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JB439A-2013 军用软件质量保证通用要求 简介:
页数:48
实施时间:2013.10.01
主办单位:总装电子信息基础部
批准单位:总装
主编单位:总装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12所、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6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710所、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706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软件质量保证的基本要求、内容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军用软件开发阶段开发方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软件生存周期其他阶段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参照执行,需方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也可参照执行。
引用标准:
GB/T11457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JB438B-2009 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
GJB2786A-2009 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
GJB5000A-2008 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
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1.修订背景
近年来,随着GJB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大力推进和GJB 2786A-2009《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等软件工程标准深入贯彻实施;各方普遍感到GJB 439-1988《军用软件质量保证规范》很多方面显得与GJB 5000A-2008、GJB 2786A-2009等不够协调,对GJB 5000A-2008、GJB 2786A-2009中关软件质量保证要求不够支持;另外,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软件质量保证的内涵有了很大发展,软件质量保证已不再是评审和审查、软件配置管理、介质管理、问题 告和修改活动等有效保证软件质量的活动的统称,如同软件配置管理一样,软件质量保证已作为软件生存周期的一个独立的支持过程,其目的、活动和任务得以明确定义,更加强调对照适用的标准和规程等客观地评价所实施的过程、工作产品等。GJB 439A-2013《军用软件质量保证通用要求》已于2013年7月发布,2013年10月正式实施。
2.修订思路和原则
ISO/IEC 12207:2008《信息技术标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8566-2007)是国际公认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的总体框架,涵盖了软件的生存周期,从概念形成直到退役,并包括用于获取和供应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过程,GJB 2786A-2009、GJB 5000A-2008和国家软件工程标准等关于软件质量保证过程界定均与之协调一致。修订GJB 439基本原则是对GJB 2786A-2009和GJB 5000A-2008关于软件质量保证过程的实施提供更进一步的指导,同时软件质量保证过程的活动和任务还应尽量与ISO/IEC 12207:2008(GB/T 8566-2007)等保持协调,因此修订后GJB 439内容应包括软件质量保证的过程保证、产品保证等方面,同时对软件质量保证机构、职责、人员、时机等提出进一步的要求。GJB 439修订过程主要根据国内外软件质量保证的研究和实践现状,并结合军用软件质量保证现状,吸收GJB 5000/GJB 5000A的实施以来经验和做法。GJB 439修订主要遵循了如下原则:
a定位修订后GJB 439,如同GJB 5235《军用软件配置管理》是一个过程标准,与ISO/IEC 12207:2008(GB/T 8566-2007)中软件质量保证的框架相协调,主要包括过程实施、产品保证和过程保证等,重点关注项目层面质量保证的要求。
b兼容性GJB439A重点支持GJB 2786A-2009中关于软件质量保证过程的实施,兼顾GJB 5000A-2008中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PQA)过程域的要求,过程保证和产品保证的要求应与GJB 2786A-2009和GJB 438B-2009相关要求保持协调。
c先进性尽量采用当前先进有效的软件工程实践,尤其是我国军用软件承制单位多年实践经验和做法,如增加附录B,提供软件质量保证工作中常常使用检查单。
e适用范围重点面向软件开发过程开发方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软件生存周期其他阶段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也可参照执行,军代表等需方进行的软件质量保证也可参照执行。
与GJB 439-1988相比,本次修订主要有如下变化:
标准名称改为“软件质量保证通用要求”;
修改了原标准“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要求”的内容;
增加了软件质量保证过程、软件质量保证策划、软件质量保证机构、软件质量保证人员等方面的要求;
增加了软件质量保证的过程实施、过程保证、产品保证等方面的详细要求;
增加了附录A和附录B。
3.主要内容介绍GJB 439A的基本内容分为5章和2个资料性附录
3.1 术语和定义
GJB 439A涉及的术语和定义与GB/T 11457 和GJB 2786A-2009基本一致,其中“质量保证”具体定义如下:
“为了提供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方面足够的信任,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的所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活动和(需要时)证实。
注1:质量保证有内部和外部两种目的:
a)内部质量保证:在组织内部,质量保证向管理者提供信任;
b)外部质量保证:在合同或其他情况下,质量保证向需方或他方提供信任。
注2: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
注3:只有质量要求全面反映了用户的要求,质量保证才能提供足够的信任。”
由此可见,质量保证实际上是一个提供置信度保证的过程,即保证软件产品和过程在项目生存周期内符合规定的要求;对软件项目所使用的过程和正在构造的产品向管理者、向用户等提供适当的可见性和反馈,以保障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3.2 一般要求
GJB 439A规定了实施软件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
a) SQA过程包括:过程保证、产品保证和质量体系保证。SQA人员应保证附加的质量管理活动与GJB 9001B-2009和GJB 5000A-2008的要求相协调;
b) SQA过程应贯穿于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并与有关的验证、确认、纠正措施、联合评审、软件产品评价等过程相协调;宜充分使用这些过程及其结果,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c) 开发方应建立SQA机构,由SQA机构来负责SQA活动并建立和维护SQA活动记录;
d) SQA的策划活动应在软件生存周期中尽早开展。SQA计划应作为软件开发计划的组成部分,与软件开发计划其他部分(如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等)相协调,应评审并获得需方认可;
e) 若软件开发人员参与软件所在系统层面的活动,SQA人员宜参与对软件开发人员参与系统层面活动的质量保证;若软件开发人员负责软件所在系统层面的活动,SQA人员也可负责该系统层面活动的质量保证;
f) SQA人员应具有职责、权限和资源等方面的独立性,且具有独立的不符合项上 渠道;宜独立于软件项目组,应不是开发该软件产品、执行该项活动或者负责该软件产品或活动的人员;应具有软件工程经验,并受过SQA方面的培训。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SQA过程包括过程保证、产品保证和质量体系保证,其中关于质量体系保证方面,GJB439A主要强调保证附加的质量管理活动与GJB 9001B-2009和GJB 5000A-2008的要求相协调。通常在合同中有很具体的软件要求若合同要求低于组织的质量体系要求,一般应按组织的质量体系要求管理软件项目;若高于组织的质量体系保证要求,应在按组织的质量体系要求管理软件项目的同时,还需按合同附加的质量管理要求管理软件项目,以保证软件产品和过程在项目生存周期内不低于合同规定的要求。
3.3详细要求
GJB 439A规定了软件质量保证的过程实施、过程保证及产品保证方面的详细要求。3.3.1 过程实施GJB439A从启动并定义范围、策划、控制执行、评价SQA过程等六个方面给出了SQA的过程实施要求。
a)启动并定义范围
在这个过程,GJB 439A指出应实施如下活动:
1)定义SQA过程的输入;
2)定义SQA过程资源和约束;
3)分配职责和授权;
4)制定待评价活动和产品的评价准则;
5)定义SQA过程输出。SQA人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活动和产品评价的时机和频率、活动和产品的抽样准则和评价准则,一般所有最终交付的产品、所有正式评审的活动和产品都应覆盖。
b)策划
开发方应进行SQA策划,形成SQA计划。SQA策划通常与项目策划同步进行。
开发方应确保SQA过程的利益相关方参与SQA计划的评审,SQA的策划信息得到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开发方应及时更新SQA策划信息以反映软件开发计划的变更,变更后的SQA计划应进行评审。
c)控制执行
对于不符合项,按规定的规程进行处理,直至关闭。
d)评价SQA过程
e)过程改进要求
开发方应收集和分析SQA过程实施的数据,以便改进SQA过程。
f)结束
a)所采用的软件生存周期过程符合合同和标准等要求,并按照软件开发计划执行;
b)软件工程环境(包括测试环境)符合合同要求;
c)适用的合同要求传达到分承制方,并且分承制方的软件产品满足合同的要求;
d)需方和利益相关方得到合同和计划所要求的支持和合作;
e)软件产品和过程的测量符合所规定的标准和规程等;
a)合同要求的所有计划已形成文档,且符合合同和规定的标准要求;
b)各计划之间相互协调,并且得到了正确地实施;
c)合同要求的所有软件工作产品存在,且符合合同和规定的标准要求,并按计划进行所要求的评价、测试和管理等;
附录GJB 439A中给出了两个资料性附录,附录A为不符合项处理规程,该规程强调不符合项上 渠道应具有独立,一旦被评价人员、软件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或中层管理者等对发现的不符合项不接受或无法解决,SQA人员应有逐层 告的渠道,直至将问题 告到组织的管理高层,以确保不符合项得到解决或处理。
附录A给出的不符合项处理规程以及附录B提供的产品和过程检查单,具体软件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进一步明确。
4 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软件质量保证工作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在GJB 439A实施中应注意:
a) SQA机构。实际上SQA机构可以是一个兼职人员,也可以是若干专职的质量保证人员,具体规模可根据软件项目的大小而定。由于SQA人员负责监督和实施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活动,SQA人员不宜由该软件项目组人员担任。
随着我国武器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软件在武器装备中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质量保证过程的内涵有了很大拓展,更加强调对照适用的标准和规程等客观地评价所实施的过程、工作产品等,GJB439A吸取了国内外软件质量保证方面的最佳实践和成果,并有力地支持了GJB2786A-2009和GJB5000A-2008中关于软件质量保证的要求,将更好地指导我国武器装备软件质量保证过程的实施,促进武器装备质量的提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