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陂建起最坚固的流动“防洪墙”

没有一个困难不会被打败,

没有一座高山不可被越过。

几番强降雨,防汛队列严阵以待,纵使水位退,危险仍未除。

防汛一线大堤上,有一群热血的守堤人,依然在坚守,誓死保障一方居民的安危。

武汉黄陂区防汛一线,

就有这样一群“逆行者”,

他们坚守的身影,

凝固成感人的画面,

令人暖心,让人安心。

巡堤人员的24小时“保姆”

今年36岁的刘婷婷看上去略显疲惫,她已经在大堤上坚守了22天,作为黄陂盘龙城开发区下集村的村支书,在她的带领下,全村的劳动力自愿上堤守护一方安危。

刘婷婷从疫情开始之初就一直坚守在一线,用她的话来说从2018年上任以来就磨练不断,“但是我相信没有困难是不可战胜的。”

细心女村支书打好防汛准备战

6月29日,接到防汛命令后,半天的时间内,在位于府河西堤的下集村段,一座防汛哨棚建起。这里接上了电线,有照明灯、空调,雨衣、雨靴等,“你看这个集装箱哨棚就是靠着八个工作人员一起扛上来的。”刘婷婷介绍到。

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为巡堤人员建起一个“家”?原来早在一个半月前,刘婷婷心里估摸着汛期将至,她在 上购买了大量的防汛物资,以备不时之需。不仅如此,刘婷婷还提前联系好了电工,搭建工等人员。一声令下,搭建哨棚人员和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大堤,“守堤、巡堤是十分辛苦的事儿,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巡堤人无后顾之忧。”

女汉子坚守一线不言苦

“我们这个哨点比较特殊,全长1.6公里,按照18人/24小时一班的规律进行排班,因此巡查人员的工作量相对较大,也更为辛苦。”作为哨棚里仅有的三位女性其中的一名,刘婷婷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娇弱的女子看待,她每天都会上堤来巡查,一待就是到凌晨。

儿子步行五公里找妈妈却被吼回去了

时间都给了工作,刘婷婷照顾家庭的时间相对较少。她的儿子今年已经14岁了,虽然年纪不大,但对妈妈的工作十分支持。

当问到是否经常陪儿子时,刘婷婷嘴上说儿子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不用人陪,但眼中却透露着些许遗憾,“没办法,我既然是大集村的书记,我就要对全村2400户居民负责,必须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13日,刘婷婷的儿子步行5公里到大堤上来找她,“他那天到位于盘龙城天纵城小区的舅舅家玩,于是就步行到大堤上来找我。”刘婷婷说到,当看到儿子出现在眼前,她十分吃惊。从天纵城到大集村段大堤的哨口最少有五公里的路程,儿子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妈妈。“我当时就把他吼回去了,大堤上不准闲杂人游玩,他的出现违反了规定,必须马上回去。”面对眼前“铁面无私”的母亲,孩子只能又步行回家。

洪水的“保险墙”

黄陂黄花涝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村落,村民世世代代临府河而居。只要到了汛期,黄花涝村都会受到来自府河河水的“威胁”。

胡家移今年55岁,是盘龙城经济开发区驻黄花涝村的负责人,面对今年防汛,他却胸有成竹,这位防汛老将如何阻挡住了高涨的水位?

洪峰将至当机立断建临时拦洪堤

说起防汛,胡家移已经有20多年的经验了。1998年,他曾增援刘店村抗洪。2007年,胡家移工作岗位发生调动,每年防汛抗旱工作都会与黄花涝连上关系。不知不觉间,他积累了不少防汛抗洪经验和知识。

6月29日,接到通知,上游将有洪峰到达黄花涝村,当天府河水位已经达到了27.3米。一听到这个消息,胡家移和村委一起商议后,当即拍板下决定做一道临时拦洪土堤,避免村内大面积遭水淹。此建议得到相关部门认可。200多人用了3天时间搭建出了一个长约300米,宽4米,高3.5米的土堤,并用彩布条包起来压实。胡家移特别叮嘱施工人员在土堤外围加建了4个压浸台。

7月9日,黄陂区有关部门通 了最新雨情,担心第一道防线不够,经过研判,胡家移向相关部门建议必须再做第二道堤防,7月12日,府河水位到达了29米。当问到面对高水位是不是很有压力时,胡家移笑了笑说他一点儿也不担心,“我有信心的很,这两道堤防肯定能够挡住河水。”

查管涌抢险加强巡防

处置洪水险情的“110”

“这里有鼓泡,快插上一支红旗。”皮肤黝黑的叶洪语速飞快地对巡防人员说道,随即弯下腰用手指在出现漩涡的水流处探查了一番。

叶洪今年52岁,是黄陂区滠口水利管理站站长,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从19岁起,叶洪就与水结下了缘分,治水、管水伴随着他大半生的职业生涯。

白天巡查各个堤,夜晚在堤上守夜

南湖垸要挡住的就是朱家河的水,叶洪说,朱家河是季节性河流,河床一般很少出现水,今年由于上游府河涨水,朱家河水一度超过了28米,背后则是8000多位南湖村居民生活的家园。

作为技术人员,叶洪被称为防汛“110”,每当现场出现险情,他就要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指挥巡防人员处置突发状况,还要现场教导巡防人员如何搬运沙包、垒沙包,现场他一个人要安排好各个环节,没有时间给他等待,因此造就了叶洪的工作作风就是快,连说话速度也是十分快速。

老水利人感叹防汛技术飞速发展

说起防汛的环境,叶洪感叹现在的条件好多了。1998年,叶洪作为突击队员增援府河西堤抗击洪水。“当时背着水壶上堤,不敢多喝一口水,取水距离远,担心喝完就没有了。”叶洪回忆道。当时叶洪等抗洪人员居住在帐篷内,由于天气炎热,帐篷内就像蒸桑拿。“现在物资充分,有爱心企业捐赠的水,晚上休息的地方都是集装箱,条件好多了。”叶洪说。

“当时技术手段有限,1998年抗洪时每天只有通过观察水才能判断水情做决策,根本来不及做预案。”叶洪介绍道。现在有软件可以帮助他们预测水位,提前布防。正是此前收到了府河水位预计上涨超过警戒线25米的信息,叶洪迅速组织人员将堤坝加高了1.5米,挡住湖水的威胁。

愿我们的“超级英雄”

在每一次任务中

都能旗开得胜,安全归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6月16日
下一篇 2020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