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亲自下场 工业软件资本“集聚效应”凸显

虽然创投圈从来不缺新鲜事,但这两年,在工业软件领域,真的诞生了太多的投资先例。

一家刚成立的企业就能获得动辄十几亿的融资,一家成立一年半的企业估值就能超过10个亿;随手抓一家公司就是一年几轮的融资,这些已经见怪不怪了。

虽然在工业软件领域,仅凭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和创业点子已经很难打动投资机构,但如果一个在工业软件领域深耕十年以上的专家说他想创业,资本一定会追着跑。

你可以说,属于实干者的时代已经到来,你可以说,有实力的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国产工业软件百年难一遇的变局下,催生了新的投资风向!

VC们也坐不住了 !

VC们也坐不住了 !

最近,知名VC大佬潘建岳创建的上海合见工业软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见工软”)宣布完成了超11亿元的Pre-A轮融资,短短一年的时间已经累计获得了超过30亿的融资。

引起广泛热议的不仅仅是合见工软的融资金额,还有其背后强大的投资机构阵容和股东,其中,投资机构阵容包括了尚颀资本、IDG资本、国科投资、中国汽车芯片联盟、斐翔资本等;股东阵容也颇为吸睛,有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红杉等参与。

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EDA企业,被认为是VC亲自下场孵化的准“独角兽”,据悉,合见工软董事长潘建岳在EDA这个领域超过20年的经验,曾长时间领导美国新思科技(Synopsys)的中国区和亚太区团队,2015年转做投资领域。

“2015年我全职进入到投资这个圈,我当时的想法是‘EDA先不碰了’,原因是这个赛道不够那么大,整体来讲,相比较而言,当时中国芯片的市场需求要大得多,整个EDA还没有那么大。”潘建岳在接受采访时提到。

短短5年时间,国际环境和市场风云变幻,这也让潘建岳推翻了之前的判断,现在,他坚定地认为,“中国有机会诞生世界级的EDA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VC亲自下场孵化,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投资风向。

好项目越来越难抢。”这是过去半年来,一些投资人的真实感受,“要么估值太贵,要么没有关系挤不进去”。于是,一股“与其围观干着急,不如直接下场孵化”的情绪在圈内开始蔓延。而以EDA为代表的工业软件赛道,已经成为各家VC/PE厮杀的“战场”。

哪里热,资本就往哪里涌

过去几年,曾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工业软件行业迎来了一波创业小高峰,VC/PE赶来,并催生了不少明星创业公司;而一些默默耕耘的老牌企业也迎来了资本前所未有的关注。

“我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谈过的投资商大概有30多家,而且都是上门来的。”华天软件董事长杨超英对5G产业时代提到。在行业深耕了30年的华天软件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三次融资:2021年初,华天软件完成由硅港资本领投的A轮近亿元融资;2021年7月6日,华天软件宣布完成由老股东硅港资本、国泰君安创投共同领投的B轮1.8亿元人民币融资;2022年2月,完成C轮由君联资本领投,丰年资本、华控基金、临港科创投、合添基金、华义创投、青松资本、电科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近4亿元人民币融资。

可以看到,在华天软件的第三轮融资中,已经挤进了多家投资机构,资本的集聚效应,越发凸显。

而在EDA领域,资本扎堆的情况同样在上演,成立于 2020 年 3 月的芯华章,成立第一年,就完成了4轮融资,不乏高瓴创投、五源资本、中芯聚源、松禾资本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2021年,芯华章同样是各家投资机构投委会的必谈项目,红杉宽带数字产业基金、云锋基金、经纬创投、高榕资本、成为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入局。今年1月,芯华章拿到了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的数亿Pre-B+轮融资。据悉,芯华章正开启新一轮融资。

2021年上半年工业软件融资事件梳理(不完全统计)

在工业软件领域,还有一个非常显现的投资现象:就是以华为等为代表的国内制造业巨头,正在以投资入股的方式为供应链的“国产化”谋局。

还是以EDA领域为例,华为哈勃杀入EDA赛道,一口气投资了九同方微电子、立芯软件以及无锡飞谱电子、阿卡思等多家公司。其中,复旦教授陈建利创立的立芯软件和行业老兵袁军组建的阿卡思成立不到2年,便被华为选中。

事实上,在华为被美国制裁后,觉醒的中国企业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期。据悉,制裁前国内EDA公司不足20家,现在仅初创EDA公司就达到了50家;此外,制裁前,EDA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最高的一次是1.4亿元,而现在动辄几十亿元;制裁前,中国EDA人才密度不到国外的25%,而今已经接近1:1。

2022年,资本对这一赛道的关注持续不减:1月,南京芯华章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由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旗下的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领投;2月,杭州行芯科技获得中芯聚源领投的超亿元B轮融资;3月,上海芯思维获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4月,玖熠半导体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数据统计,2018年以来,中国EDA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8%。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仍能保持每年12%的水平。

而处于“半导体”和“工业软件”这两大热门赛道的CIM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成为这两年资本关注的热门赛道之一,国内崭露头角的企业几乎都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可以看到,目前已经崭露头角的国产半导体CIM系统企业都已经获得资本的关注。以上扬软件为例,2017年,上扬软件获得了深创投的A轮融资;2019年获得北京屹唐华创、上海物联 的B轮融资;2021年5月,上扬软件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而在去年和今年,芯享科技、赛美特、哥瑞利、铠铂科技都先后获得一轮甚至多轮融资。

就在前不久,赛美特宣布完成总额高达5.4亿元的A++轮及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互联 大基金、比亚迪股份、韦豪创芯、高瓴创投、上海科创、上海自贸区基金、天善资本等。事实上,2021年5月和11月,赛美特先后获得5000万元A轮融资和数亿元A+轮融资,其中A+轮融资投资方包含哈勃投资、金浦科创、红土投资等。同时,赛美特管理层对公司的发展信心十足,共同增资2亿元人民币。

市场的呼唤

资本对国产工业软件的追捧,首先是嗅到了市场的风向。

2021年4月底,中科院斥资529万元采购了华大九天的EDA软件,并表示以后严禁采购国外EDA软件。

去年11月,已提交IPO申请的华大九天,再获国中创投领投的超亿元战略投资。“华大九天是本土最大的EDA工具提供商,投资并扶持华大九天快速发展,对我国突破集成电路设计工具的国外垄断,保卫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国中创投副总裁刘炜表示。

华南一位关注半导体的投资人直言,EDA弯道超车难度太大,国产替代的专利壁垒有点多。“但从国家安全、企业供应链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要有EDA,这就是刚需。”

在CAD领域,自主可控的声音同样呼唤着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在接受5G产业时代的采访时,杨超英就提到,这两年工业软件市场的一个最大的变化很多央企、国企正在转变观念,从过去以国外三维软件为主转向寻求工业软件国产化,华天软件已经与包括中国商飞在内的很多大型制造企业开展了相互协作,共同努力研发出可用、好用的国产工业软件,争取实现国产工业软件的自主自强。

在中国科协发布的2022年30个科技领域重大问题难题中,如何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设计软件,成为10个产业技术问题之一。国内技术突破的急迫性摆在眼前,企业的“马力全开”可能是资本和市场都喜闻乐见的事情。

从合见工软成立后的发展速度来看,这支拥有许多15-20年EDA从业经验的团队,从去年10月到11月接连推出四款EDA商业产品。潘建岳在去年年底的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公司目标:“希望在3-5年内,能够推出多款世界级产品,并在10年内进军工业软件领域,成为在全球工业软件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一员。”

另外一家EDA企业芯华章也正在加速助推“中国芯”突围。2021年11月,成立不到两年的芯华章也推出了4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验证EDA产品以及统一底层框架的智V验证平台。

芯华章董事长兼CEO王礼宾说:“我们深信,中国在数字化领域,尤其在人工智能、云计算、汽车电子等方面,将会逐渐引领全球。芯华章作为中国本土的EDA供应商,我们的一大优势是离这个充满爆发力的市场很近,我们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终为始来推进研发并搭建生态。”

而在同样受到资本热捧的半导体CIM系统领域,这两年出来创业的大佬们也都是因为看到了工业软件国产化的趋势。以铠铂科技为例,在此之前的20多年里,有无数人找到王善谦企图说服他一起创业,但他都没有心动,直到2020年,王善谦看到了自主工业软件的“春天”已经到来,特别是在他一直深耕的半导体行业,王善谦见证了这个行业从绝对的用欧美软件到现在国产自主软件慢慢走上台前并逐渐成熟,于是创立了铠铂科技。

跑步进入“二级市场”

2021年3月,中望软件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CAD上市公司”,这让不少有上市潜力的工业软件感到振奋。

从中望软件开始,便掀起了国内工业软件企业争相上市的一小波热潮,仅CAD领域,就有包括浩辰软件、华天软件等在内的企业透露了上市计划。去年年底,浩辰软件也宣布冲刺科创板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而在EDA领域,去年有多家EDA厂商赶赴IPO。其中,上海概伦电子12月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国产EDA第一股”;还在排队的EDA企业中,杭州广立微已向深交所创业板提交注册,上海国微思尔芯的科创板IPO进程则在今年4月因受疫情影响而中止。而另一家一直被业内看好并且曾一度被认为会拿下“国产EDA第一股”的华大九天也在今年6月29日宣布创业板IPO获批注册。

此外,2022年6月6日,航天软件冲刺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2022年7月5日,CAE企业索辰科技科创板IPO申请已获受理。

工业软件企业前赴后继开始上市的步伐一方面是受先行者的鼓舞,正如上述我们提到的,过去,国内研发设计类软件上市被认为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中望软件的上市打破了这一僵局,同时,在自主可控的热潮下,国家对工业软件的重视已经不言而喻。

从政策方面来看,导向已经非常明显,工业软件作为技术密集型的赛道,重研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上市无疑是企业获取资金支持的重要方式。

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印发《“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创新创业作用,鼓励 会资本设立软件产业投资基金,为软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地方加强对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持,针对软件首版次应用、软件名园创建、适配中心建设、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等给予资金奖补。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产品服务,支持企业积极申请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具体到地方政策,2021年9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促进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等,鼓励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各类基金重点投资工业软件企业,加强资本市场对接工业软件企业,大力支持工业软件企业科创板上市。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上海培育引进200家以上工业软件企业,培育10家左右上市企业,培育5家超10亿元的重点工业软件企业,上海工业软件规模突破500亿元。

为什么国产工业软件一定会起来?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热度,同时指向了一个问题:国产工业软件未来前景可期。

在众多国产工业软件从业者看来:国产工业软件与国外相比较,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但他们笃信,国产工业软件一定会起来,为什么?

首先是天时。

业内人士都知道,工业软件的发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IT底层资源与架构处于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变更周期,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必定会给这一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国产工业软件由于起步较晚,长期处于技术落后、人才短缺、自主化程度低的位置,又进一步导致产品竞争力较低,业务流程经验积累薄弱、更新迭代慢等问题,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础技术的成熟,“上云”和“APP化”,第一次让国产工业软件与国际厂商站到了同一起跑线。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个层面上,云工业软件是工业制造的新物种,一套软件横跨设计、生产、运营,在全新的维度上与传统工业软件竞争,给国内工业软件厂商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其次是地利。

正所谓得市场者得天下,中国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就是国产工业软件的强大后盾。

据悉,在全球500多种主要工业品当中,中国有超过220种主要工业品在全球中的产量居第一位,工业门类齐全,综合竞争力强;中国制造业背靠巨大市场,即便是需求相对较小的冷门制造业门类,在国内市场上也能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性,生产效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工业生产领域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但对标全球市场,工业软件占比低。据银河证券研 ,从全球来看,2020年我国工业软件的市场规模不到全球的10%,但中国市场的同比增速超过全球市场8%,上升空间大。

最后,是人和。

在过去近两年大东时代智库(TD)与国内一些工业软件企业高管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些共性的特征,这些特征,相信会成为国产工业软件企业崛起的关键因素。

一、韧性。经历了被冷落的数十年仍然能够坚持下来的这部分企业,都是在无数次的摸爬滚打中练就了不会轻易被击垮的韧性。

二、信念。几乎每一个从大企业中出来创业的创始人都提到了对国产工业软件前景的看好,这一信念正是源于市场的倒逼和国内对工业软件认知的提升。

三、踏实。你不太可能听到一家工业软件企业的掌舵者会告诉你,今年要实现翻倍甚至是几倍的业绩增长(初创企业本身基数低除外),对于他们来说,尽管时间紧迫,但能保持稳步增长直到“拐点”出现才是一家工业软件企业健康的发展模式,这是由工业软件行业的特性决定的。

有了天时、地利、人和,国产工业软件的崛起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1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