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分钟,知晓中外冰雪大事
2017年5月8日(星期一)
冰雪头条
北京冬奥组委加强“实战培训”:2017年一季度北京冬奥组委选派81名业务骨干参与“观察员项目”;先后派出29个工作团、50人次加入“影随计划”;32名“竞选主任”中将产生北京冬奥会15个竞赛分项的主任、主任助理;“冬奥人才开发培养路线图”日渐清晰
在刚刚过去的2016-17赛季,根据国际奥委会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安排,为了加强冬奥专业人才培养,北京冬奥组委特别推出观察员项目,累计派出了130多人,实地观摩了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测试赛、雪上项目世锦赛、大冬会及亚冬会等国际性赛事,学习了相关知识技能,积累了办赛经验。2022年,他们将成为北京冬奥会赛事组织的核心力量。
5月5日,来自北京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河北省等相关部门的10余名工作人员,结合自己在观察员项目中的所见所感,分别就场馆规划建设、竞赛组织管理、宣传推广、赛会综合服务等24个专题做了交流分享,并对北京冬奥会筹办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资料图(文图无关,仅作示意)
1. “观察员项目”实地考察收获多,一手资料获得也为今后科学办赛打下良好基础
据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介绍,根据国际奥委会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安排,在2017年一季度,北京冬奥组委选派了81名业务骨干参加了16项平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测试赛、5项雪上项目世锦赛以及阿拉木图大冬会、札幌亚冬会等综合性赛事的观察员项目,认真学习了相关知识、技能,在实战中积累办赛经验。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和可持续发展部的桂琳认为对场馆等方面进行现场考察得到的经验,同通过视频、资料等方式获得的了解完全不同,观察的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应用到北京冬奥会的规划建设和诸多的筹办工作中。
“在全世界范围内,建设雪车比赛场地都是一项很有难度和挑战的工作。我们去观摩了雪车世锦赛后,在场馆设计、建造和经营等方面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对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雪车场地建设会有很大帮助。”桂琳表示。
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王艳霞谈及作为日本札幌亚冬会观察员的体会时说,对札幌场馆反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印象深刻。一手资料的获得也为今后科学办赛打下了良好基础。
“我国冬季项目的发展相比夏季项目要偏弱一些,办赛经验也相对不足,因此对冬奥工作团队的业务培训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是我们面临的很重要也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之一。”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表示,各个观察员赴比赛现场,收集汇总了大量一手资料,对关键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对重要数据做了比对分析,为今后科学办赛打下了良好基础,“观摩期间,我们和国际赛事组委会各个业务口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从中受益很多。”
2. “影随计划”帮助“竞赛主任候选人”在参与赛事筹办学习中可以如影随形;在现有32名竞赛主任候选人中将产生北京冬奥会15个竞赛分项的主任、主任助理
在选派观察员赴外学习的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还推出了“影随计划”,组织竞赛主任候选人实地参与到各项国际性冬季赛事的筹办中。
所谓“影随计划”就是指这些候选人像影子一样跟随当地赛事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全过程参与竞赛组织工作,这一举措为培养专业化、国际化的办赛人才打下基础。
据了解,在“影随计划”中,北京冬奥组委先后派出29个工作团、50人次参加了24项平昌冬奥会测试赛、10项雪上项目世锦赛。派出人员像影子一样跟随当地赛事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全过程参与竞赛组织工作。这项工作培养锻炼了办赛骨干,得到国际雪联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
观察员项目和影随计划在冬奥人才培养工作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2016—17赛季,北京冬奥组委选派的工作人员和竞赛主任候选人先后对35个业务领域的121个问题作了解剖分析,研究了45组案例,汇总了63组数据,形成了73条有价值的对策建议,强化了人才资源的战略储备。
据闫成介绍,“观察员项目”、“影随计划”等人才培养工作被北京冬奥组委统称为实战培训。在选派观察员赴外学习的同时,北京冬奥组委还组织一批竞赛主任候选人参加了实战培训。国家体育总局从全国首批遴选了32名竞赛主任候选人,由冬奥组委负责培养。在深化培养和严格遴选的基础上,经相关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认定,现有竞赛主任候选人中将产生北京冬奥会15个竞赛分项的主任、主任助理。
尽管工作人员在外学习的时间不长,平均时间只有6天,但他们在赛时运行期间收集汇总了大量一手资料,对关键问题作了深度研究,对重要数据作了比对分析,为今后科学办赛打下了工作基础。
3. “冬奥人才开发培养路线图”日渐清晰,统筹推动11支人才队伍建设;出发点是直接服务赛会筹办和赛时运行,落脚点是为主办城市和京津冀地区留下宝贵人才遗产
随着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不断推进,人才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此前,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人才开发培养路线图,并讨论通过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力争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提出,统筹推动11支人才队伍建设,其中既包括高层次专家、竞赛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队伍建设,也包括志愿者、合同商人才、城市运行保障人才等队伍发展。这份冬奥会人才发展路线图的出发点是直接服务赛会筹办和赛时运行,落脚点是为主办城市和京津冀地区留下宝贵的人才遗产。
为了把这份路线图逐步落实,北京冬奥组委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在派出人员到境外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引进人才。比如,注重以全球视野遴选专家,已经聘请10位外国专家在竞赛组织、场馆设计、雪务工作、语言服务等方面发挥指导咨询作用。
与此同时,为开拓选人用人视野,3月20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公告,公开招聘22名工作人员,其中有11个岗位是面向全球招聘,将吸纳一批在竞赛服务、语言翻译、规划设计等方面有专长的优秀人才参与筹办工作,激发更为强劲的人才动能。
据了解,目前造雪压雪、制冰浇冰等专业工种人才、裁判员等技术官员、专业志愿者和赛时实习生等培养工作也已经提到日程上来。
延伸阅读
前不久,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公告,正式启动首次 会招聘工作,面向全球聘请英才,共同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办。本次招聘共设有21个工作岗位,共招募22名工作人员。招聘岗位涉及规划建设、项目管理、场馆管理、新闻宣传、市场开发、翻译服务等多个岗位需求。全文详见“冰雪产业”3月20日“冰雪头条”资讯:
冰雪聚焦
中国冰雪运动产业要避免“软件发展上‘瘸腿’、装备设备制造上‘软骨’”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体育产业政策文件,但只有两个体育项目单独颁布了具体场地设施规划,一个是足球,一个是冰雪,可见冰雪的份量之重。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筹办工作加速开展,各地普及冰雪运动力度加大,各地冰雪场建设风生水起。以冰雪运动为核心的冰雪产业在“硬件”快步向前的同时,还需在冰雪场地运营、冰雪人才培养、冰雪赛事打造、冰雪文化宣传等方面修炼内功,尤其在筹备2022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应避免硬件上得快,软件迟迟跟不上的“瘸腿现象”。
资料图(文图无关,仅作示意)
1. 冰雪“软件”上避免“瘸腿”
在冰雪产业“软件”发展上,首先,在冰雪场地设施快速增加的同时,场地运营和服务配套上还需提升。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林显鹏认为,相比起国外的雪场能够从上到下穿越森林欣赏美景,国内的高级道更多则是“两分钟就滑到底了”。相比起瑞士和奥地利的一些成熟和庞大的雪场,我们的雪道设计、餐厅设计、酒店设计还大有文章可做。
目前我国雪场75%是仅有1-2条雪道、以一次性娱乐为核心的体验型,22%是位于城郊、以专业场地和俱乐部为特征的学习型,只有3%是以休闲和旅游地产为核心的度假型。
林显鹏说,滑雪并不只是一项运动,它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全家可以选择的度假方式。所以如果用这种理念来设计和经营雪场,那么它的服务性质便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滑雪、住宿、餐饮、温泉、娱乐是一系列相关联的设施。
其次,要大力培养冰雪产业人才。在距离2022年冬奥会还剩不到5年之际,冬季项目赛事管理人才、冰雪场地管理人才、冰雪运动教练员等都非常匮乏。
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认为可从五个结合来培养人才。
一是强弱校的结合,弱校主动向强校学习,利用他们优质的人力资源弥补短板。
二是国际国内的结合,“请进来、走出去”。
三是短期和长期的结合,培养一届学生要四年,如果急需的话可通过短期培训班满足短期的需求。
四是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结合,冰雪产业的发展,仅靠体育院校无法满足需求,外语人才、产业人才、营销人才、设备制造管理人才,都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
五是学校和企业的结合,除了有理论,更需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高水平冰雪赛事对于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也至关重要。北京在今年举办了2017女子冰壶世锦赛,KHL联赛在2016-17赛季在北京、上海都打了数场比赛,北美冰球职业联盟(NHL)将于今年9月首次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两场中国赛,以及国际雪联的一些顶级赛事也开始在中国举办,这些顶级冰雪赛事有助于培育更多的冰雪运动粉丝,积累办赛经验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四,冰雪文化的推广普及,还要有一定的 会条件和文化认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表示:“没有文化支撑的运动项目是很短浅的,大都是短期功利的东西在支配。只有当冰雪文化浸润在人们心里,流淌在 会价值观的血脉里,才能长期延续。”
2. 冰雪装备设备制造上避免“软骨”
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同时,我国冰雪装备设备制造业同样潜力巨大。为了让冰雪产业不得“软骨病”,场地设施、冰雪装备应两翼齐飞。
在我国冰雪场地涌现的同时,雪道冰面上的器材装备还主要靠进口。我国冰雪器材装备的自主品牌主要在冰鞋、雪鞋、滑雪服装、护具等领域,且占比不大,而诸如雪板、造雪机、压雪车、索道等其他领域设备则缺乏核心技术,中高端市场几乎被国外知名品牌所垄断。
对此,林显鹏认为,我国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内蒙古、山西这些省区均为资源大省和老工业基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些地方冰雪场地资源极其丰富,完全可以打造以冰雪产业为核心,多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具有较强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的产业集群,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支点。
易剑东表示,要形成行业标准规范。目前的冰雪产业急需有关部门和协会建立标准体系,比如器材装备技术标准、冰雪教学技术服务标准、滑雪滑冰等级标准等。应该先有标准,再发展产业,把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调整好。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以冰雪装备制造业举例,建议要建立完整产业体系。现在我国冰雪产业各个子类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这样就会各自为政,很难健全发展。应该搭建制造企业与使用部门的供需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同时创新产业业态,寻找合适的产业链切入点,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开拓新的商业模式,重视用户体验,打造设备制造商、冰雪项目运营商以及用户互联互通的产业生态。
石勇建议设立专项资金,对我国急需研制开发的冰雪装备产品给予资金支持。还应支持冰雪装备制造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结合,共建研发平台。
其次,要拓宽销售渠道和能力。石勇建议组建由冰雪装备制造企业、用户单位、 会团体等组成的冰雪装备产业联盟,定期交流国内外冰雪装备市场需求、发展动态等信息,举办冰雪装备展览,为我国自主品牌进入国内外市场开拓渠道。
根据合作协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将通过共同努力,密切协作,搭建产需对接平台,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加快提升国产体育设施设备和器材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加大推进国产体育设施设备和器材装备普及应用,推动体育设施设备和器材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体育产业全面健康发展。全文详见“冰雪产业”2月23日“冰雪综合”资讯:
延伸阅读
冰雪头条此前资讯,北京市政协委员霍建新委员说:“目前我国滑雪场地设施与滑雪运动发展需求并不协调,与滑雪运动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国滑雪场地建设存在重复建设和位置不均衡、质量不高的问题,致使恶意竞争时有发生,不能满足不同水平、不同人群的需要。此外,滑雪场从业人员匮乏、滑雪道划分不尽规范、不够统一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全文详见“冰雪产业”1月16日“冰雪头条”资讯:
在北京2022冬奥会加紧筹办的大环境下,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的《2107年体育文化工作要点》指出,在全 会尤其是青少年中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营造全 会关心、支持、参与冬奥会的浓厚氛围,为筹备冬奥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全文详见“冰雪产业”5月3日“冰雪综合”资讯:
冰雪综合
“让冰球走进生活”——2017-2018辽宁省首届青少年冰球校际联赛开赛,历时将长达10个月
5月6日,由辽宁省体育局主办,辽宁省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辽宁省冰球协会、沈阳体育学院协办,沈阳雷奥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2017-2018辽宁省首届青少年冰球校际联赛”,在沈阳市和平区全民健身中心拉开帷幕。
据了解,本次冰球校际联赛将历时10个月,由来自辽宁省内各地市的18支队伍、300余名小运动员参与角逐,共将进行368场比赛。
辽宁省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王冬表示:“本次冰球校际联赛,是辽宁省冬管中心挂牌成立后,举办的一次规模较大的青少年冰上运动联赛。随着冬奥会脚步的临近,中国冬季项目的蓬勃发展,在此次冰球校际联赛的带动下,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开始喜欢并积极参与到冰球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中。”
沈阳市文艺二校教育集团校长田冬表示:“随着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中国冰雪运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应该有更多的青少年走上冰雪场地,尽情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身心健康与愉悦。在过去的一个冬季,我们曾举办‘红领巾为冬奥点赞’等多项与冰雪运动相关的校园活动,我们还与雷奥冰球俱乐部合作,组建了校园冰球队,孩子们也逐渐喜欢上了冰雪运动。”
法国和奥地利争夺2023年高山滑雪世锦赛举办权;斯洛文尼亚与挪威表达申办2023年北欧滑雪世锦赛意愿
国际滑雪联合会5月4日宣布,法国滑雪胜地库尔舍瓦勒和梅里贝勒将联合申办2023年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竞争对手是来自奥地利的萨尔巴赫。
萨尔巴赫曾于1991年举办过高山滑雪世锦赛,在2015年举办过世界杯的两项男子赛事。虽然并非作为高山滑雪世界杯的固定一站赛事,库尔舍瓦勒自2010年以来多次举办女子回转和大回转赛事,梅里贝勒则在2015年举办过高山滑雪世界杯总决赛。
国际滑雪联合会当日还宣布,斯洛文尼亚的普拉尼卡和挪威的特隆赫姆表达了2023年北欧滑雪世锦赛的申办意愿。
据悉,国际滑雪联合会理事会将于2018年6月选出两项世锦赛的举办地。
如想了解更多内容,可添加下图所示“冰雪头条小秘书”微信 详细了解。
【1】总理 告“冬奥内容”中非常关键的“三个字”!
【2】北京市“1+7”冰雪发展规划正式出台;北京市体育局长孙学才详述规划内容
【3】北京市冰雪运动布局加大 会力量前所未有
【4】张家口市委书记:与北京联办冬奥将让张家口脱胎换骨
【5】京津冀协同发展冰雪产业大战略,冰雪体育消费浮现新格局
【6】国家发改委:选择“冰雪”是因为项目发展前景好、市场空间大、带动能力强
【7】韩子荣任北京冬奥组委秘书长
【8】全民健身上升国家战略、冰雪运动发展与冬奥筹办相结合
【9】高志丹:冬奥会是否成功,要看办赛是否精彩,也要看我们参赛是否出彩
【10 体育总局:2017年优秀运动员免试入高校学习有关事宜;冬季运动含“短道速滑”、“花滑”、“冰球”、“自由式滑雪”等多项
【11】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放首位
【12】国务院46 文“冰雪运动发展规划”发生重大改变!对话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办公室主任 郝忠东
【13】郭金龙:抓住筹办2022冬奥会契机,不断提升首都体育工作水平
【14】张高丽出席2022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15】教育部回复全国政协提案:冰雪运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6】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副主任佟立新任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部长
【17】北京市冰雪运动队宣告成立;“北京模式”引发海内外关注
【18】2022冬奥组委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部到位
【19】中央财政“5大渠道”支持冰雪产业发展
【20】青少年冰雪体育运动要让不同企业参与进来形成合力
感谢在“冰雪产业”采编过程中媒体同仁们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腾讯体育、搜狐娱乐、搜狐体育、新浪体育、 易体育、中国经济 、新浪财经、搜狐财经、中国日 、赛迪 、中新 、中国青年 、新华 、人民 、环球 、新浪微博、东北 、凤凰 、CNN体育、BBC体育、北京日 、中国体育 、法制晚 、京华时 、北京青年 、北京晨 、吉林日 、张家口日 、黑龙江日 ……
版权声明:
“冰雪产业”专注中外冰雪产业最新资讯,即时传递全球冰雪前沿科技;深度了解国际冰雪强国经验,把握中国冰雪产业发展趋势;一起去享受冰雪、娱乐冰雪、爱上冰雪。
微信ID:bingxuetoutiao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