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移动互联 来看,拼车算不上是多么新鲜和时髦的模式。早在几年前,以58同城、赶集 为代表的分类信息 站上,随处充斥着同城或者跨城的私人拼车贴。
拼车的方式基本大同小异,在临近的小区或同一城市里,几个不认识的人要去往同一目的地,为了节省燃油费、过路费等费用,选择搭乘某一方的车辆,车主最终收取一定费用。
车太闲创始人励力勇认为,传统的拼车方式的确能够为一些需要的用户提供便利,但依然无法逃避耗费时间长、沟通不方便、信任安全没保障等多方面的困扰和制约。
谈到车太闲诞生的原因,励力勇表示两位朋友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一次是一位朋友开车下班时,看到了一个美女正在路边等公交,当时天气状况有点糟糕,朋友看着比较心疼,但觉得直接上去搭讪又显得比较唐突。最后很隐晦的问了那个女生“xx路怎么走?”之后,恰好两个人顺路。而另一次是朋友结婚,也是看到了一个女生。
有车一族在路上看到美女不知道如何搭讪,而女生也由于对方是陌生人而又防备心理,这仿佛陷入了一种僵局之中。在大量调查身边朋友之后,励力勇慢慢意识到这将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在他看来,如果有一个平台能够突破这种束缚,这个市场将会诞生出一个在线 交的巨头。而这也是为什么励力勇要创业成立车太闲的原因所在。
拼车还面临着另外一大难题,即拼车是一种个性化的产品,并不是常态,因此比起常规的公共交通来说,匹配率非常低。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你会发现公共交通和出租车出行方式之间还存在着中间市场,同时又不会像公交地铁那样拥挤和耗时”,励力勇总结发现,拼车最大的市场其实是通勤,对于白领而言,上下班时间相对固定,有一定的计划性和规律。
在这样的背景下,车太闲应运而生,希望通过车主与乘客在平台上双向发布和搜索拼车需求,帮助彼此快速实现合乘双方的信息交互,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供一种更为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
拼车的不同玩儿法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拼车APP还没有像打车、租车软件那样大红大紫,不过,它们的玩儿法更为多样。
从未来趋势看,拼车出行将会越来越普遍,一方面因为限 限牌,人们愿意选择与同一居住地或同一公司单位的人拼车上下班;也有的是因为自己没车,又不愿承受公交地铁的拥挤;还有一部分是环保人士,可以减少车辆出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