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饶维懿:解构和戏谑已知的大众符

+

作为年轻一代的新锐画家,饶维懿将 络图像的独特质感转换为实验性的绘画语言。但他并不依赖“后 络”或者“元宇宙”等流行概念的描述,而是从 络图像独有的清晰度缺失,拼贴,以及荒诞当中,凸显碎片化的视觉逻辑。同时,他用绘画的方式还原图像的电子质感,用笔触和颜料复制像素的视觉特征,带来不同以往的色彩,肌理,以及构图的组合,由此将绘画变成一种创造性的视觉“复制品”。这令人想起波普艺术的基本美学逻辑,但又更加依赖某种源自经典现代主义的,传统且个人化的“绘画性”。

——饶维懿个展“我们不在一起漫游”展览文章

饶维懿,岛田兄弟,布面丙烯,砂,180×120cm×2,2022

饶维懿,老人鱼,布面丙烯,砂,150×180cm,2022

21世纪随着互联 科技的发展,艺术进入“后 络”的美学时代。艺术由图像时代进入视像时代。从过往历史中所存在的漫长图像资源,以及到当下 络时代所增长的海量图像资源,将图像进行“重混”而获得的新的视觉图像,为当下绘画艺术产生新的创作路径。而饶维懿正是在“后 络”中通过对图像的语境置换、 挪用组合,通过富有生趣的绘画语言传达出他对现实生活以及 络文化的知解。

饶维懿,黑莓,布面丙烯,砂,190×140cm×2,2022

饶维懿的绘画主要是通过解构 络图像的方式试图梳理一些关于 络亚文化以及后 络现象中的问题。饶维懿带有强烈的自发性,在解构与重混图像的过程中,艺术家尝试以多层视觉叙事的方式在画布上呈现出来,图像的取材也是将 络上的图像进行挪用和篡改,利用 络文化“梗”,抽象的符 与梗文化相结合增加了画面的偶然性,让原有的图像语境发生错位,产生新的联系和意义。

饶维懿,白鸽,纱面丙烯,100×120cm,2021

2018年左右,饶维懿逐渐脱离了学院教学中创作强调画面的完整度的模式,开始从创作方式和材料实验上开始转变。诱因是2018年被大众戏谑的“老夫表情包”开始大肆传播。但许多人不知道这种诙谐幽默的图像背后可能是一个很残酷的 会现实,真实的信息可能被隐藏,这样巨大的反差,带给饶维懿巨大的触动。

饶维懿,电子文人,布面丙烯,砂,160×160cm,2021

因此在他的创作里,大都会选择有强大的语境或者固有形象作为支撑的图像,从中做一些戏谑的解构、破坏、重混。在后 络时代的传播中,这些人物形象、表情包本身就附带着强大的语境和符 ,饶维懿通过自己的方式解构,用滑稽的表达,把被他篡改的故事情节用绘画的方式回到我们的视野中,在观看他的作品时,竟然会有一种莫名的亲切与共鸣,仿佛就是置身于这样的现实。事实也是如此,饶维懿的创作带有极强的后 络时代语言,那些“超级英雄”,那些低像素的表情包,早已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此同时,他作品里对这个时代精准的表达,又充满讽刺,原来我们竟然生活在这样的“无法描述”的,“不那么真实”的 络时代里。

饶维懿,笼中对,布面丙烯,砂,180×140cm,2022

诚然,后 络艺术的绘画难免引起争议,甚至被市场裹挟,但正如饶维懿所言:“个人创作通常从 络中索取资源,把‘恶搞’、‘功能性’、‘ 络碎片’和‘亚文化’相互搅拌,时而将一些事与愿违的奇怪方法捆绑在一起。利用当下群众对解构风潮的审美趣味,加以强调,甚至是以夸张的戏剧冲突来呈现,类似于‘达达’但又不是纯粹的心理自动。画面中的多重叙事、材料转换、语义的复杂性,也正是我们面对图像泛滥的今天,利用绘画来抵抗这些‘廉价而简单图像’的突破口。”

1314:这次个展的创作与以往有何不同?

饶维懿: 18年-20年的作品更多的是在利用这种低保真式的处理手法,来对已知的、大众符 化的形象进行解构和戏谑。这次个展的作品单纯从视觉观感上,可能颜色和画面都更加概括,之前那些显而易见的形象也“消失了”。

饶维懿,海底阿波罗,布面丙烯,砂,160×160cm,2021

饶维懿,欧若拉,布面丙烯,砂,60×50cm,2022

1314:这次的呈现的作品比2年前的更为精炼,创作时的思考是什么?

饶维懿: 相较于之前的作品,思路上也有了些许的转变。随着技术的革新,制作图像的权力从古代的画师们转移到了每一个人的电子设备中,不管你是否有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人们都能通过各种软件创作出自己想要的图像。面对这些实际的问题所带来的冲击,作为通过绘画来生产图像的我产生了很多焦虑和疑问。认为自身绘画不能单单只是对“ 络解构方式”的模仿。

思索之后,在具体的作品面貌上,我几乎舍弃了对图像的直接挪用和戏谑式的方法。但解构的底色依然存在,只不过被隐藏的更加隐秘。不是通过直接具体的形象,而是利用画面营造的氛围感来让观者产生一种熟悉的错觉。在观者观看的过程中会发现,所有那些自己熟悉的图像在绘画作品中通通被打破,接连产生认知的眩晕和障碍。

例如《黑莓》和《岛田兄弟》,画中的图像与作品标题好似勾起了观看的线索,与其说是线索,倒不如说这是一种误导。这种误导,产生了观者心理图像(脑海中对自生熟知图像或符 的条件反射)与物质图像(眼睛所看到的实在的画作图像)之间的矛盾。

饶维懿,绿箭,布面丙烯,砂,60×50cm,2022

饶维懿,彩虹糖,布面丙烯,砂,50×60cm,2021

饶维懿,夜光,布面丙烯,180×140cm,2022

1314:这次的许多作品里都有一个类似“尖鼻子”的图像,有什么具体的意义?

饶维懿: 具体的意义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观者自身的诉求。“尖鼻子”可以是匹诺曹也可以是小时候堆叠的雪人,它无法说明什么。但是,带有“尖鼻子”的这个可爱形象,他的表情或者姿势或许能给观者一个情绪或者叙事片段的引导,尽管这个引导可能是干扰性的。

1314:如何处理与把握“低保真”的视觉效果?

饶维懿: “低保真”本是条件所限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最近几年形成了一种可以刻意追求的这种音色、视觉之类的形式。当你想拿出手机拍照时,将手机变焦放大到失焦所拍出的照片,基本就是一个“低保真”的照片。

饶维懿,水军,布面丙烯,砂,150×180cm,2022

饶维懿,我们不在一起漫游,布面丙烯,150×180cm,2022

1314:在延续了之前“后 络”的主题下,还在关注“消费主义”,所以你的一直在关注当下时代的特征与现象并以此作为创作灵感?

饶维懿: 消费主义带来的符 和词汇让我们有条件反射般的熟悉,因为熟知的符 即使不直接挪用,只需从侧面稍加提示,观者也会自行脑补出来。画中缤纷的色彩也并不是为了取悦观者,而是在吸引观者的同时,让他们的期望落空。

1314:关于 络科技主题的创作,许多艺术家选择新媒体的创作媒介,你为何依然选择架上?有没有尝试其他媒介的创作计划?

饶维懿: 选择架上主要还是因为熟悉这个媒介。任何一种表达方式都要找到它合适的媒介,可能今后随着创作的深入,会有尝试其他媒介的想法。

饶维懿,小燕子,布面丙烯,砂,60×50cm,2022

饶维懿,竹蜻蜓,布面丙烯,50×60cm,2021

1314: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经历给你的创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饶维懿: 川美一直都是一个师生平等,创作自由的氛围。并且这几年图书馆的储备日益增多,对于自主学习的同学受益匪浅。但总的来说还是李一凡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我非常感激他。

饶维懿,变形记,布面丙烯,25×30cm,2021

饶维懿,单曲循环,布面丙烯,砂,160×160cm,2021

1314:你心目中一件好的当代绘画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饶维懿,新的方式,纱面丙烯,90×90cm,2021

1314:谈一下近年来喜欢的艺术家以及关注的方向?

饶维懿: 近几年都是在关注波尔克,西格玛?波尔克本人虽然没有直接经历过后 络的时代(他于2010年去世)。但他对于图像和 会的敏锐感知,现成品挪用和颠覆传统的表现手法。对于任何一位后 络绘画的艺术家,都是很好的研究样本。

1314:谈一下未来的创作计划?

饶维懿: 不断完善和深入自己的现阶段的研究吧。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在千高原艺术空间持续至2022年8月26日。

+

文章部分节选于《1314》设计与艺术杂志66期

当期有《彩虹糖》作品海 附赠

/ 新浪微博 /

@1314杂志

/ 豆瓣 /

1314杂志

/ 艺术微店 /

1314杂志 | 艺术家的日常器物

/ 新贩售点 /

鹿鸣书店

上海市浦东北张浜路88 B座七楼716

乐开书店

上海市徐汇区文定路218 画家街B座2M层

诚与真书店

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117 附10

野梨树书店

成都市武侯区紫竹西街20 附1

理想书店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朝阳街11

围坐WEZO

成都市青羊区过街楼街92

浮于野书店

成都市武侯区安居街46

米地书屋

西昌市火把广场阿惹妞艺术街

——

the second floor bar

成都市成华区建设中路54 附2

过去百货公司

成都市 成华区建设中路58

——

长野书局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西街6 附1

再书房

成都市金牛区星辉中路6

——

幻 Photism

成都市武侯区华姿路28

大地书房

成都市武侯区科华北路151 棕南苑b座15楼e2

/ 贩售点 /

麦田书店(昆明)

先行图书(佛山)

一稚书店(贵港)

远方书屋(上海)

地下书房(宁波)

好语录的安慰(湘潭)

再望书苑(台州)

散步去艺术商店 (厦门)

红书店RedBookShop(广州)

阿奇书店(成都)

阿克梅书店(长沙)

Rosabooks/無早独立书店(成都)

NUSPACE空间(成都)

一山杂物 (成都)

方所(成都 / 广州/ 青岛)

博来居书吧(重庆)

德芭与彩虹书店(武汉)

刀锋书酒馆 (重庆)

大隐书局(上海)

一介 gallery | workshop | café(成都)

武汉视觉书屋(武汉)

百读书 (武汉)

崇德里(成都)

一苇书坊(成都)

左边右边书店(乌鲁木齐)

CAFE G1(成都)

自然生长艺术中心 (重庆)

归来书店(西安)

待用空间 · 有声书店(成都)

野狗商店(郑州 / 成都)

读本屋(成都)

寅识Gallery(成都)

飲水村咖啡馆(成都)

屋顶上的樱园(成都)

宝墩书房(成都)

天堂时光旅行书店(西宁)

138BAR(长沙)

不安分书店(广州)

nugget小块儿咖啡(北京)

Combo!书店(武汉)

有个计划(郑州)

星星诗 (成都)

万花筒书店(沈阳)Inky Pixel书籍实验场(广州)

普通读者书店(杭州)

公共文化 公共空间

稿||

1314@icm1314.com

看 直 播 , 更 现 场 , 小 编 带 你 逛 艺 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