别,远程召唤等各种好玩的功能也缺失的车,还是略有遗憾的。
目前特斯拉27万,NEDC续航445km的标准版是卖的最好的,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将来换了国产锂铁电池应该价格会进一步下探。而34万的长续航版性价比反而没有标准版高,有里程焦虑的可能要纠结了。
↑品牌影响力,行业的引领者,能造火箭也是没谁了
↑前交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挂系统,纯电平台
↑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FSD需6.4万元),整车FOTA
↑较高的续航(仅限34万长续航版本)
→偏运动化的驾驶感受
→简约化设计风格
↓一般的做工和过于精简的内饰,没有仪表盘
↓顶部夏季较晒
↓NVH噪音大
(二)比亚迪汉
汉的优势是一个相对更安全的磷酸锂铁刀片电池,但安全问题上也没有银弹效应,需要整个系统来推动,另外冬季的磷酸锂铁的化学特性也会成为续航的一个担忧。
除了电池更安全的特性外,乘坐空间和舒适性,以及传统车辆类似的内饰和操作,尤其是四驱型 30万内3.9秒的百公里加速和优异的刹车距离是这款车的最大特点。
汉的二驱型 我不推荐,因为减配的还是非常多的,包括碳化硅MOSFET,加速性能,刹车卡钳,后排座椅调节和后排控制台等,而且4s店说总部规定试驾是不允许试驾二驱型 的,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确实让人心理不踏实。
而与四驱型 仅仅有2万元的差距,加上这些还是很超值的。
所以,如果你对车辆智能化、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的科技类的没有什么需求,只是希望买一辆成熟度很高的传统汽车,那么汉的四驱版本还是很值得购买的。
↑更安全的磷酸锂铁电池,刀片式封装有效提升了能量密度
↑(仅限四驱版)30万内,性价比突出,加速刹车数据优异
↑宽裕的乘坐空间
↑较高的续航
→偏舒适化的驾驶感受
→传统的设计风格
→冬季磷酸锂电池续航有待考验
↓前麦弗逊后三连杆悬挂系统,非纯电平台
↓中低端品牌定位,传统的4S店套路,品牌对于一些买车为了面子的人受不了。
↓(仅限二驱版)减配刹车卡钳,加速和刹车性能较低
↓车机系统、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很弱。车机OTA,无整车FOTA
↓整车钢架,车身较重(四驱2.3吨与理想ONE同重)
↓没有前背箱,后排座椅不可放倒。
(三)小鹏p7
虽然都是国产品牌,但小鹏P7的目标群体并不是汉的目标群,设计风格大相径庭,智能化完胜汉,舒适和空间又完败。
P7的目标群体其实与Model3高度重合,车辆操作设计也非常相似,适合追求智能化系统和极简的设计风格,都是属于科技大玩具的感觉。
虽然与Model3是相同的悬挂系统,但调的驾驶风格还是有区别的,一个舒适一个运动。
P7和model3的核心优势比,目前并没有做到那么极致,但又在model3某些极度欠缺的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感受,同时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性价比。
毕竟P7对标的model3长续航版本特斯拉要34万,再加上自动驾驶FSD就超过40万了;而这些在小鹏27万+2万就能拿下,还送额外的1.6万元选装。
P7的车型很多有点乱,推荐NEDC续航分别是586km,670km后驱款的中配或者高配,尤其是高配,毕竟就差了1万元后期可玩和可升级性更高,还是希望有一个未来可期的感觉吧,低配啥都没有真的就不要考虑了,706km只是个炫技型 没有购买必要。
宣传重点的丹拿音箱加不加我觉得无所谓,音质对于我听惯监听音箱的人来说依然很一般。
除了更好的音效和一个中二的仪式化小升起,还会多出红色座椅和一些特殊的玩法:比如播放音乐时,导航语音仅通过头枕音箱传给驾驶者,这个OTA的更新真是妙啊。
↑前交叉臂后五连杆的悬挂系统,纯电平台
↑主动安全和自动驾驶(L2.5免费,L3需2万元),自动泊车最强
↑车机和交互系统,整车FOTA
↑较高的续航
↑四驱型 配有CDC减震
→简约化设计风格
→偏舒适化的驾驶感受
↓造车新势力品牌,名字对于一些品牌爱好者受不了,确实有点随意啊。
↓底盘较低,驾驶需注意路况。普通轿车14-16cm,P7为13cm。
↓后备箱开启不便
那么,到了这里,大家选择哪款车子也都差不多了。抛开品牌的光环加成,其实Model3、P7和汉的设计思路和用户群是不尽相同的,前两者走的都是极简风格的高科技大玩具道路,也是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舒适和空间够用就行;另外一个则是更偏乘坐空间和商务取向的成熟传统汽车,以及价位最低的四驱加速配置。
就车辆稳定和成熟度来说汉也是最好的,而Model3和P7这种电子化智能化则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持续进化的更多无限可能。
11
购买的羊毛
特斯拉在购买时也可以填我文中的邀请码,能换1500km电量。你如果身边有朋友也可以用他们的,这些都随缘即可。目前特斯拉的分期方案不痛不痒,利息也不算低,全款贷款都可以。
特斯拉邀请链接:(送1500km电量)
https://www.tesla.cn/referral/xvlei15491
小鹏p7如果不用电池分期方案的话,额外送1.6万(1.2万选配或积分+充电桩)。另外很多城市小鹏有终身3000度每年的免费充电,这个还是挺香的,不开滴滴3000度足够家用了。
我刚开始写这个文章的时候还只是北上广深杭这5个一线城市,现在已经陆续开通了20多个城市,据说要在明年扩展到200+城市。白嫖充电对于不能安装充电桩的用户吸引力很大,电车这样就几乎是用车0成本了。
购买或注册试驾可以用下面的二维码注册,最后下单有8000积分,可以在商城里换比如记录仪、脚垫之类乱七八糟的。
小鹏邀请链接:(送8000积分)
http://t.cn/A64rhcxf
比亚迪没有邀请的羊毛,还额外要给4S店再掏点各种奇怪的费用,准备好加一万左右吧。
深圳地区,比亚迪还有额外的补贴,使得四驱型 的性价比更加突出。不过比亚迪跟当地政府比较好的关系,使得这个补贴故意排除了model3和P7,这个操作真的厉害。所以深圳地区由于补贴的羊毛,可以优先考虑比亚迪,记得只选四驱的。
这三种车在购买门店的选择上,特斯拉直营,小鹏直营+加盟。这2个品牌官 的邀请链接直接去申请试驾就行,不用讲价,没有4S店那种套路。
小鹏的加盟店给我感觉销售的素质很一般,建议优先选择直营店(比如北京地区的成寿寺)。
比亚迪都是各种套路的4S店了,喜欢汉的建议多咨询几个店,价格加码可能是不一样的。
12
最后顺便提一下国产新势力的30-40万SUV车型
我个人不是很推荐买电车的SUV,因为风阻高,电车高速的衰减会比较大,不过国人喜欢大气,所以都有SUV情节。我觉得驾驶感受还是差挺多的,我是我自己开的爽就行,家人对付一下就好,轿车又不是不能坐。
这个档次SUV新势力就是蔚来和理想了。
先说理想,目前市面唯一采用增程式方案的,说白了就是电车里面放个燃油发电机发电,摆脱了电池续航和充电的痛点。
有人觉得这个技术方案是个中间产物是脱了裤子放屁,也有人觉得彻底摆脱了里程焦虑是目前最佳的折中方案。
但小电池耗光后百公里10L的油耗其实也不怎么省油,在北京理想也不算新能源指标,而且李想个人的言语我是不怎么喜欢。
节省日常成本的话,油标我可能选丰田的混动方案。理想要是能保证每天用车距离不长,而且家里有桩每天都冲满小电池,也能把用车成本控制的不错。
蔚来是以服务见长的,戏称海底捞式服务,而且换电也是一个区别其他品牌的优势。至于最近热门的baas电池租用服务,客观看待吧。
虽说是打消了二手车的电池折旧率,但说白了也是相当于3.5年电池折一半,7年把电池折为0,后面终身租。
还有一个好处是租电池和车辆分期叠加,更降低了购车的门槛,但资金如果真的困难到这个程度,我还是不建议买这么贵的车,到手就贬值的车还是要买适合自己经济条件的,理性消费。
这个方案对比之前的10万元电池分期其实是全面退步了。当然如果你只是想买来开个2,3年玩玩再换,这种分期方案还是非常有优势的。
在价位较高和续航较短能接受的情况下,蔚来的的在SUV电车上还是值得购买的。我知道将来会有100度大电池,但也是要钱的啊,而且即便加钱上了100度也才能达到轿车的续航。
因为目前国产的Model Y还没出,如果国产Model Y上市后和蔚来同价同续航的话,我可能优先选蔚来。
最后,不喜勿喷,理性讨论购买,车不是装x的工具。车是个大件,按使用10年来展望未来,也要计算一下每年的购买成本和用车成本,量力而行。
《电动汽车用户联盟》是一个专注于讲述电动汽车用户的故事,为用户说真话的平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