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毕业谈
又是一年毕业季,送别的时刻,让我们听听那些即将告别研究生生涯的学子的心得。近期,我们将定期推出2022文化育人毕业季 【优秀毕业研究生专访】系列,从他们的科研之路和校园故事中获得思考和感悟, 以榜样为明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个人简介
成长经历:
追逐阳光,闪耀光芒
“散不去只剩温柔,这秋风吹去离愁,只感叹浮生若梦,无人在身后……”6月18日晚,在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22届毕业生晚会上,燕嘉鑫凭借一首《怎叹》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这首情歌也在这个“告别”的夜晚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这首歌送给陪伴我成长的朋友们,愿我们未来,山水再相逢!”
燕嘉鑫在毕业晚会现场
“我对于山大的情感,难以用简单几句说清”,七年前的一个夏夜,燕嘉鑫与山东大学结缘。直到现在,他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自己初收到山东大学高考录取信息的兴奋感,“当时我看到自己的分数超过了山大的录取分数线,全家人都被我叫醒了,想来那算是高考完最开心的一晚了。”入学后,他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刻苦努力地投入学习,最终顺利获得了保研名额。而说到保研,就不得不提起他后来的导师——王华教授。
“王华老师的《计算机 络》课程令我印象特别深刻。在课堂上,他总是能够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同时也非常关心学生的未来发展。”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燕嘉鑫鼓起勇气上前搭话,希望老师能够为他未来之路指点迷津。“当时正值大三寒假,我在回家的列车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老师花了二十来分钟为迷茫的我细细权衡工作与读研的利弊。也源于此,在决定继续读研之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王华老师的实验室。”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王华老师也常常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照拂,令燕嘉鑫心中非常感动,“老师不仅教会我科研之道,也通过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为人之本,我真的很感激能够与他相遇。”
常怀感恩之心,燕嘉鑫立志要将所学之识回馈给学院。2018年冬天,燕嘉鑫与孙吉鹏、杜泽林等人合力成立“山软智库”,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和课后的讨论要点进行总结,用以帮助同学们的日常学习。从最初几个人的小团体,到如今下分知识见解部、科研部、工程部、运营部等多部门同时运转的大型组织,“山软智库”虽年岁不长,却已是软件学院最大的学生组织之一,成员有130余人之多。本科毕业后,那些与之并肩成立“山软智库”的同道者渐渐离开校园,燕嘉鑫也被新加入的学弟学妹们戏称为“学叔”。这些充满温情的小细节,将他与“山软智库”的大家庭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2021年山软智库换届典礼合照
在2020年“山软智库”2016级同学的毕业寄语中,燕嘉鑫留下了这样一句动情的话:“你看他们眼里,那就是光啊。”对于他来说,“山软智库”中的每一个人都如初升的太阳那般闪耀,散发着光芒与希望,也在众多光芒中汲取着营养与成长,他相信,这便是星星之火,终能燎原。
2019年夏天,伴随着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毕业晚会上的一曲《起风了》,燕嘉鑫告别了他的本科生生涯。在人生新的岔路口,他毫不犹豫地决定留在母校继续深造。问及为何选择留在母校,燕嘉鑫坦诚地答道:“这里有我交心至深的师友,或许在内心深处,我一直就把自己寄托在这个校园,能在山大继续成长,何乐而不为?”
燕嘉鑫在毕业晚会上与学院老师合照
科研与工作: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我在读研之初,也未能找到一个令我十分满意的平衡状态。”从决定留校深造时的激情澎湃,到入学之后的迷茫孤独、求学压力、亲人离世、选题焦虑……燕嘉鑫也经历了一段多重打击的时光,但他选择直面困难,分解难题,各个击破。失眠了,就起床看论文、做实验;迷茫了,就给自己设定容易达成的小目标,“慢慢地,那段难熬的日子也就熬过去了。”
在长期实验下,他也为自己平衡科研与工作想出了一个小妙招。“科研要求的是‘深度’,要求我们沉下心来去探索和思考问题。深度思考的弊端就是难以及时脱离,但学生工作却恰恰需要‘随时脱离’的及时响应能力。”在抓住这个矛盾点之后,他每日给自己设置一段“不响应时间”,保证自己的深度学习状态,然后再集中一段时间来处理工作和消息。同时,他也建议同学们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如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完成,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老师们也会理解支持的。”
燕嘉鑫在庆祝山东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现场
结合自身专业的特性,燕嘉鑫也尝试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日常的学生工作中。2021年夏天,他响应学校 召,前往四川省遂宁市高新区进行挂职锻炼。面对彼时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用python编写程序,帮助处理高新区的疫苗接种数据,从而快速、准确地生成相应 表,简化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他也多次跟随领导、老师深入基层一线,参与调查访问各乡镇卫生院、超市、药店、银行等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情况、参与组织机关单位全员核酸检测、参与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接种登记、秩序维护以及留观检查等工作。谈及这段工作经历,燕嘉鑫感慨万分:“我们总是仰望天空闪闪发光的星星,为了追寻,只能脚踏实地、步步前行。当我们前行的身影照亮后来人的时候,那时的我们,也就成为了星星。”
燕嘉鑫赴四川省遂宁市高新区挂职锻炼
交生活:
后会亦有期,山水再相逢
或许正是长期在学生工作中与人相处的缘故,燕嘉鑫并非总是看上去那样严肃,稳重之余又多几分感性。那个披星戴月地在实验室里苦苦思索到天明的人是他,那个在舞台上向女友甜蜜宣言“我永远爱你”的人也是他。“优秀”二字虽然能够简明扼要地突出他的闪光之处,却远远无法涵盖他在山东大学度过的七年青葱岁月。
“我很感谢一路以来陪伴我的老师和朋友们,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采访的最后,燕嘉鑫特别提到了几位朋友:“我的高中同桌隋新宇和我的研究生舍友杜泽林、王彬,他们都在我最失落最低谷的时候陪伴了我。亲人离世时有他们的陪伴与宽慰,论文写作时我们彼此照顾和帮助,就业焦虑时也会相互鼓励,为彼此的失败相互宽慰,为彼此的成就真心祝贺。”回望过去的研究生时光,燕嘉鑫仍旧清楚地记得每一个与朋友们促膝长谈的夜晚,曾经无法想通的事情,也在那一个个夜晚里获得了新的启发,而人生也似乎随着晨光的到来愈发明亮。
燕嘉鑫与其好友的毕业合照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燕嘉鑫用这句话作为了采访的结束语。他笑说真正毕业了才知道,自己获得的成就并非仅仅源于努力,生活上有辅导员和宿管阿姨的细细叮咛,学习上有师友的真诚交流,而这一切也会内化为他与山大之间难以割舍的羁绊,成为他未来人生之路上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踏入 会,也意味着人生开启了新的阶段。 过往的一切有欢有泪,鲜花掌声也好,荆棘坎坷也罢,唯有真心接纳,心怀感恩,继往开来,才能更好地走向人生下一段旅程,不负过往。
【猜你想看】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洋丨研·毕业谈【25】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赵清宇 | 研·毕业谈【24】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史冠芳|研·毕业谈【23】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徐凯|研·毕业谈【22】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成达丨研·毕业谈【21】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凤敏|研·毕业谈【20】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刘笑宇 | 研·毕业谈【19】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吴俊杰 | 研·毕业谈【18】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孙守晶 | 研·毕业谈【17】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秦倩怡 | 研·毕业谈【16】
对话优秀毕业生王玉琢丨研·毕业谈【15】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陈莜烨 | 研·毕业谈【14】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吴雪菡 | 研·毕业谈【13】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冯洁茹丨研·毕业谈【12】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顾潘龙 | 研·毕业谈【11】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李炜 | 研·毕业谈【10】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刘昊| 研·毕业谈【9】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薛祎凡|研·毕业谈【8】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韩晗丨研·毕业谈【7】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陈晨 | 研·毕业谈【6】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孔凡猛|研·毕业谈【5】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奕 | 研·毕业谈【4】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朱延平|研·毕业谈【3】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周瑞|研·毕业谈【1】
山大研究生
sdu-grad
值班栏目主理:陈晗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