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作为女子监狱,凉山监狱的大部分女警都奋战在封闭区内,在阻击疫情蔓延的防控一线。
男警们则坚守在保障线,成为了战“疫”的大后方,战“疫”的后援团。
这一次,我们一起看看女子监狱“男神们”组团出道的“首秀”。
旋转的“陀螺仪”
“要带东西下去吗?”“要加酒精吗?”“快来喝大锅汤了”……凉山监狱医院院长黄世伟最近出现在大家面前的频率特别高。
疫情发生以来,凉山监狱医院既要负责狱内罪犯的日常诊疗,还要为应对疫情做好各种应急准备。
(测量体温)
作为监狱医疗工作的负责人,黄世伟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围绕“控制传染源,隔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大工作,他开始了从警近20年来最漫长的值班。
从过年到现在,黄世伟一直在上班,不仅如此,每个夜晚都得做好随时准备出勤的准备,因为随时可能有人会找他。
(送中药汤)
按照上级管理规定,民警职工如果体温超过37度将进行 告和处置。
从过年到现在,他晚上带发热咳嗽民警到医院进行诊疗十多次,其中最晚的一次甚至忙到凌晨三点才回家。
同时,他还负责疫情防控相关物资及医疗用品的采购。与市、州疫情防控指挥部对接,联系口罩、消毒液、体温枪等防疫物资,联系进入监管区的民警及设备维修职工等人员的核酸检测工作。
除了黄世伟,生活卫生科科长胡江也是从过年到现在没有休息过,此次疫情防控工作,胡江兼任防疫办副主任,任务重,对上对下,对内对外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他去协调。
各类与疫情防控相关的工作非常多,无论是软件、硬件,每一件都得有回应,有措施,有结果。
(妇女节期间,胡江正在给执勤民警送花)
生活卫生科的陈洪、罗庆彬等几名男民警也是疫情防控以来就全天在线,准备相关的疫情防控物资、保障罪犯的日常物资,还要维护监管区日常的生活卫生设施,确保封闭后监管区一切运转如常。
(谢继忠在和志愿者一起帮同事领包裹)
而属于组织人事科谢继忠的工作更多是“动嘴”“动腿”,疫情发生以后,监狱将改变一直以来的执勤模式,进行了战时模式。
而老谢需要做的就是调配民警,保障战时模式的执行,刚开始的时候,他一天会接打无数电话。同时,作为凉山监狱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他们帮忙跑腿、做些力所能及帮助民警的事。
他们像旋转的“陀螺仪”,为这场战“疫”,一直没有停下来。
奔波的“创可贴”
为了保障监管区信息化的正常运转,凉山监狱信息科的伙伴们开发了很多“新技能”。
他们充分利用警务通的白名单功能,为民警的警务通调整开通了3个亲情 码,确保民警封闭后与家属的联系。
(信息技术科民警利用远程给大家送祝福)
开通了民警之间警务通视频通话功能、视频会议功能,保障封闭隔离后工作对接和信息故障处理。
因为监狱封闭管理后,通过远程操作解决封闭执勤区域监控终端、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故障。他们还在监狱led屏幕和电脑屏幕向过生日的女警们送祝福。
(勤务大队花草组职工马林元正在消毒)
而另一群奔波忙碌的人属于凉山监狱的职工们,他们负责机关办公区的消杀毒工作,每天两次对机关办公区域进行杀毒,对机关执勤民警进行体温监测,对来往监狱老区的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办理车辆出入证……
特别是保卫科的职工们,一天24小时,进出生活区的人员可上1000人,每一次进出,都得进行体温监测。“我们保卫科,以前是看门,现在是看人,这些基础工作必须都做好。”保卫科李革说。
(保卫科职工蔡道勇正在给进入小区的人测体温)
而疫情防控前期,保卫科对我狱干休所、干工生活区近1000家住户进行了大排查,宣传防疫知识,测量体温等等。
而像生产科的民警和职工,为了保障战疫期间劳动改造的正常开展,各类机器出现故障,这个时候他们就化身“修理工”上场。
(杨强、吴光宗正在帮助值班民警准备用品)
水电班组的职工们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就开始上“夜班”。其他班组的全部临时调配,往各处补充。
他们像一张“创可贴”,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万能的“暖宝宝”
特警队在这个非常时候有了更多技能解锁。他们有时候是警营里最帅的“托尼”,有时候是最萌的“快递小哥”,有时候还是最能干“维修师”、有时候是最早的“护送者”……他们是凉山监狱“守门人”。
自1月31日进入备勤以来,特警队员们成为了狱内外连接的纽带,所有进出监管区的“人车物”都得经过他们的手,安检、送进送出,来来回回。
(特警队周万兵在岗位上)
特警队民警周万兵,在工作过程中扭伤了脚,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坚持说自己能行,坚持说关键时刻不能退。
于是,拄着拐杖守住自己的岗位,而他所在的岗位,白天车来物往,夜晚通宵值守。
(封闭执勤人员的简易地铺)
这群“糙老爷们儿”,睡着简易地铺,不诉苦,不说累,不舍昼夜守着监狱大门,来来回回奔走在监管区的各个角落。他们是谁的儿子,是谁的爸爸,又是谁的丈夫呢?
(凉山监狱在前线的领导们在工作中)
最后出场的就是我们靠前指挥的监狱领导们,从过年开始,他们就把监狱当成了家,到现在,已经很多天没有回过家。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升级,他们进驻监管区,直接在一线指挥工作,住着帐篷,拿着对讲机,他们是一线的指挥部,行走的“暖宝宝”。
这是一个集体的战“疫”,在特殊的执勤模式之下,这四方天空里一切运转如常,这背后是数不清的人在为此付出努力。
他们都是这四面高墙的“点灯人”,在每一盏灯需要点亮的时候随时到位。毋须什么来证明,在这场战“疫”中,他们是我们心中最给力的“男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