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潮流与艺术呈现难舍难分的状态,甚至还衍生出“潮流艺术”这样的词汇,但当我们打破一切标签与常规时,便发现潮流与艺术之间的点滴联系形成一个无限的宇宙,供我们探寻与挖掘。
▲KAWS
因此此次的潮地探访,我们决定带大家进入一个艺术大观园——「奇点艺术节」。从深圳站辗转回到广州站,奇点艺术节依旧携领了一班极具创造力的独立艺术家与我们见面,供我们近距离接触与欣赏他们的“得意之作”。
▲奇点艺术节
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此次奇点艺术节的广州站明显要比之前来得晚,再加上分场次的原因,本以为观展的人数会有所减少,但门口前的长队列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冰冷的钢铁与混凝土的建筑,在“人气”的营造下多了几分生气,除视觉之外,户外的“野生”音乐也带动了艺术节的气氛,让大家得到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即使摊位与摊位之间的距离较为逼仄,但也不妨碍大家为自己喜欢的独立艺术家、视觉风格“买单”。除了介绍艺术节之外,此番潮乐志还邀请了3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进行了采访,供大家更好地了解艺术家创作时的所思所想。
相信大部分女生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即是希望能创造一个跟自己相似的虚拟角色。当我们走近「软件软SoftwareSoft」这个摊位时,却意外发现艺术家菌菌与作品的女孩非常相似。这位被名为「同事」的虚拟角色通过多面向形象让女生们得到不少共鸣,不管是源于生活中的琐碎灵感,还是挖掘日本旧有的视觉美学,「软件软SoftwareSoft」工作室从设计到制作都离不开软件这一媒介,久而久之也萌生出关于“同事”的多种生活形象。
Q: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
SoftwareSoft:
下软件学软件用软件
第二天起来学软件用软件学不会软件
第二天起来用软件做好了找不到工厂
第二天起来学软件用软件找不到文件
第二天起来用软件找文件不够量生产
第二天起来学软件用软件不运动发肥
第二天起来去运动手很酸决定先下班
第二天起不来
第二天起来硬件硬软件软
“软件软softwaresoft”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坐标中国北京。在当代的设计中,当我们塑造新的视觉风格时,都会依赖或受限于软件这一媒介的特性或局限,因此“下软件,学软件,用软件”贯穿了我们设计的整个流程,也是软件软自我介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Q:虚拟女孩成为你们作品的标志形象,当初是什么激发你们有这个想法呢?
SoftwareSoft:
这个被我们称之为「同事」的虚拟女孩,是我们当初基于软件的功能而制造出来的,久而久之便成为陪伴和帮助我们工作的虚拟角色,因此她不仅名为同事,也是作为一名朴素的同事存在于软件软的工作室中。
Q:你们的作品有点类似于当下流行的Y2K风格,你们又是怎么去定义自己的视觉风格呢?
SoftwareSoft:
我们并没有刻意去定义作品是什么风格,更多是基于软件的功能、平日积累的视觉,还有从日常生活中汲取一些灵感。就像「人妻主题」是源于日本的一个18禁片子,「夏天咖啡」则来自于日本昭和时代的广告等等不同的视觉。
Q:你们都有参加深圳与广州的奇点艺术节,所以想问一下软件软对奇点艺术节有什么看法或感受呢?
SoftwareSoft:
奇点艺术节给参展者最大的感受是「它像家一样的存在,我们可以互相监督和成长,一个值得我们爱惜的地方。」
被问到「同事」之后有什么打算时,软件软以「这个有待大家慢慢发现,就不做剧透了。」这样委婉的语句回答了我们。就像以前追少女动画一样,我们总会期待新番中会有什么新的角色出现,而正是「同事」这样的多重身份,让我们沉浸在多种人格魅力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多重虚拟生活中的精彩部分。
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艺术家,有看过之前「Green House探店」推文的朋友也许会觉得有点眼熟,当时「BOGY」以Green House的常客身份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就曾在旧时Apple电脑中“大显身手”了一番,也正是这种前后艺术风格的反差,让我们对他这次在奇点艺术节的转变颇为好奇。
无论是当时较为抽象的涂鸦风格,还是这次以「麦记」(麦当劳)为主题的作品,BOGY总是在作品中隐喻地透露出自己对次文化的喜爱,而这种“粗鲁”的表达在我们看来,既玩味又讽刺,也带有艺术家浓厚的个人色彩。
Q: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
BOGY:
作为Underground Graffiti crew“666”的发起人、同时是“GB”crew的成员、以及(准)退役舞池流氓。从我在2012年开始接触公共空间创作,到今年成立了名为「BOGY Studio」的独立工作室,一直专注于次文化&摩登符 的视觉输出,以及不断探索它们与产品结合的更多可能性。
Q:之前看你的作品大多都比较迷幻与抽象,与这次在奇点艺术节展示的「麦记」主题有所不同,其中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呢?
BOGY:
其实一直都有在研究具象与抽象的视觉风格,因为这次是以BOGY studio的身份参加奇点艺术节,所以就想定一个主题使整个作品展更加完整。而麦当劳作为速食店,一直伴着我成长,直到现在我都会收藏很多麦当劳的旧玩具和周边,所以这次我决定从这个主题切入创作。
BOGY:
灵感源于次文化和自己对生活的洞察。除了工作和创作之外,我会经常搜寻感兴趣的电影、Cult片、乐队听阅消化,而这些都会对我的创作产生影响,我也会从中提取元素和一些符 结合我的作品,进行视觉上的输出。
Q:你已经连续几年参加奇点艺术节了,今年的艺术节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BOGY:
我觉得越来越好了,奇点艺术节已经扎根发芽,正在影响这个城市的土壤,孕育出更多的艺术家和优质的观众。
BOGY在创作时,总是习惯性地在脑海中捕抓曾经看过的电影画面,也善于从音乐中找到视觉上的通感,衍生出一幅幅抽象或具象的作品。而这种“无意识”状态的创作来自于BOGY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也慢慢地被作品中的微妙之处无限放大出来。
无论是插画还是公仔,「三时七有」的作品总是充满童趣与情色的反差感,于是我们好奇这些作品背后所有的涵义。不管是对现实生活的辩驳与讽刺,还是在神秘的时空中寻找点滴灵感,当我们得知作品的意义大于其本身时,便发现其中的玄妙藏匿在作品的梦幻色彩之中,等我们去发掘并了解。
Q: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
三时七有:
我们是三时七有,是来自于杭州的艺术工作室。
Q:你们作品中充满童趣与情色的反差性,且每个角色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可以说说你们创作时的灵感吗?
三时七有:
童趣和情色都是人的游戏,它们产生的活力和好奇心充盈着人的一生。有时我们会思考:人类 会里,道德伦理的对立面适用于群体。但对于个人而言,这种天真与情色的对立面并不存在,还可以一起驱动着“快感”。
在我们的作品中,每个角色有着各自的来历和秘密,虽然它们来自于我们的幻想世界,但却脱离不了我们对现实生活的辩驳与肯定。就像第一个玩具「狼咪」,它象征着“始祖”,在静止时空中,充当着观察一切的角色;而「硬硬」担任着承载“宇宙记忆”的角色,像我们人类一样,简单且群体化。而这些都是我们将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产生的“反映”,折射到故事的角色当中。
Q:与当下流行的Sofubi搪胶公仔不同的是,你的公仔作品以毛绒或者纸雕塑作为主要材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三时七有:
材质之间富含着微小区别的趣味,如果我们抛开现实群体的玩家圈子不说,任何材质都可以完成形象的表达。之所以我们会用手工或数码设计创作了无数个形象,首先是因为我们渴望获得那种疯狂越轨的“快感”,总觉得还有什么方法和观念是“还未触及的”;然后也是我们面对现实生活里的“编织人设”的假象作出的反应,不断地和有趣的现实纠缠。
Q:与上年参加奇点艺术节的作品对比,这次参展的作品会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三时七有:
“三时”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空,“七有”代表着因果的永续不息,三时七有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向我们揭开时空维度的奥秘与真理。即使我们活在“假象”之中,艺术家也依然发挥创作本色,保持对创作的热诚与活力。
在看完奇点艺术节后,小编突然想起约瑟夫·博伊斯“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这句话,但这并不是指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而是每个人都有让自己成为艺术家的创造力。也正是这种来自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创造力,不断地吸引我们的视线,让我们产生情感上的共情。而奇点艺术节就像一个无限宇宙一样,供创造者以及我们在里面自由探索,让我们慢慢发掘艺术、生命于我们自身的意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