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场景里绘制发光源和光束效果?
这个是大多设计师的痛点,因为要做得真实,太难了!
我们用下面这个案例做一个演示,手把手教会你画光的秘诀。
第一步,我们将素材拖入PS(这句话是为了凑字数)
新建图层,将图层模式选为滤色。
由于画面整体偏冷青调,因此,我们选一个偏暖的橙色作为光源色彩。
在车灯的位置轻轻地打一层底色,如果手绘板用不惯的同学可以通过降低画笔的不透明度或流量进行绘制。
底色打好以后,我们将色相向黄偏,开始进行光的第二层绘制。
缩小画笔,在车灯灯芯的位置对光源强化,做出一种光的渐变感。
最后,降低色彩饱和度,用白色的画笔进一步强化车灯灯芯,还原出光源在高明度效果。
初步绘制后,会感觉我们这个光不够亮,不够通透,整体是一种发雾的状态。
光不够亮怎么处理?我们新建图层,将图层模式改为线性减淡(添加)。
略微增加一点色彩饱和度,在我们第一层的光效上轻微地叠加。
不够亮的问题解决了,发雾又怎么办?
我们再新建一个图层,将图层模式选为颜色减淡。
降低色彩的饱和度,同时提高亮度。
缩小画笔,在汽车轮廓边缘的位置,进行细微的描边,还原素材的结构。
另一边的车灯处也做同样的处理。
这样设计后,整个车灯的细节就会好了许多。
整体做完以后,如果觉得色彩需要微调,比如向橙色调偏,我们可以再新建一个图层,将图层选为叠加。
将色相向红色偏,同时提高色彩饱和度。
用大画笔在光源上叠加涂抹,强化整个光源的色感。
光芒的绘制、光源的强化以及最后光束的还原,发光源的绘制步骤,你学会了吗?
不过,对于追求极致的细节与真实感的同学,还有进阶的步骤。
在PM2.0的今天,空气中的尘埃与污染近乎是肉眼可见,晚上走在路上,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大家应该都能清晰地看到空气中的粉尘与雾气。
我们在做合成设计时,想做真实,就不要忽略了这些细节。
因此,我们来给向外照射的光束做一点雾气和PM2.5出来。
首先,在线性减淡(添加)图层模式下,用我们的烟雾或云朵笔刷,将光束下的雾气效果画出来。
雾气做好了,再新建一个滤色图层,缩小笔刷,我们往雾气中加一些PM2.5进去。
虽然这点微不足道的细节你不放大看,都看不出来。
但是,正是这些细微的差距堆积起来,就成了你与大神之间作品的鸿沟。
你看,回到正常的画面大小,一个逼真的车灯效果。
提问,车灯到这里,就做完了吗?
当然没有。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光在半湿地面还会有明显的反射。
地面的反光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绘制。
新建曲线,对画面进行整体提亮。
反向蒙版,用画笔在反光处进行绘制即可。
这样绘制的地面反光缺少色彩怎么办?
我们在提亮基础上再新建一个颜色减淡图层,像画车灯一样做一个颜色的追加即可。
但对于地面纯黑的部分提亮会显得有些不足。
不过解决起来也容易,我们新建一个线性减淡(添加)图层,用最原始的办法,缩小画笔,将黑色区域修补即可。
和旁边的霓虹灯做一个对比,毫无违和感吧?
感觉脑子已经完全学会了?那来试试手学会没有。
今天的选做小作业就是用这张图临摹出上面的车灯光照效果。
我想,会有朋友问:
我一做电商的设计师,学影视合成技法干啥?
其实学会了原理和技法,设计都是相通的,之前也跟大家分享过电商中的打光技巧,对于新来的朋友和忘记的同学,我们以极米投影仪的练习作品为案例,做一个回顾。
首先,我们根据产品确定画面透视,做一个简单的空间搭建和破形,由于这篇教程是讲布光,所以这一步就不过多赘述。
接下来我们思考一下,针对产品本身和整个场景,我们可以如何打光?分析产品图的受光后,我们可以初步确定光源位于画面的左上角。光源定好后,我们可以做一个画面整体的侧面来光,根据遮挡关系和达芬奇的“明暗论”,做好影子和场景结构的明暗变化。
这种打光方式虽然没有错误,但不难发现,整个画面显得枯燥乏味,而且视觉中心并没有很好地聚焦在产品身上,甚至被后方的平台抢去了主角的感觉。
因此,为了增加画面的聚焦感和戏剧性,我们缩小光源范围,改变光源硬度,想象光是透过一扇窗户照射进来,再用曲线配合蒙版选区,做出清晰的明暗交界线。强行借助光照把观众视线拉回画面前端。
为什么不让光覆盖整个产品?根据上述侧光的知识,产品本身在受光时形成一个清晰的明暗交界线可以很好地增强产品的体积感,部分产品藏在暗处能让产品本身显得更加端庄深邃富有感性色彩。
主光源及打光方式确定好后,我们再来看看背景板的布光方式有哪些。
① 侧面来光,匹配主光源位置,保证画面光源的统一性,这是最容易驾驭的辅光打光方式,也是最和谐的双光源布光方式。
② 底部打光,底部的圆形光可以很好地凸显舞台,可以起到突出主角的效果。然而在这个案例中,因为产品本身和背景板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底部打光的方式会让产品后方的高台抢了产品的风头,故在这里,底部打光并不合适。
③ 顶部圆形光,这种自产品上方至下的打光方式经常用于舞台中演员的出场,可以起到很好的聚光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产品本身是一个侧方受光状态,而且在该场景中,自上而下的辅光会和主光源形成冲突,影响画面的和谐感。
综合分析三种辅光设置方式的利弊后,我们选择和主光光源方向一致的第一种方案:左侧来光。
光源全部确定好后,接下来,我们从技术层面上,对画面整个的光影细节进行一个完善和加强。我们知道,要展现画面的光靠亮色是不足够的,想要光感足够强,相应的影子质感就要足够好,我们从光影三大件:闭塞、影子和倒影入手,强化画面光影关系。
此时我们发现产品右后方太暗,显得有些单调,因此我们可以在这里增加一根较粗的光带,可以很好地拉开产品与后方场景的层次感,同时再次强化产品的聚焦感。
接下来,我们对画面光效的层次感与细节进行一个追加。首先,我们使用色彩平衡工具,对光的颜色进行追加,配合曲线工具的线性减淡(添加)模式,强化光的能量场,借助高能暖光给画面带入温馨氛围。
接着,我们把左上角的光体积做出来,呈现出一条光通路,强化光在空间中的存在感。
这时我们发现,整个画面虽然点亮了,但产品在里边仍旧不够抢眼,目前仅靠后面一条灯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直接在产品后方加入烟雾,再次拉开产品与后方舞台的距离。
到这里,我们对光的整体刻画基本就结束了。接着,我们还可以在烟雾中绘制一些悬浮的尘埃颗粒,借助尘埃在高光中被照亮的细节强化空间感。
最后,别忘了把产品的倒影给补上,在这种高亮和光滑的材质上,一抹漂亮的倒影能给画面增添真实感。
到这一步还没完,我们还可以给背景灯带加些光晕,同时色调上处理的偏冷一些,让整张海 的颜色,在远近空间上产生冷暖对比,这样既有科技风的冷魅,又有家庭风的温馨,画面空间就显得更加有层次了。
你看,影视合成和电商设计执行起来,技法都是类似的,关键看你会不会用。
趁着即将到来的周末大家赶紧消化一下,因为下一周,
就要演示白天变黑夜的神奇氛围打光大法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