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教育部再次发文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引发各界热议——
手机禁入课堂怎样拿出最优解?
手机禁令又来啦!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3月3日起执行。这是继2018年之后,时隔两年教育部再次强调中小学生手机禁入课堂。
“禁止学生手机带进课堂”随即成为各界热议话题!哈三中、萧红中学、哈师大附中、德强高中等学校应声行动,通过官微等渠道相继发布通知,推出“手机禁令”具体举措。
1 冰城多校出新规: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进课堂
此外,哈三中、德强高中、哈师大附中等也发布新规,基本内容是: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因特殊原因需要带手机进入校园的,禁止带入课堂,主动交给班主任或班主任指定的专人保管;为保障学生在校期间与外界联系,各班设非智能手机一部,作为班级公用电话,由班主任指定专人负责;或使用公共电话卡、或通过班主任与家长联系。
此次教育部发布新规定后,得到广大老师、家长的一致支持。
哈尔滨市初中学生家长陈英杰也表示:“手机是把双刃剑,但弊大于利,此次教育部要求‘有限带入校园’,而并非‘一刀切’,很人性化!就看如何落地落实,改变以往‘屡禁不止’的现象。”
2 “手机禁令”为何屡禁难止?
虽然我省很多学校都出台了“手机禁令”,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面对此次更加明确、具体的“手机禁令”,各方如何看待呢?“屡禁难止”的痛点与僵点又在哪里呢?
学校称“不好管”:难觅有效最优解
据多位老师和家长反映:学校将学生带入校园的手机进行统一管理,学生往往有办法将锁住的手机取出,或是准备两部手机来应对老师;借用班主任手机打电话的办法不现实,不仅打扰老师,而且学生也不可能与老师随时在一起;学校的IC磁卡电话就是个摆设,因为通话声音非常不清楚。所以,以上办法对于接送孩子的家长,以及需要订午餐的学生来说,可操作性不强。
家长称“管不了”:把希望寄托于老师
“她后来在课堂上,又因两次借用同学手机聊天,被老师没收了两部手机。”家长以为这回孩子能收心了,可还是始料未及,孩子让家长出7000元赔同学手机,“我当时没完全答应,第二天孩子就离家出走了……”
老师称“不敢管”:“学生万一心理承受不了,出了事谁负责?”
当前家家都是独生子女,这使学校和老师普遍产生一种心态:“神兽”们谁敢惹啊?
学生们“不服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家长背后支持 抓拍个别老师不当行为
近日,天津某中学老师课上怒骂学生的不当言论有违师德事件,因为学生录音传到 上得以曝光和处理。那么问题来了,学生的手机是如何带入课堂的?
居家上 课 师生共患“手机依赖症”
去年上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学生在家上 课,手机、电脑几乎全天候使用,师生同患“手机依赖症”,学生近视率上升、头痛、抑郁等各种身心不健康问题亦接踵而至。
3 具体咋禁 各方出高招
教育部出台《通知》的目的,是防止学生沉迷 络和游戏,这也是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心愿。如何实现预期目的?各方人士“脑洞全开”,希望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真正“良方”。
A、代替工具
哈尔滨市家长付刚:可使用只具备通话功能的电话手表,或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等。学校门卫室应设置固定电话,供学生需要时免费使用,或在校园设置电话亭供学生使用,以方便联系家长。
B、技术支持
有些家长:如同考场一般,校园屏蔽手机信 ,学生手机就成了摆设,带手机也没有意义了。
省政协委员、中国电信黑龙江分公司周德生:使用手机信 屏蔽装置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成本较低。但这一方法仅能切断 络游戏、 络视频而已,并不能限制学生玩本机上的游戏,以及观看下载到手机上的视频。他认为,管理措施+技术手段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C、兴趣转移
哈尔滨市家长郭玉芳等:学校多打造兴趣活动,使学生转移注意力,如在走廊多设置一些随手可拿的书籍、 刊等;开放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活动室等场所,或组织学生操场跑圈、做操等运动;还可以进行种花浇树、学习手工等劳动方面的技能。
D、创新引导
省政协委员、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岳奎忠:解决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改进、创新单调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吸引力的同时,拓展有益于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更多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接触 会的机会,充盈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哈尔滨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哈尔滨市第七十三中学)教师冯海燕:应利用主题班会、德育教育、校规校纪、心理辅导等形式,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使之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
E、信息教育
周德生:应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学校应重视计算机教学,不能将此课变成游戏课、电影课、聊天课。目前有的高中生,仍然不会使用word软件、不会制作PPT,不会进行电脑的简单功能操作等,这说明有些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只是“摆设”而已。
F、三方合力
萧红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刘国权:在手机管理方面,学校应起到核心作用,建立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同时,家长也要配合, 会也要营造良好氛围,只有形成三方合力,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副校长赵飞亚:有关部门应针对 络游戏商场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同时,清理 会 课平台有害信息,对不良 络文化等进行集中整治,全面净化未成年人 络空间。
哈尔滨市教师于敏:家校要合力打造一脉相承的环境氛围,家长可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虚拟世界;或是参加一些公益、志愿活动等,增强 会责任感。
4 专家提醒:校园管理更需人文关怀
别“跑偏” 监管与疏导并重
哈尔滨体育学院教授王宏坤:各学校应制定细则,将《通知》要求执行到位。同时,也要切记不能搞“一刀切”“一禁了之”,甚至跑偏。禁止带手机进课堂,但不能禁止打电话;有的学生坐公交上学,还得用手机扫码等。同时,要注重监管与疏导并重,学校和家长要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避免学生产生极端举动等不良后果。
立法根治 使管理有法可依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