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工业绘图软件完成产品设计、带入仿真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采用生产控制软件实现自动化流程管控……如今,工业软件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制造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经营的全生命周期,成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
工业软件发展驶入快车道
7月27日,以“软件赋能制造数字驱动转型”为主题的2022中国工业软件大会在重庆举行,大会聚焦我国工业软件创新与应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热点议题。
多位参会演讲嘉宾均表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才进入发力阶段。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国产工业软件产业链并不完整。但是,无论从企业经营还是投资角度来说,国产工业软件板块都有广阔的提升空间,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增速保持在15%—20%,远高于全球市场5%左右的增速。随着越来越多针对性强、支持力大的政策出台,工业软件将从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核心技术与市场渗透力,将是未来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两个重点。
索为工业软件多措并举促发展
走进北京某汽车制造公司,分析部工作人员正在利用一款国产工业软件完成汽车仿真任务流程规范管理工作。这正是索为在工程中间平台之上构建的索为汽车仿真管理平台,具有高度开放、灵活、可扩展的特点,实现了“工程经验模板化、工具软件集成化、产品仿真协同化、任务流程规范化”的研发模式。一是通过平台技术使传统孤立的仿真、分析、优化等工具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体系,真正实现基于知识、流程的仿真协同研发;二是通过对企业仿真任务的管理使得研发过程能够高效、协同、有序展开;三是通过对仿真过程中数据的管理,实现设计、分析、实验数据的谱系关联,完整的展现出研发整个历程。
像这种的例子,索为工业软件应用案例还有很多。这是因为,索为在发展工业软件过程中坚持“硬碰硬”,让它解决制造业实际问题,破解生产“痛点”。一方面,索为以用户需求作为工业软件研发的驱动力,提供应用场景,缩短供需差距;另一方面,索为通过加入国际组织、跨国研发团队,加强与国际领先企业在技术研发标准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推广具有我国产业特色的高端产品。
当前工业软件行业空间广阔,市场需求旺盛,我国自主工业软件迎来时代性发展机遇。要发展壮大工业软件,必须更加坚定自主创新信念,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提炼核心技术,解决行业关键共性问题,才能培育出更多高水平的工业软件产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