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迁移=重复造轮子?不重写代码如何完成迁移

生存和发展,是2020年互联 企业绕不开的两个主题。

这半年里,太多传统服务型产业受到冲击,其中部分甚至走到了不变则亡的十字路口。但放眼来看,企业线上办公业务需求增长强劲,基于云计算、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而打造的线上业务平台又成为新的支撑点。

善于拥抱变化的企业,总能够找到更多生存的要素。但大多企业并非不想求变,而是实在难以改变。纠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点:

  1. 业务限制:传统业务改革必然需要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架构进行全面的调整,甚至以往所搭建的业务架构乃至于平台都需要变迁,这种变革让很多企业望而生畏。

  2. 算力限制:业务变化必然面临算力需求的变化,从当前的平台迁移到其他平台时必然需要大动干戈,这其中不仅仅面临成本的变化,还可能需要对代码进行重构。

  3. 迁移限制:由于IT系统硬件底层是由物理材料、晶体管等组成的CPU微架构,中间是CPU指令集,上层是由各种语言开发的程序,当算力平台迁移时,软件程序的迁移编译等工作都要重新执行,再造轮子的难题几乎必不可免。

十字路口没有英雄,有的只是一个个不断耕耘的码农。

在不同平台中,代码差异巨大,这让开发者的工作量骤然提升,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高强度低价值的编程工作。举例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在x86处理器和华为鲲鹏处理器上编译同样一行简单的C/C++代码c=a+b时,将会出现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x86芯片上使用的汇编指令是三条mov指令和一条add指令;而基于ARM架构打造的鲲鹏处理器则使用的是两条ldr指令将数据加载到寄存器,一条add指令完成加法运算,最后再使用str指令将结果存储到内存中。

由此不难看出,不同的CPU处理器所使用的指令集全然不同, x86上编译的程序自然也无法直接在鲲鹏处理器上运行,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开发者需要重新造一遍轮子呢?

答案并非如此。针对算力升级过程,每个公司都有各自不同的办法来帮助开发者减负。鲲鹏开发套件便是辅助开发者进行软件迁移和调优的工具之一,通过对迁移过程中的痛点解析,华为提供了分析扫描工具、代码迁移工具及性能优化工具等诸多针对性的开发工具,降低开发难度。那么这些开发套件是如何发挥其功效的呢?

7月11日, 18城鲲鹏创新中心开发者创享日·上海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专场即将正式与大家见面,揭开应用代码迁移的迷局。在本次课程中,开发者可以通过了解相关技术原理、实践经验和对应方法论,提升开发效率,实现在ARM架构鲲鹏处理器的基础上打造更出具优势的商业化价值解决方案。

参会收益

  1. 了解上海信息技术创新产业的发展前景与规划;

  2. 通过了解应用代码迁移相关技术原理、实践经验和对应方法论,能够快速实现业务迁移;

  3. 丰富的案例讲解和落地经验分享,能够帮助开发者在ARM架构鲲鹏处理器的基础上,打造更具优势的商业化解决方案;

  4. 熟悉鲲鹏软件调优工具套件的使用,能够先人一步快速发挥出鲲鹏先进算力的真正力量;

  5. 奖金丰厚,机会超多的华为鲲鹏开发者大赛即将开启,参与者将提前了解大赛详情。

每一次架构的变迁都是企业的生死战,但我们能看到的是,凡是敢于变化,敢于迁移的企业,往往都能取得非凡的成果。通过这场线上沙龙,一同开启变革之旅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7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