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者:软件定义汽车,数字化服务助力车企智能化升级

2020深圳国际未来汽车及技术展第三届汽车座舱电子产业峰会于9月10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2020深圳国际电子展期间举办。深圳市同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陈求先在会上分享了《软件定义汽车,数字化服务助力车企智能化升级》为题的 告,以下为演讲主要内容。

同行者科技 陈求先

女士们、先生们,在座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同行者科技的陈求先。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让我们有机会聚在一起探讨智能座舱的进化和产品升级。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软件定义汽车,数字化服务助力车企智能化升级。

这张图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看到过,这是一则关于自动刹车系统的广告。在中东,骆驼有所谓的马路杀手之称,为什么呢?因为它随时可能出现在高速公路上,让中东的土豪们叫苦不迭。在这则广告中,图片巧妙地将骆驼蹆和汽车刹车踏板结合在一起呈现出来——有了自动刹车系统,就像是骆驼自己踩下了刹车,既拯救了自己,还拯救了开车的人。

有数据表明,人在驾驶中发现险情并踩下刹车,大概需要1.2秒的时间,而计算机只需要0.2秒。如果按照国内120公里的最高限速估算,人踩刹车时,汽车已经行驶了40米,而计算机只需要7米的距离。因此有理由相信,在有自动驾驶或ADAS功能的加持下,我们可以更安全地操控汽车。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两个数据。如图所示,根据摩根士丹利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硬件在智能 联汽车中只占到整车价值的40%,软件占比高达40%,但是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的软件只占到整车价值的10%。

前不久Model 3动力系统的软件升级就需要2000美金,这对特斯拉来说又是一笔可持续的软件收入。在特斯拉的影响下,这种OTA付费升级软件的商业模式,从国外到国内必将会逐步普及。

另外一组数据,可以看到在80年代初,一辆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系统可能只有5万行代码;但是到2014年的时候,豪华车的代码量已经超过了6500万行,及至今日,豪华车上的代码量已经超过了1亿行。这个数据远超PC和手机以及波音747上软件系统的代码量,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不管是特斯拉,还是国内一线自主品牌,包括上汽、长安、长城,都已经在软件上发力,都相继成立他们的合资公司、全资子公司或专门的软件部门。其实所有的主机厂都争先在软件上发力。

现在都讲软件定义汽车,那么软件到底为汽车行业带来什么样的业务模式和价值链的改变呢?至少从商业模式本身来看,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可能汽车一旦卖出去之后,车企跟用户除了在维修和保养时,跟4S店有微弱联系之外,基本上就与这辆车“绝缘”了。

但是现在基于OTA软件升级,包括特斯拉所做到的动力系统升级,随着行业、产品、市场、场景等变化和用户需求升级的时候,我们的汽车现在其实也是有进化能力的,汽车本身也有生命力,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变化,不断更新换代。

以前如果你想让车拥有最新的技术,或者更好的驾乘体验,只能换一辆新车,但是现在不一样,可以通过软件升级的方式做很多改变。因此,不仅仅是在商业模式、交付能力上,在整个驾驶体验上,包括汽车的 联化和智能化也随之改变。

比如就中控来讲,从最开始的旋钮、按键到触摸,到现在以声音方式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通过互联 的CP或SP的资源注入到平台里面来。我们可以在车上娱乐,甚至可以在车上唱卡拉OK,当然这在乘用车上可能是一个噱头。

汽车已经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逐步演变成为一个智能移动平台,主机厂现在从硬件制造商开始向智能服务提供商转型。对于同行者来讲,我们如何助力OEM完成它的转型?我们从安全、高效、智能和个性化几个方面来看。最早的时候,车内人机交互由按键、触摸,到现在语音控制的方式,最开始提出的是解放双手,安全出行。

随之而来,因为互联 的内容不断从手机端转移到车机端,我们在车内需要有高效的交互,包括利用其他的技术。因为语音识别不再停留在三五年前,包括可见即可说的交互,还有免唤醒。我们在手机上所有可触摸的地方,我们在车机上都可以直接用语音的方式进行交互。我们用自动刹车系统让驾驶更安全,我们的声控、语音技术的引入,也可以让车内交互的时候更安全。

从智能部分来看,刚刚德赛西威铖哥也提到,一辆汽车,上午是我开,下午是我爱人开,随着ID的打通会变得不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驾驶习惯、身高体重、座位姿势都不一样,但未来只要车主往车上一坐,不管是经过声音还是图像识别、认证之后,就可以把你最舒适最习惯的座位调整好,甚至你喜欢的音乐,比较适合的空调温度等,它都可以帮你调好。那时候车真正意义上是你的助理,甚至可以比你更懂你自己,将会变得十分个性化。

在车上订机票,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靠谱的事情,我们拿这个举例,可以理解为智能座舱的语音助理在多重复杂的语意环境中能够处理这样的任务。另外一个就是从基础功能集成到个性化定制,它能根据你今天的状况来主动交互。比如说老铁,你今天心情不错,我给你放首音乐。你今天情绪不太好,要不我给你讲个笑话?提供个性化服务,需要从人和车两个方面来着力。

车需要加油了怎么办?它可以推荐附近常去的或者打折的加油站。车违章了,它可以提醒你处理,也可以帮你代办。一系列的后市场的服务都可以非常智能的集成到这一块屏上来。当然,这些服务也可以通过手机完成。但我相信依托汽车智能的服务,这块屏幕在足够智能的情况下,用户使用手机的一些习惯也是可以改变的。当然,如果我们有更好的产品,能够让用户对我们汽车智能提供的服务有依赖性,自然会长时间停留在我们汽车平台上面。

举例来说,QQ音乐或者是虾米音乐,从之前十几年用户不断沉淀来看,很多人习惯打开QQ音乐,后面他所有为音乐付费的行为都可能在这个平台完成。但是这个习惯的养成,比如说有我喜欢的唱片公司或歌手。核心不是应用本身,而是应用背后有我喜欢和关注的内容。即使语音交互做得再便利,如果不能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我也不会对你这个平台产生依赖。

我们围绕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来打造产品,比如上下班、出游和接送人。在上下班通勤过程中,它会给你推荐你的路况。不仅仅是告诉你去公司怎么走,还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去公司的路上有没有突发交通拥堵状况,另外还会给你提醒天气状况,打开你最关注的新闻,喜欢听的音乐,或者财经信息,或者郭德钢的段子。

如果在开车自驾游呢?它会把你整个自驾游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景点,包括门票、美食、沿途风土人情等信息都整理好推荐给你。

还有一个大家都会用车接人送人。在这种场景下怎么办?你关注的航班信息,路况,汽车都会告诉你。

娱乐也是一大刚性需求。通过ID打造超级账户的方式,把音乐、电台、有声读物等内容整合到平台上,再整合到车厂平台上,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从车生活部分来看,有停车、加油、违章年检、维保等。在2013年的时候,当时有一位嘉宾分享了一个数据,那时候中国有一亿的存量车市场,那时候每辆车的平均后付费市场是3.29万,现在国内差不多有2-3亿的存量车市场,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市场价值和空间。

当然这一块屏,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开车回家的过程中,家里有条件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空调打开,甚至和物联 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知道冰箱有什么东西,还可以做采购计划。

在万物互联时代,未来汽车也可以作为万物互联的终端,可以和任何智能设备进行交互。

在打造车联生态平台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整个生态资源,通过我们云平台,再到车机,经过整合之后,我们依据场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出行场景、娱乐场景、 交场景等等,你会发现同样是一辆车,但基于不同的场景,会给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甚至会细致到基于每个垂直领域做产品打造。

刚才艾拉比李总也有谈到运营,如果我们有每个用户的使用习惯,有了大数据沉淀之后,我们可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更好的服务,在这里有价值的服务是可以收费的。

这是我们同行者实时大数据平台,现在我们有2900多万的用户,日活超过300万。这些脱敏的数据,比如车主喜欢什么音乐,去了哪些地方,城市排名等,所有的个性化服务和场景,都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的。当然,还可以结合车主年龄、维保时间等维度,具体来做一些分析。

接下来是市场情况的一些分享。我们从2017年进入前装领域,现在合作了100多个车型,合作的车企有60多家,Tier130多家,比如德赛西威、华阳等。

这是我们合作的Tier1的列表。

这是我们合作的车企。

这是我们合作的一些车型,最早自主品牌车多一些,现在合资车也有合作。

从2018年底至今,合作的荣威RX5已出20万台。别克全新英朗势头也很强劲。

海外市场我们也有布局,目前支持20多种外语的语音交互。

我们以一个海外的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视频来结束今天的分享。

好的,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8月26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