媲美WPS的CCED消失了,新型中文字表编辑软件,悄然崛起
暴露年龄的时刻到了——现在的00后可能很难想象30年前的中国人,居然要靠DOS系统里两台“老古董”软件搞办公!
1995年Office 95还没来中国时,整个中国互联网都还在“摸着DOS过河”。那时候的“微机”(就是现在的电脑)可不像现在这么随便玩,上机费比泡面还贵,连“上机作业”都得像考试一样预约。
但就是在这种“艰苦”环境下,两兄弟横空出世:文字编辑界的扛把子WPS,表格处理的老祖宗CCED。
这两货当年可是“双机必装组合”,没有它们,连财务报表都算不出来。但现在?WPS还在和微软battle,CCED却成了程序员口中的“远古传说”。
DOS时代的 “表格救星”
故事要从1988年说起。那年中关村有三位猛人:求伯君搞出了WPS,吴晓军写出了2.13汉字系统,夹在中间的朱崇君盯着满屏英文的Lotus 1-2-3陷入沉思:老外的软件连个中文表格都做不利索,咱们自己人能不能搞个更懂中国会计的工具?
这一琢磨,就诞生了CCED——中国通用表格处理软件。
别的软件还在纠结怎么让汉字不叠罗汉时,CCED已经实现了“四合一”神操作:文字编辑、数据处理、表格制作、数据库报表输出全打包。
你能想象吗?在那个连鼠标都稀罕的年代,会计们靠方向键就能画出复杂的财务报表,按几个快捷键就能自动对账,效率直接起飞。
最硬核的是,CCED 6.0在Windows系统全面统治下,愣是杀入了联邦软件销售榜前5名!而且是零广告!
更离谱的是,它还被写进了国家教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这波操作,直接让CCED成了80后程序员的“启蒙老师”。
好日子没过多久,微软的“蓝色巨人”来了!
1995年Windows 95带着图形界面杀进中国,就像智能手机碾压翻盖手机,DOS软件集体遭遇降维打击。
CCED不是没努力过,2000年推出的Windows版本试图逆袭,却输给了时代——当用户习惯了鼠标拖拽画表格,谁还愿意记那些复杂的命令?
更别说Excel带着微软的钞能力疯狂铺货,企业采购单上渐渐没了CCED的名字。
有人说CCED输在技术架构,有人说输在市场嗅觉,但我觉得,它输给了一个更残酷的真相:所有伟大的工具,都难逃“成也时代,败也时代”的宿命。
就像BP机输给手机,胶卷输给数码相机,CCED的谢幕不是不够强,而是时代的列车太快,没赶上转型的乘客,只能在站台上挥手告别。
中国软件人的倔强从来没死
好在中文字表编辑软件领域并未消沉,相关领域企业超过100家,可谓遍地开发,硕果累累,其中不乏领跑的“黑马”。
而云表平台就是其中的一匹,你敢信吗?它居然把“表格”玩出了新高度:不用写代码,只要会Excel就能开发企业级软件,从OA到CRM,从生产管理到供应链系统,普通员工花三周就能搭出专属应用。
这简直是打工人的福音:当年CCED让会计摆脱算盘,现在云表让所有人摆脱“等IT部门排期”的噩梦。
许继集团用它搭建智能制造系统,恒逸石化拿它搭建智慧工厂,中国中铁靠它搞定基建项目的复杂流程,这些知名企业都成了它的“真香”用户。
秘诀在哪?核心就俩字:接地气。它继承了CCED“简单易用”的基因,却换上了新时代的引擎:表格式编程技术让数据流转像拖表格一样简单,工作流、权限管理、消息推送这些 Excel 搞不定的高端操作,在云表里就是点点鼠标的事。
更绝的是,它支持手机端、PC端、云端全打通,完美适配移动办公时代。
小结
有人说CCED是失败的,但我不这么看。它教会我们两件事:第一,真正的好工具永远懂用户需求——就像会计需要中文表格,现在的企业需要简单高效的数字化工具;第二,技术会过时,但本土化创新永远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