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检测方法与CT分级的相关硏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观察对象:临床观察病例(观察组)均来自20091月 至12月山西医科大学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和住院患 者。共人选AS患者80例,男47例,女33例。健康对照对象(对照组)来自同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选 择年龄、性别与患病组匹配者,共60名,男34名,女26名。 1.1.2人选标准:年龄15?50岁,符合AS诊断标准(1984年 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纽约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①下腰 背痛的病程至少持续3个月,疼痛随活动改善,但休息不减 轻;②腰椎在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低于 相应年龄、性别的健康人。放射学标准:双侧骶髂关节炎為2 级或单侧骶骼关节炎3~4级。诊断:①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 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以上临床标准;②可能强直性脊柱炎: 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 准(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骶髂关节炎)。1.1.3排除标准:①病程中使用过皮质激素;②伴有肝脏疾 病、肾脏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等内分泌疾病;③酗 酒者;④抗惊厥药治疗者及使用抗凝药肝素者;⑤妊娠、哺乳 期、绝经期妇女;⑥合并重度营养不良;⑦造血系统严重损害 者。

2结 果 本组资料中,健康组60名,男性34名,女性26名。病例 组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其中病例组中HLA-B27 (+) 67例,占84%。健康组年龄17~46岁,平均(34±9)岁。病例 组15~50岁,平均(34±10)。病程1个月至9.5年,平均4.14 年。病例组中CT分级I18例(18/80,23%)II26(26/80,33%), HI 26 例(26/80,33%), IV 10 例(10/80, 13%)。病例组中符合骨质疏松诊断者43(43/8054%)其中 I2例,II11例,ID21例,IV9例,符合骨含量减 低22(22/80,28%),其中I9例,II9例,瓜级3例, IV1例。其余15例(I7例,II6例,HI2)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 测量骨含量正常。健康组与病例组性别构成与年龄构成无统 计学意义(P>〇.〇5)。2.1不同性别L1~L5椎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骨密度值比较:见表1。表1可见(ZMU0),健康组L1?L5椎体骨密度值,病例组 L1~L5椎体骨密度值在性别间无统计学意义。说明L1~L5椎 体骨密度值在性别间无明显差别。I. L1~L5椎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骨密度值与年龄关系分析:以骨密度值 为应变量,以年龄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表2可见,健康组、病例组中随着年龄的增加,L1~L5椎 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骨密度测量值均降低(P<0.01)。2.3健康组与病例组椎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骨密度值比较:3可见,病 例组L1~L5椎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测量的骨密度值皆低于正常组L1~L5椎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测量的骨密度值(P<0.01)。说明AS患者椎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 骨密度测量值从L1~L5均低于健康人。I. AS患者不同CT等级的骨密度值比较:见表4。方差分 析结果提示:AS患者不同CT分级下L1~L5椎体骨密度都包括:①物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AS患者疼痛、僵直造成的 脊柱活动度的降低所致;②炎症、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影 响:文献[6] 道,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 率(ESR)AS患者骨吸收指标及抑制骨生成指标呈显著正 相关性,炎症抑制了骨生成,加速了骨吸收,使骨量丢失增 加,导致骨含量减低或骨质疏松。另外,炎症介质,如白细胞 介素(11-1、正-211^-6、肿瘤坏死因子(丁抓)-£(、转化生长因 子(TGF)-p等细胞因子可以活化破骨细胞,增加骨吸收,使 骨沉积下降;125(OH)2D3的影响:1,25(OH)2D3水平降低 会导致钙平衡失调和骨形成抑制;④遗传和基因的影响。如 骨密度基因、维生素D受体基因、胶原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 等都可以引起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⑤血清骨保护素 (OPC)和性激素的影响;AS患者中性激素、血清骨保护素水 平都下降,可影响破骨细胞功能;⑥静息性肠病的影响:2/3 的患者伴有肠病,这种肠病与骨量的丢失相关。⑦治疗药物 的影响:主要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另外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也有引起动物骨量丢失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l),而且随着CT分级的增加,椎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 骨密度值降低,采用bmifcmmi法两两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 (P<0.01)?

3讨 论 AS是一种与HLA-B27相关的炎症性脊及关节病变, 几乎全部累及骶體关节和不同程度累及外周关节。本病多见 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本组80AS患者中男性47例,女 性33例,男女比例1.42:1(47/33),其中HLA-B27阳性67例, 阳性率84%,较文献[2,3] 道偏低。2. AS骨含量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相 关临床研究:AS合并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早已被人们所认 知。病理表现早期为炎症累及部位滑膜细胞增生,大量单、多 核细胞聚集,血管翳形成,软骨与软骨下骨板破坏,晚期为脊 柱周围軔带、滑膜骨化。其骨质改变的突出表现主要为:一方 面是特征性的慢性炎症部位的新骨形成,另一方面为骨密度 减低及骨折风险增大[1A5]。其骨含量下降和骨质疏松发生机 制中既有骨生成的下降,也有骨吸收的增多。发病机制主要有研究表明?,在AS早期,轻度的患者中就可以出现骨 密度下降或骨质疏松,而且此表现可持续至炎症的后期[8]。本 组资料中,通过健康组60名与病例组80L1~L5椎体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 骨密度值的比较,P<0.01。说明AS患者椎体骨含量减低或 骨质疏松概率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另外本组资料还显示,43 (43/8054%)并发骨质疏松,22(22/8028%)并发骨含量 减低。其中I ~IV期出现骨含量下降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 别是 61% (1118)77% (20/26)92% (24/26)100% (10/10), 揭示椎体骨含量减低、骨质疏松可伴随AS的早、中、晚全部 阶段,而且随着CT分级的增加,骨质疏松出现得频率进一步 增加,严重程度也逐步加重。这就提示临床医生在对AS患者 进行诊治时,要尽早判断AS是否合并骨含量减低或骨质疏 松,及早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临床干预。本资料还进行了健康 组60名、病例组80L1~L5不同性别骨密度值的比较,结 果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AS患者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骨密度 测量男女之间差别不大。这与文献显示女性骨质疏松较男性 严重有较大不同。分析原因,可能与病例收集过程中病例排表3健康组与病例组QCT骨密度测量体膜软件骨密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LI

L2

L3

L4

L5

健康组

60

168+28

163±24

163±27

163±24

169±26

病例组

80

149±29

145+28

138±30

140±31

149+31

3.926

3.980

5.083

4.850

4.096

m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4

AS患者不同CT等级的骨密度值方差分析结果(恤)

CT分级

例数

LI

12

L3

L4

L5

I

18

172±18

169±19

161±19

162±22

174±22

n

26

160+19

155±19

150±21

15224

160±26

m

26

138±18

136±19

129+19

130+20

135±21

IV

10

104±25

99±20

90±27

94±27

110+28

FiM.

33.14

33.75

29.24

23.42

20.28

p{M.

<0.01

<0.01

<0.01

<0.01

<0.0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19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