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原石化完成了集团公司国产软件S-GROMS计划排产优化应用试点工作, 通过总部层面的集成模型测试,验证了S-GROMS软件的功能,能够满足总部集成应用的要求,并且求解效率优于同类产品,达到预定技术经济指标要求。
计划优化是企业生产运营与决策的核心,复杂的生产过程需要计划优化软件对工艺与装置进行建模与约束,进而实现对全流程的优化求解。当前国内化工原料的配置优化工具大部分使用国外商业软件,由于与国内业务、操作习惯的匹配度较差,影响了应用效果。为提高中国石化核心技术应用的国产化程度,有效避免计划优化软件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问题,2020年集团公司着手开展计划优化软件国产化,中原石化承担了集团公司《国产软件S-GROMS计划排产优化应用》项目创新试点实践应用工作。
近两年来,中原石化发展计划部多次与中石化集团公司化工事业部、大连化工研究院进行对接,建立了化工生产计划模型和所需业务对接接口,可满足公司生产计划的需求。该项目主要是利用S-GROMS软件对公司生产流程进行建模与优化,充分发挥国产计划优化软件对化工生产过程的全局资源优化能力,通过先进建模手段实现对公司生产工艺流程的详细模拟,为公司的计划排产、生产牌 切换、检维修流程优化、资源采购优化、蒸汽动力优化等提供指导和数据支持和技术指导,助力公司提质增效。
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合资建设、中国石化股份公司控股的大型石化企业,是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1987年9月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6年7月实现了化工投料一次成功。 中原石化的建设填补了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乙烯工业的空白。公司装置现有新、老两套生产系统。老系统为石油化工生产路线,现有八套化工生产装置,乙烯装置设计规模为18万吨/年,经过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实际产能超过21万吨/年;聚乙烯设计能力为26万吨/年,聚丙烯装置设计能力为6万吨/年,另有汽油加氢、苯抽提、制氢、丁烯-1、催化裂化制丙烯(OCC)等五套副产品深加工装置。新系统为煤化工路线,包括一套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MTO)装置和配套的一套10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其中MTO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S-MTO工艺技术,是中国石化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示范装置。作为目前中部地区唯一一家乙烯企业,中原石化按照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组织生产,公司产品立足中原、辐射十几个省市,较好地发挥了乙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延伸阅读:
咨询电话:
长按识别加好友
咨询电话
郭主任
点赞鼓励一下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