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之后的今日,回看百度智能云入局智慧水务,实际上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的必然结果。
“AI就是数字时代的‘大禹’。”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这样比喻AI在水务行业的价值,“我们给排水管、水库、河道等地方安装智能设备,相当于创造了一个AI水务大脑,可以自动采集各种水质数据,智能识别各种垃圾物和违规行为,及时发现偷排漏排。改变了过去全靠水务人员一步一步的沿河巡视,无法实时发现异常问题的难题。”
2020年,百度智能云开始大力布局急需数字化改造的水务行业。很快,百度智能云拿下福建泉州“水务大脑”的单子,正式打响了智慧水务赛道的“第一枪”。直至如今,智慧水务业务已实现超5倍增速,预计增速还将持续下去。
之所以能够实现高速增长,在行业看来,正是因为智能技术切中了水务行业的要害。当前,地下管 污染、二次供水污染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饮用水质量的最大隐患,管 漏损不仅浪费水资源、增加供水企业成本,还影响供水水质,给饮水安全带来隐患。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漏损水量为91.95亿立方米,综合漏损率为13.26%,这一数字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甚远。有人统计,每年漏掉的水,大概相当于600个西湖。对于传统水务而言,引入智能技术“治水”,已成为急迫的需求。
面对治水“攻坚战”,百度智能云有自己的三层“弹药”。在江河湖库等水域,百度智能云铺设全套传感设备,为水体及水务设施搭建感知 络,形成最底层的感知层;中间则叠加人工智能引擎技术平台,将收集到的数据结合不同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并实时调节相应设备;最上层则是面向水务场景所需的专业智能应用,让水务保持安全监管或优化运行。
“人工智能是我们的核心能力,通过云智一体的思路,我们希望让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务行业里发挥作用。”百度副总裁李硕指出,“本质上而言,百度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与国计民生相关行业实现智慧化发展。”
治水“攻坚战”
我国水务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
2022年,我国水利建设迎来全面提速,仅上半年水利项目投资规模便达到4000亿元。其中,智慧水务市场投资预估在百亿元规模。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财政水利相关资金941亿元,同口径较2022年提前下达金额增加44亿元。在多维驱动力下,智慧水务正处于迅猛增长态势。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新基建及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传统水务行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较大的机遇。”百度智慧工业事业部水务行业解决方案总监汪秋婉表示,“同时,近年来生态气候的变化以及国内持续推进的城市化进程,给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都带来了巨大挑战,从而加剧了智慧水务发展的迫切性和复杂性。”
据梳理,自2014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智慧水利总体方案》、《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城镇水务“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等政策,推动智慧水务可持续发展;政策导向经历从“发展智能水务”,到“发展智慧水务”再到“构建智慧水利体系”的变化。
与此同时,5G技术、AI、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创新发展,实现了数据信息的重塑和利用,激发传统水务行业新的发展活力,进一步推动了水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此外,面对数量多、分布散、覆盖广的管 、泵站等设施与工程,增加水务信息化智能终端设备数量、扩大数据监测范围以及增强软件系统的数据承载量和分析能力,也成为智慧水务市场发展迫切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政策层面或是行业需求层面,发展智慧水务已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据介绍,我国智慧水务行业发展分为1.0的自动化时代、2.0的信息化时代以及规模化采用新一代技术去发展智慧水务的3.0阶段,不过从当前智慧水务发展阶段而言,仍处于相对早期的状态。
“相对于电力、能源行业而言,水务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亟待提升;信息化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向智能化转型的难度就更大,”百度智能云智慧工业事业部总经理常城表示,“不过在智能化思路的前提下,也意味着水务行业信息化的着力点有所不同,能够在相对更大的规划下做更实在的事。”
事实上,在技术的加持下,智慧水务颇具想象空间。从前端而言,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等新技术,能够实现24小时动态监控、实时数据采集、无损信息传输等,使水务主管部门或是水务运营单位可通过在线监测水务系统实时掌握运行状态,对异常情况做到实时预警、快速响应。
在中端,通过智慧水务平台,实现水务全流程的智能调控,包括集中监控、移动巡检、故障诊断、设备运维、优化调度等;而在后端,通过打通各环节业务流程,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构建一体化协同运营或高效监管的模式,能够降低整体工作协调成本,提升水务主管部门的综合管理效率。
“当前我国水务行业的信息化处于交替演化的过程中。”汪秋婉指出,“部分城市的水务集团逐渐开始实现水厂全流程智能化控制,通过多级调度与综合调控,逐步趋向厂站 河湖一体化协同的发展目标。”
玩家持续“竞速”
也正是看到了智慧水务的发展前景,当前行业内已有多个玩家在发力,包括百度、华为、腾讯、阿里等科技厂商纷纷跨界水务行业,布局智慧水务建设。
其中,华为基于NB-IOT技术,通过联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科技技术,切入水利水务行业ICT转型。腾讯云与粤海水务成立国内首家水务物联 联合实验室,在智慧供水、智慧排水、智慧工程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阿里云则先后提出“中台”概念、“ET环境大脑”方案,助力多家企业打造水务环保大数据云平台。
相较之下,百度智能云基于“云智一体”独特优势,在水务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和产品。据介绍,百度智能云先后与泉州水务、白云区水务展开战略合作,提供人工智能平台、集团GIS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智能化平台支撑,推进水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端到端全栈自主可控的AI技术能力是百度的一大优势。”汪秋婉分析称。一方面,百度拥有包括搜索引擎、地图等大量多维数据,基于此的AI模型算法也更为准确。另一方面,百度智能云具备从AI芯片、飞桨、大模型到行业应用等全链路的自研产品,端到端每一层核心技术均保持完全自主可控,这也是其他厂商难以媲美之处。
端到端的技术优势也推动着百度智能云在各个行业快速增长。根据11月22日百度发布的第三季度财 显示,百度智能云实现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推动百度核心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5%。
而在技术优势的沉淀下,百度已经在加速智慧水务的脚步。
今年3月,在此前为泉州水务集团打造“一体两翼”水务大脑之后,百度以1.1亿中标的广州白云区智慧水务项目。该项目将打造白云区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1+1+4”水务互联平台,即1套智慧水务感知体系、1个水务大脑(水务智能支撑与数据管理底座),以及防汛应急管理、排水智能管理、水务工程管理和江河湖库管理4大类业务管理智能化应用,从而推进水务管理高质量发展。
从治水到“智水”
“目前百度智慧水务业务覆盖了供水、排水、污水、水环境、水利等全水务场景,并通过智能化的技术框架支撑的典型应用贯穿水务业务链条。”汪秋婉指出,从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漏损管理、排水优化运营、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黑臭水体治理到水利防汛应急与流域调度等,百度水务行业的专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均有覆盖。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技术产品商业化、帮助水务行业企业进行智慧改造的过程中,百度并非一哄而上,而是有自己的核心逻辑。“总体而言,安全和效能是百度投身智慧水务最关注的两个核心指标,围绕这些指标,我们发现人工智能有大量可为之处。”汪秋婉坦言道。
例如,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市和县城公共供水总量为693.19亿立方米,漏损水量为91.95亿立方米,综合漏损率为13.26%。然而根据相关要求,到2025年这一指标需要力争控制在9%以内,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管理漏损或是物理漏损问题,均需要进行改善。
百度智能云认为,通过铺设智能设备形成 格化感知体系,并建立AI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并进行分析预测,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实时感知、快速响应,进而有效降低漏损。
目前,百度通过云智一体的AI中台建立AI模型实现对用水量的精细化预测,可实现全 漏损率降低近2个百分点。若以全国城市和县城供水量计算,相当于节约13.86亿立方米,大约是98个西湖(1400万立方米)的蓄水量。
而在百度智能云的实践中,类似的设想已经得到了验证。据介绍,百度智能云助力打造的泉州“水务大脑”主要包括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数字孪生平台等支撑平台,以及加压泵站智能调度、安全生产综合告警、厂区安全巡检等智能化业务应用系统。智能化升级使泉州水务集团整体人员工作效率提升5%以上,制水供水单位能耗下降8%,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提升5%。
在百度智能云的助力下,广州白云区的水务系统也正在逐步迈向智慧化。通过“1+1+N”的智慧水务架构建设,白云水务将实现韧性、高效、民生等集于一身的现代化智慧水务系统:不到10人就能完成对集雨面积超24平方公里水库的安全高效管理;水库管理人员可实现远程监测水雨情、渗流量等数据,24小时排查偷排、漏排等违规行为。
“目前我们在规模化复制能力上已经形成沉淀,能够结合多个高优场景进行规模化复制,”汪秋婉指出,“如果说2020年百度智慧水务在蓄力、2021年与泉州水务的合作是‘扬帆’,那么从2022年开始,通过对场景化、标准化的方案梳理,我们会持续进行业务的大规模推广与复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