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了30余年从最早的用友、金蝶到最近的有赞、微盟,再到现在的第六代软件革命,企业信息化服务不断发展,同时不断引发我们的思考。
先让我们看看30年信息化风雨路
80年代:国产企业信息化起步
用友1988年成立,金蝶1993年成立。金蝶出了国内第一款Windows财务软件。
协力商霸、管家婆起步。
1992年北航华正软件工程研究所成立,研发国产CAD。1998年海尔投资,改名北航海尔。2001年改成数码大方
1981年,沈阳机床厂从德国引入中国第一套MRP
90年代初:快速开发工具
9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像样的行业软件公司。要知道,当时实业企业是自己养万金油程序员的,又会组装电脑,又会修打印机,又会开发代码。所以生产工具不大幅简化。
DbaseIII/Foxbase等快速开发工具引入中国,大连雅奇出品雅奇MIS。
90年代中期:外企ERP进入
1989年,SAP实施了中国的第一个客户:上海机床厂。1995年,SAP正式进入中国。
90年代中期:本土管理咨询公司崛起
本土管理咨询公司的崛起,和SAP、Oracle进入中国做ERP业务有很大的关系。
90年代后期:行业软件起步
行业软件公司大多在1997年之后产生,甚至在2001年之后产生。行业软件公司都是肥肉行业,如:
政务(久其)、法院(华宇)、税务(长城)金融(恒生)、电信(亚信)……
2003年: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外包开发
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商和外包开发商,他们俩其实和行业软件商是一对双生。
对外外包开发这些公司近些年也转型做国内外包开发、甚至搞企业应用软件实施。比如文思、海辉、东软、华信、博彦、软通动力、中软国际、浙大 新等等。
2010年:平台+云ERP+行业生态兴起
2010年后,平台+云ERP+行业生态开始在中国兴起。
现在:第六代软件正在革命!
按照开发的方式,中国的信息化软大致经历了六代,前几次基本上以代码开发为主,现在的第六代软件是软件开发领域具有深刻革命意义的无代码开发。
无代码开发简而言之就是无需代码编程就可实现开发,它与90年代的快速开发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开发速度极快、成本低,但是开发出的是完全专业的企业级软件。
国产无代码平台里首屈一指的当属云表企业应用PaaS平台。
云表采用的是可视化表格的开发方式,通过在类似于Excel表格的开发界面里用鼠标托拉拽,就可以搭建起任何你所需要的管理软件的架构,例如ERP、OA、CRM、BOM、HR、WMS、MES……
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个性化定制,二次开发也相当容易,开发门槛低,企业完全可以用它自主开发。
像中铁、中国电信、华为深圳基地、航天科工委等许多大企业也在用它开发,足以证明它的实力强劲。
多说不如一试,反正免费的
复制粘贴下面的链接到浏览器里打开,就可以免费获得云表,赶紧上手来试一试云表吧
https://www.iyunbiao.com/signup/1YA9PV068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