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MES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版本不断升级,但更多是功能性的管理,比如 表、数据分析、设备管理,更多的是帮助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代替传统的手工的繁琐工作。然而,企业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比如说计划排产排序,计划排产在供应链层次,排序在生产制造的层次,质量管理,仓库管理,人员管理,此时已经不再是制造质量,而是完整的质量管理的体系。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有了MES,它应该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啊。但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企业随着制造的复杂化,从传统的单一的品种大批量到现在的多品种小批量,以及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设计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就就催生了更多的功能的软件的需求。
对一个企业来说,从原材料的质量到产品的质量,整个制造管理体系。后来就形成了这个市场很多的问题,既然有了MES,它应该解决所有的问题啊。但是现在的情况并没有,随着产品品种越来越多,企业不可能把所有的产品都无限量放到仓库里去,因此需要对生产进行计划和排程,另一方面需要管理的重点就是质量,企业需要把整个的质量的体系搭建起来,严格的管控自己的原材料的介入工厂,存储的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以及完成产品的质量管理。
可以说,计划排程和质量管理是制造企业特别重要需求的两个功能,而传统的MES更多的管理是制造过程的质量,因此MES需要改进。而MOM(制造运营管理系统)几乎包括了一个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所有的软件平台。其核心就是说把传统制造业制造工厂所使用的零星的单独的功能性软件通过数字化或者数据库的平台组成一个统一的环境。
MOM和MES本质不同
从本质上看,MOM与MES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所提出的概念。MOM应该是一个对象范畴的概念。MES则是一个软件产品和软件系统的概念。可以说MOM就是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身,也可以看作是包括了各种MES类产品所涉及的对象范围经过抽象化了的通用内容的上限;而MES则是为了解决某一类MOM问题而设计开发出来的软件产品。
MOM范围更广泛、明确
MOM覆盖的范围是企业制造运行区域内的全部活动,是一个抽象化了的,并且相对固定的区域;MES涉及的范围则会因其产品的设计理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的行业、地域的不同而变化,难以给出一个十分明确的界限,这就使MES和其他管理与控制系统之间的边界往往很难清晰地界定,各个软件产品间、功能模块间常常存在较多的重叠,交互关系也很不清晰,使得不同厂商的MES产品难以有效地实现集成与共享。MOM的提出避免了MES边界的争论,提供了一个更为广义并抽象化了的边界范围和一个更为明确的统一框架。
MOM和MES 整体结构不同
从内容上看,MOM与MES的整体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MOM是将生产运营、维护运行、质量运行和库存运行并列起来,使用一个统一的通用活动模型模板来描述,并详细定义了通用活动模型内部的主要功能及各功能之间的信息流。MES则通常以生产运行为核心,其他几部分运行管理弱化为功能模块,处于辅助生产运行的位置,功能十分有限,并没有采用与生产运行管理和类似复杂程度的框架来描述。
但是随着工业4.0与智能制造对车间数字化管理的质量、交期、成本要求日益提高,MES难以充分满足对于设备维护、质量和库存管理的要求,进而直接影响对于生产运行的管理。MOM的提出利用与生产运行相统一的平行框架、扩展和细化了对于维护运行、质量运行和库存运行的模型化描述,使其与生产运行相互作用,更好地支撑制造运行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总的来说,MES可被看作是MOM中问题的某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或者是某种为解决一类MOM问题而开发的软件产品实例。MOM与MES并非互相取代,MOM将为智能制造业建立一个主体框架和通用的、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MES则仍然是智能制造业最常见的软件产品和软件系统,并根据由MOM建构的主体框架、进一步向集成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易于实现集成和共享,更便于维护和升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