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研究及下半年策略:开启新技术驱动下的新篇章

1.市场回顾

2022年年初至今(截至8/24)传媒(中信)指数累计下降24.66%,跑输上证综指13.00pct。 传媒板块涨幅处于全行业第 30。分子行业看,互联 媒体(-35.14%)、文化娱乐 (-26.63%)、广告营销(-24.63%)、媒体(-13.97%)指数均有所下跌。

年初至今涨幅较好的个股主要集中在游戏、广播电视与广告营销板块。年初至今板块涨 幅前十五的个股为:贵广 络(75.58%)、盛讯达(71.48%)、巴士在线(52.82%)、 博纳影业(46.41%)、时代出版(45.44%)、冰川 络(41.17%)、恺英 络(37.80%)、 三五互联(34.52%)、福石控股(17.78%)、ST 联建(17.14%)、金财互联(16.82%)、 世纪天鸿(13.67%)、广西广电(12.17%)、中广天择(11.61%)、天威视讯(11.61%); 年初至今板块跌幅前十五的个股为: ST 明诚(-61.19%)、内蒙新华(-56.10%)、*ST 新文(-55.56%)、芒果超媒(-51.04%)、*ST 腾信(-49.34%)、读客文化(-47.64%)、 中体产业(-47.43%)、视觉中国(-47.07%)、世纪华通(-45.53%)、蓝色光标(-44.85%)、 电声股份(-42.48%)、新媒股份(-41.70%)、ST 美盛(-41.68%)、游族 络(-41.60%)、凯撒文化(-40.66%)。

估值层面来看,传媒行业估值 19x 仍处于底部。目前传媒行业 PE 为 19x,处于历史估值 底部区域,PE 水平在全行业中处于中等水平。相较 TMT 行业其他子行业,传媒行业估 值水平高于通信行业,低于计算机行业及电子行业。

从中信板块来看,除媒体(14x)外,其他子板块估值水平均处于 20-30x 之间。细分版 块层面,互联 广告营销(34x)、信息搜索与聚合(47x)处于历史估值中位水平,其 他文化娱乐(116x)处于历史估值较高区间,其余子版块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其 中广播电视(24x),出版(12x),其他广告营销(20x),影视(40x),动漫(215x), 游戏(19x),互联 影视音频(23x)。

2.游戏:政策面企稳,VR 技术革新驱动行业变革

2.1 政策面边际改善,聚焦新品上线&游戏出海带来的成长性

受到版 、疫情、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游戏行业缺乏优质新游,整体增速有所 承压。22H1 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 1105 亿元,同比下滑 3.7%,增速首次转 负;海外市场仍保持增长势头,但增速有所放缓,22H1 中国自研游戏海外市场收入 8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6.2%。

从估值角度来看,当前A股游戏板块估值位于历史低位,截至22年8月19日行业PE(TTM) 为 18x,龙头公司三七互娱/完美世界/吉比特 PE(FY1,基于 wind 一致预期)约为 15x 左 右,远低于 2020 年水平(30-40x)。随着版 未来版 常态化发放驱动业绩修复,叠加 国内 VR 设备销售进入加速期,板块估值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前版 已恢复常态化发放,政策监管释放出积极信 。2022 年 4/6/7/8 月出版署分别 下发国产游戏版 45/60/67/69 款,发放时间间隔分别为 56/35/19 天,版 发放节奏步 入常态化。从发放数量来看,尽管相对于 2021-2022 年平均月度发放数量(104 款)有 所下滑,但近 4 月保持增长态势,板块政策面边际改善。龙头公司重点产品版 亦有获 取并将逐步上线,完美世界《黑猫奇闻 》6 月获取版 ,定档 8/24 公测,重点储备产 品《天龙八部 2》《朝与夜之国》尚在版 申请过程中;三七互娱《梦想大航海》(代理 MMORPG 游戏)《霸业》(自研三国 SLG,海外部分地区已上线)《小小蚁国》(代理蚂蚁 SLG,海外部分地区已上线)依次于 4-8 月获取版 。

政策导向清晰,出海仍为板块重要增长极。在国内版 收紧、审批趋严的监管趋势下, 相关部门反复强调游戏出海将驱动厂商调整战略,深耕全球市场。21 年 7 月 ChinaJoy 讲话肯定了游戏在文化输出中的重要地位;22 年 7 月商务部等 27 部门发布《关于推进 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培育 络文学、 络视听、 络游戏等出口 竞争优势,强调文化出海战略。当前国产手游全球影响力增强,产品海外认可度持续提 升。根据 data.ai 数据,中国出海手游占海外移动游戏市场的份额稳定增长,19-21 年分 别为 17%/20%/21%;头部厂商三七互娱/雷霆游戏(吉比特)/完美世界出海能力持续 提升,当前在 Sensortower 中国手游发行商收入榜单中位列第 4/9/26 名。

2.2 VR 打开消费级市场,或带动优质研发商价值重估

复盘 3G 时代,智能手机浪潮带动手游企业估值业绩双提升,而 VRAR 引领下一代交互 终端变革,商业模式已被验证,飞轮逐步旋转。3G 时代 络基础条件改善叠加智能手机 出货量提升,手游概念股业绩表现亮眼,中青宝、掌趣科技 2013Q4 营收、归母净利润 增速均超过 100%,与之同时,公司估值也加速抬升。我们认为,VRAR 带来的人机交 互方式的变革,头显及其配套外设将通过眼球追踪、动作捕捉、触觉反馈、方向追踪、 光学跟踪等全新技术,实现平面交互到空间交互的跨越,有望作为接力 PC、智能手机 后的新一代交互终端。游戏作为核心应用,产业加速发展或带动优质研发商价值重估。

VRAR 产业链包括“终端硬件、生产软件、渠道平台、内容应用”四大环节。1)终端 硬件:主要包括支持终端设备生产的核心技术、关键器件厂商,以及 Facebook Oculus 等头显生产商。2)生产软件:主要包括开发引擎和采集系统。开发引擎与 3D 游戏引擎 相同,采集系统包括 360 视频、拼接缝合、3D 重建等功能,往往使用在影视领域。3) 渠道平台:主要包括线上应用/分发平台和线下 VR 体验厅。4)内容应用:涵盖消费、 工业领域不同应用。消费场景包括游戏、 交、影视直播等,目前游戏为核心应用场景; 企业领域应用包括医疗健康、地产营销、工业生产等。 我们认为,产业开启飞轮的路径,或为“技术进步——硬件体验升级——VR/AR 用户 数增长——软件/内容厂商销售额增长——头部内容增加、内容生态完善——VR/AR 用 户数增长”。在此路径中,B 端/C 端用户体验(经济性、舒适性、沉浸性、互通性)为 关键痛点,颠覆型终端、内容/应用成为用户增长的核心催化。对于 C 端用户来说,此 前性价比产品 Oculus Quest 2 的推出、3A VR 大作《半衰期:ALYX》的上线均为驱 动行业增长的关键事件,商业模式已被逐步验证。

(1)硬件端:当前主流 VR 头显设备在芯片(高通骁龙 XR2)、显示光学(刷新率 90Hz 以上、单眼 2K)、交互(6DoFf)等层面配臵已有显著提升,驱动用户体验持续升级。 Facebook 旗下一体机 OCULUS QUEST2 极具性价比,自 2020 年 9 月推出以来在 Steam 平台的头显活跃用户占比持续提升,位列所有头显第一位,2022 年 7 月占比达到 50.3%。 国内来看,Pico、爱奇艺等领先厂商设备如 Pico Neo3 性能已接近 Quest2 水平。此外, Pancake 有望成为主流光学方案,具备轻量化、成像质量佳的特点,可显著改善用户视 觉体验。当前国内创维数字已基于 Pancake 方案量产一体机产品,预计该技术将被广泛 应用于主流一体机头显中。

(2)内容端:游戏为核心应用,内容生态日趋成熟。VR 游戏具备技术成熟度高、内容 易迁移、用户付费意愿强的特点,相对于其它场景(影视、办公、工业领域等)在终端 渗透初期具备更强的商业化潜力。目前主流 VR 应用分发平台包括开放生态平台 SteamVR、SideQuest 以及终端配套分发平台 Oculus Quest、Pico 等,各平台应用数量 持续增长、单应用收入、热度趋势向上。现象级爆款游戏已经诞生,《节奏光剑》、《半衰 期:Alyx》全平台收入破亿美元。截至 2022 年 2 月 Quest 平台收入累计超过 10 亿美元, 其中收入超过百万美元的游戏达到 124 个,相对于 2020 年 9 月增加 55 款。

消费级 VR 设备得到普及,软件升级逐步降低开发者门槛,VR 内容生态日趋成熟,产业 “飞轮”已开始初步旋转,全球头显出货量高速增长、Steam 平台 VR 头显渗透率持续 提升。 根据 IDC 数据,2021 年全球 VR 头显出货量达到 1095 万台,同比增长 63.4%, 预计 2022 年出货量 1573 万台,同比增长 43.7%。当前 VR 头显相对于成熟交互终端智 能手机、PC 电脑在用户体验方面仍差距较远,C 端多为部分主机游戏/科技硬核用户尝 试体验,尚未进入泛用户领域,未来仍需关注关键技术是否能得到持续进步、融合以带 来内容生态完善、用户体验再升级。

聚焦国内消费级 VR 市场,大厂牵头下“硬件+内容”共振迎来全新发展机遇。海外科 技大厂 Meta 补贴硬件价格扩大出货量以促进生态发展,同时亦发力自研、投资、收购 各类 VR 内容工作室,是 Oculus 生态能渐成体系、形成一家独大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国内消费级 VR 生态落后于海外,但值得注意的是,字节跳动收购 Pico,对标 Meta 在营销、内容、硬件端齐发力,或成为国内 VR 生态领导者,22 年 9 月即将发布新一代 头显新品; 易影核逐步沉淀 VR 内容生态,上线多款代理海外 VR 大作;创维数字发布 Pancake XR 新品,聚焦光学、显示、交互、内容全新升级;腾讯组件 XR 团队,从软硬 件双维度发力布局 XR。大厂牵头下 2022 年国内消费级 VR 步入加速发展态势,单季度 VR 头显出货量持续创新高,后续头部厂商各环节产业链布局值得关注。

3.营销:元宇宙赋能营销新业态,效率提升、场景多元

营销为当前元宇宙应用较多的产业方向,当前龙头公司如蓝色光标、华扬联众、浙文互 联等均已切入元宇宙领域布局。对于营销公司而言:1)元宇宙将改变消费者与品牌互 动的方式,驱动营销效率提升与场景升级。2)技术加持下元宇宙赋能营销环节价值提 升,长期看财务角度有望改善企业现金流与利润率。从细分领域来看,虚拟人、数字藏 品、虚拟空间在当下营销领域已有部分应用。

3.1 虚拟人乘风而起,商业化与规模化并进

虚拟数字人指存在于物理世界中具有数字化外形的虚拟人物,可分为服务型与身份型。 服务型虚拟人主要功能为替代真人服务和提供日常陪伴;身份型虚拟人主要用于娱乐和 交,可作为虚拟偶像用于内容产出或作为个体的虚拟世界分身用于 交。远期来看, 元宇宙将由数字分身+虚拟 IP 组成,虚拟人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具有较高的行业天花板。 根据量子位预测,2030 年中国数字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 2700 亿元,其中身份型 约 1747 亿元(包括虚拟 IP 1474 亿元+虚拟分身 262 亿),服务型约 955 亿元(包括替 代真人服务 840 亿+AI 助手 115 亿)。

营销公司切入虚拟人领域,服务型、身份型均有布局,成为品牌营销新方式。具体来看: (1)虚拟偶像:相对于真人偶像,虚拟 IP 具备可控性强的特点,可通过强运营模式打 造营销热点。尽管当前部分虚拟偶像一定程度上依赖“中之人”,但相对于真人偶像翻车 风险较小,且其 IP 更受系统化运营操控,价值随时间增值、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当前 阶段虚拟偶像已通过广告、演唱会、直播带货、商业代言等多种方式展开变现。营销公 司通过投资和并购技术公司或购买技术服务参与虚拟数字人业务中,通过培养虚拟偶像 实现应用层面的商业化落地。如华扬联众旗下虚拟人“Aimee”已与部分品牌展开商业 化合作,蓝色光标虚拟人“苏小妹”已成为眉山数字代言人。此外,营销公司已为多品 牌量身定制虚拟 IP 形象,如蓝色光标打造伊利金典牛奶虚拟 IP 形象典典子、QQ 炫舞虚 拟代言人星瞳等案例。

(2)服务型虚拟人:强调对真人服务的替代属性,注重交互性与智能化,具备成本优 势。服务型虚拟人通过 AI 技术增强用户体验,规模化复制能力助力企业降本增效,B 端 应用大有可为。当前营销公司从虚拟主播维度发力,AI 技术赋能直播间、演播厅降低人 力成本。蓝色光标旗下“蓝标智播”虚拟直播间于 22 年 6 月上线,个人版/专业版/旗舰 版分别定价 0.3/1.6/7 万元每年,直播间将基于 AI 算法驱动虚拟人 7*24 小时直播带货, 并提供自定义主播形象、智能问答、定制化语音 TTS 展示等多项功能,助力电商品牌通 过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直播带货转化。

虚拟人的制作技术包括:1) 基础技术:包括 AI 技术、NLP(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 别等;2)引擎渲染:早期的实时渲染只能选择高度抽象和简化过的渲染算法,牺牲了画 面质量。随着硬件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突破,渲染速度、渲染效果的真实度、渲染画面 的分辨率均已大幅提升;3)数据积累和模型:目前可实现毫秒级高速拍照扫描(高性能 的相机阵列精度可达到亚毫米级),满足数字人扫描重建需求,成为当前人物建模主流方 式,但目前 3D 数字人建模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制作参与,整体制作效率相对较低。可 见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涉及众多技术领域,且当前阶段制作方式尚未完全定型。 随着技术发展未来边际成本或持续下滑,释放盈利弹性。根据华夏时 采访数据,虚拟 人制作背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每秒的制作成本在万元左右。以 3D 虚拟数字人 为例,前期成本投入可达到数万元至数百万元,加之后续电脑、动作捕捉系统的投入, 一套设备需投入数万元至数十万元。根据贝壳财经采访,柳夜熙团队表示,推出柳夜熙 之前的半年多时间,研发成本、人员成本、技术成本等投入远超百万。从成功率来看, 根据头豹研究院的调研 告,当前中国已有数万个虚拟偶像,但能实现盈利的却不足 30%。未来随着全息投影、AR、VR 等技术持续发展成熟,虚拟数字人的制作与运营等 成本有望持续下降。

3.2 数字藏品趋于规范化,新型载体助力品牌私域建设

数字藏品为基于去中心化技术打造、具有特定的文化印记的多媒体内容,强调数字资产 的内容价值,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属性。区别于具有较强金融属性的海外 NFT,我国 数字藏品剥离了 NFT 资产属性,在监管合规范围内限制其流通,削弱了炒作风险,放大 其内容价值。2022 年上半年国家逐步完善行业政策方向,4 月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防范 NFT 相关金融风险的协议,五家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联合成立数字文化产业联盟。我们认 为,数字藏品作为文化数字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基于我国国情演变出差异化发展道路, 随着行业规范化将迎来积极发展前景。此外,人民日 6 月发文《善用数字藏品 拓展应 用场景》,亦肯定数字藏品在品牌营销、文旅文创中的应用,凸显数字藏品的正向价值。 当前国内数字藏品平台百花齐放,除近期进行业务调整的的腾讯幻核外,主流平台如元 视觉、鲸探数字藏品交易额、发售量整体呈现波动提升态势。

品牌入局数字藏品意愿提升,虚实结合双维度赋能私域流量沉淀。数字藏品兼具趣味性、 交性、稀缺性、收藏性属性,契合当下年轻消费者对于创造性、体验性的追求。品牌 方可通过发售数字藏品并与实物产品、会员权益进行联动,实现品牌 IP 价值输出,提升 消费者参与感与互动感,助力触达年轻消费者并沉淀私域流量。2022 年以来多品牌入局 元宇宙营销,伊利、美的、安踏、李宁等品牌依次发布其数字藏品,探索新型营销方式。

以李宁为例:公司作为国内元宇宙营销的先行者,借力数字藏品开展多重创新营销方式。 (1)拍卖联名 NFT 数字藏品:2021 年 9 月李宁联手艺术家周世杰,推出附带篮球明星 韦德的超现实主义新鞋数字藏品《悟道里的巫师商店》,该数字藏品受到潮流媒体的广泛 关注,最终拍卖成交价达到 112.7 万元。(2)数字藏品实体化:李宁购买#4102 “无 聊猿”头像使用权,并基于该元素开展“无聊不无聊”为主题的快闪活动,发售多款基 于#4102 无聊猿的服饰单品。“无聊猿”NFT 藏品的实体化进一步增强中国李宁“国 潮”的品牌内涵。

3.3 联手元宇宙平台,打造品效合一沉浸式营销空间

多品牌已在元宇宙平台中建设了品牌空间,拓展新型营销渠道。一方面,元宇宙营销空 间成为品牌地标,在面向年轻用户的新渠道加强品牌认知;另一方面,营销空间将结合 虚拟人、数字藏品,以低成本 3D 渲染的方式,高效为消费者提供游戏/展览/购物等多样 场景,通过强交互、强沉浸的方式感知商品促进转化。以 NikeLand 为例:NikeLand 为 Nike 建立在 Roblox 平台上的元宇宙营销空间,结合场景搭建配备多种迷你游戏,用 户可通过参加游戏免费获得 Nike 虚拟服装。在商店区,用户可以体验并购买 Nike 虚拟 物品。部分虚拟物品搭配特效,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除以上常规区域,NikeLand 还设臵多样彩蛋和隐藏游戏,用户可通过参加小游戏免费获得 Robux 或 Nike 虚拟物品。

对于该类元宇宙服务商而言,规模化 3D 场景打造&运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当前国 内具备虚拟场景制作能力的公司已发力布局。风语筑、蓝色光标等已与百度希壤达成合 作,将联手共建元宇宙交互内容生态。其中风语筑已落地奉贤新城城市会客厅,并与多 地政府/相关部门(上海奉贤、浙江德清县、张家界、上海文旅等)签约订单构建元宇宙 城市空间,预计将在 TO G 端元宇宙基建层面持续发力;蓝色光标旗下“蓝宇宙”营销 空间于 2022 年 3 月 30 日上线百度希壤,一经上线即吸引超过 110 万用户参观体验。“蓝 宇宙”为国内首个虚拟营销空间,其商业街首期有 5 家品牌入驻——安踏、金茂酒店、 东风标致、善酿者肆拾玖坊、嘿哈啤酒。未来,蓝宇宙将会开放玩家任务系统、积分兑 换礼物、站内跳转购买等功能,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元宇宙商业综合体。

4.短视频:抖快丰富应用场景,视频 加速商业化进程

流量端:时长占比超过即时通讯跃居第一,用户数稳定小幅增长。根据 Questmobile 数 据,2022 年 3 月短视频行业月活 9.25 亿人,同比增长 4.5%;月人均使用时长 56.4 分 钟,同比增长 24.2%。截至 2022 年 6 月短视频时长占比(28.0%)已超过即时通讯(22.0%) 跃居互联 细分行业首位,流量保持持续增长。当前短视频行业日趋成熟,流量增速放 缓,各平台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其中快手差异化运营策略(强化 交属性,深耕体育、 短剧、知识等垂类内容)驱动用户数持续高增,22Q1 MAU/DAU 分别达到 5.98/3.46 亿 人,分别同比增长 15.0%/17.0%,DAU 日均时长达到 128 分钟,同比增长 290%,平 台用户数、时长均创下历史新高。视频 依托微信 交生态逐步迭代产品形态,视灯数 据显示 21 年末 MAU 超过 5 亿,同比增长 79%,日均使用时长 35 分钟+,同比增长 84%。

变现端:广告受疫情影响或短期承压,抖快电商战略持续升级。(1)广告:22Q2 受到 疫情与宏观经济影响,广告主收缩营销投放预算,互联 广告大盘进一步承压,预计 6 月疫情好转后广告收入将陆续回暖。但与之同时,短视频平台内循环电商广告在当前经 济环境下韧性更强,增速与电商关联度较高,将部分抵消内循环广告承压带来的影响。 (2)电商:根据星图数据,2022 年 618 期间全 综合电商交易总额为 5826 亿元,同 比增长 0.7%;直播电商保持高景气度,2022 年 618 交易总额达到 1445 亿元,同比增 长 124%。抖音、快手近期均对直播电商战略进行全面升级,谋求长期发展。

抖音:全新升级“全域兴趣电商”,全链路引领长效增长。抖音于 5 月 31 日召开第 二届生态大会,会议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 GMV 是同期的 3.2 倍,优质内容驱动下 用户消费行为持续增长。同时,抖音电商对去年提出的“兴趣电商”全面升级至“全 域兴趣电商”,通过短视频、直播内容流激发兴趣实现“货找人”,亦通过商城、主 动搜索完成搭建“人找货”消费场景,进一步将用户消费行为沉淀在体系内,为商 家带来品效合一的长效经营。

快手:深度构建“信任电商”,新增“大搞快品牌”战略。5 月 13 日快手召开引力 大会,消费者层面,快手提出“实在人、实在货、实在价”的价值主张,业务战略 升级为“大搞信任电商,大搞快品牌,大搞品牌,大搞服务商”的四个大搞。其中, 快品牌战略是此前“大搞产业带”的全新升级,平台计划 22 年用超过 230 亿流量 扶持 500 个以上的快品牌标杆。根据快手官方数据,2022 年快手 616 实在购物节 品牌上面 GMV 同比憎涨 515%,快品牌订单量超过 1200 万。

抖快积极探索新业态,视频化赋能生活服务场景。视频 会化趋势下,短视频平台将成 为 5G 时代的基础设施和超级 APP,当前抖音、快手已从娱乐内容向其他生活服务领域 扩张。(1)招聘领域:快手 2022 年 1 月上线招聘板块“快招工”,基于下沉市场渗透优 势布局蓝领招聘业务。根据公司 22Q1 公开业绩会,22Q1“快招工”月活用户规模已超 过 1 亿,春节期间单日收简历数量高达 15 万。(2)本地生活领域:抖音发力扩张本地 生活业务,22H1 已出初具规模。根据 36 氪等多家媒体 告,22H1 抖音本地生活 GMV 达到 220 亿元,22 年全年 GMV 为 500 亿元(去年不足 200 亿 GMV)。快手 21 年 12 月 与美团达成互联互通战略合作,用户可在快手应用中通过小程序模式访问美团;22 年 1 月平台将部分本地生活业态迁移至快手小店,高效率协助本地生活商家实现交易转化。

Tiktok 领跑短视频出海,上半年电商 GMV 突破 10 亿美元。10 月商务部等 17 部门联 合发布的《关于支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第二十三条明 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覆盖全球的新媒体平台,助推优质文化内容“走出去”。我国短 视频行业发展节奏优于海外,头部企业抖音、快手、欢聚集团等已在海外有所布局。

Tiktok:领跑短视频出海,持续位列 Sensortower 全球热门应用下载榜首位,商业 化层面广告、直播电商均已向全球各个区域发力。

快手:平台主要聚焦巴西、哥伦比亚地区与 Tiktok 展开差异化竞争,根据公司公告 截至 21H1 海外地区 MAU 达到 1.8 亿人,21 年 10 月公司在巴西地区上线广告平台 Kwai for Business,并与当地零售商合作尝试直播电商变现,初步开展商业化尝试。 2022 年公司针对海外业务两次调整组织架构,当前国际化负责人由此前曾任战略、 运营、商业化负责人的马宏彬担任,或将更好地发挥海内外业务的协同效应,未来 出海业务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5.电影行业:电影市场逐步复苏,影院探索新业态

5.1 疫情后国内电影市场回暖,国产电影趁势而起

进口片缺失情况下国产影片票房占比大幅提升,优质内容的观影需求仍具韧性。2020 年全球电影市场受疫情重创,北美年度电影票房约为 22 亿美元,同比下降约 80%。国 内电影院自 2020 年 2 月起关闭,7 月 20 日影院在防疫要求控制下陆续复工,2020 年中 国电影市场票房约为 30 亿美元,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电影票房冠军,2021 年中国电 影票房约为 73 亿美元,亦超越北美电影票房。2017-2021 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持续上 升,2020 年国产电影总票房达 170.93 亿元,市场占比从 2019 年的 64.07%上升至 83.72%,一方面由于进口片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国产影片质量持续提升,中国票房前十 均为国产影片。

观影需求韧性较强,TOP10 票房影片 4 部为后疫情时期上映。截至 2022 年 8 月,中国 影史票房排行榜 TOP10 中有《长津湖》《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 3》《长津湖之水 门桥》4 部影片在 2020-2022 年间上映,说明在疫情下国内观众的观影需求仍然较强。

影院建设速度放缓,中长尾影院加速出清。全国影院数量的增速从 2018 年的 12.3%下 降至 2020 年的 5.1%,2021 年回升至 9.2%。2020-2021 年全国电影院银幕数增速持续 回落,从 2017 年的 23.8%下降至 2021 年的 8.8%,国内影院建设速度放缓,同时影片 资源出现向头部公司聚集的趋势,部分中长尾影院退出竞争。

2022 年 7 月票房首次出现本年同比正向增长。2022 年 6、7 月的内地影片票房分别为 19.18 亿元和 35.07 亿元,其中 7 月票房收入同比 2021 年增长 8.65%,是 2022 年开年 以来首次月度票房同比正增长。其中 6 月上新影片《侏罗纪世界 3》以 IP 优势和好莱坞 大片加成占据 42.7%的市场份额,国产口碑黑马《人生大事》位列第二。7 月国内电影 市场以国产片为主导,《人生大事》、《独行月球》、《神探大战》三部国产影片票房约占 7 月总票房的 80%,其中 7 月 29 日上映的科幻喜剧影片《独行月球》表现突出,以三天 共 9.95 亿的票房贡献 7 月总票房的 28.4%,为电影市场暑期档注入新活力。

5.2 疫情下影院积极“自救”,探索创收新业务

影院推出创新业务,应对行业寒冬的同时,也是尝试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受到新冠疫情 的影响,影院运营在 2020 年一度停摆,后续陆续恢复经营但客流量仍未完全恢复到疫 情前水平,电影放映业务和影院卖品收入均受到重创,各影院被迫探索创收新渠道。各 地影院推出影院写真拍摄、零食及周边线上售卖、影院银幕剧本杀、影院看剧团/脱口秀/相声等新业务。

6.长视频行业:行业重心转向盈利,长短视频竞争缓和

6.1 中美流媒体竞争格局对比:美国竞争,国内行业竞争趋缓

美国:新玩家持续涌入流媒体赛道,行业竞争较为激烈。2019 年起,迪士尼、HBO 等 传统影视媒体公司进军流媒体行业,美国流媒体竞争格局发生变化。据 Nielsen 数据显 示,截至 2022 年 5 月,Netflix 美国本土市场份额为 21%,较 2019Q4 的 31%大幅回落。 与之对应的 Disney+ 、HBO Max、 Paramount+、Peacock 等其他流媒体收视率 2019 年后有所提升,2022 年 5 月合计份额为 58%,较 2019Q4 的 48%提升明显,新玩家入 局持续挤压 Netflix 的市场份额。

我们认为中国长视频行业再度进入激烈竞争的可能性低。从中美的流媒体发展历程看, 头部流媒体公司的发展路径基本分为两类:1)互联 平台(依靠规模取胜);2)传统 传媒集团(依靠优质内容取胜)。

若考虑规模取胜的路线,中国互联 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目前互联 流 量巨头的竞争格局已经较为稳定,叠加互联 行业的严监管,各家互联 平台在中 短期既无必要、亦难有较高预算投入长视频内容的采买作,如短视频平台在剧集方 面也是以短剧和纪录片为主,与长视频平台的大剧定位差异较大。

若考虑内容取胜的路线,如 Disney+、HBO max 2019 年后发力流媒体,背后依靠 的是集团成熟的内容生产体系,国内芒果 TV 也是由传统的广电内容平台转型融合, 但历经数十年发展,国内现阶段缺少能够同时生产及运营大量优质内容、且未上线 流媒体的公司。综上来看,中国短期内缺乏长视频激烈竞争的环境和条件。

6.2 国内长视频行业现状:运营重点已从追求用户规模转向确定性盈利

行业运营重点已从追求用户规模转向确定性盈利。一方面,国内主要平台历经长时间亏 损, Netflix 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 130 亿元、180 亿元、326 亿元,而爱奇艺为亏损 103 亿元、71 亿元、62 亿元;另一方面,头部平台爱奇艺及腾讯视频的用户规模已处 于 6-7 亿的高位,持续增长的空间有限,各平台运营重点在于关注“降本增效”,头部平 台盈利能力大幅改善,22Q1 爱奇艺首次实现盈利,实现净利润 1.69 亿元。据腾讯 1Q22 投资者电话会,腾讯管理团队也确认正在压缩腾讯视频的业务成本,并推动腾讯视频实 现可持续性盈利。

降本:资源向自制自播模式倾斜,平台内容创作能力大幅提升。在成本端,各平台 逐步控制内容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面对过高的版权费,爱优腾等长视频平台 开始发展制作上游,逐渐把重心转移到自制综艺和剧集业务。随着投入的加大,长 视频内容质量大幅提升,出现了《奇葩说》、《盗墓笔记》等爆款综艺和 剧,这也 让优酷、爱奇艺等平台在长视频领域逐步上升至第一梯队。近年来,在短视频等其 他娱乐形态的冲击下,视频内容质量也成为了长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增效:行业进入会员提价周期,盈利能力建设增强。在收入端,长视频行业的变现 模式逐渐转移至内容付费,内容为本的趋势以及自制能力的提升促使平台逐步开始 提高服务价格。2020 年起,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平台先后宣布对 VIP 会员价格进行 调整,长视频行业进入会员提价周期。另一方面,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平台亦开 始融入游戏、电商、实景娱乐等业务以此丰富自身的变现模式。

6.3 长短视频竞争缓和,内容版权逐步规范化

长短视频平台间走向竞合关系。一方面,长短视频各自具有显著的特长和优势:短视频 平台的营销和传播能力不容小觑,而长视频平台的内容为其搭建起较为稳固的护城河。 因此,长视频平台纷纷尝试“以长带短”,如爱奇艺推出纳逗、锦视、姜饼视频,腾讯设 立“短剧”频道以打造中短视频,芒果 TV 推出大芒微短剧。另一方面,长短视频平台 间存在互利互惠的空间,是平台间从对抗走向竞合的基础。自 2022 年起,长视频平台 与短视频平台开启正式合作,短视频利用长视频的内容进行创作、获得热度,而长视频 平台则利用短视频进行内容宣传和引流。

海外市场的 交短视频平台是长视频重要的宣传及引流渠道。北美主要 交短视频平台 包括 Facebook,Instagrame,Tiktok,Youtube 等,2021 年 Tiktok 用户规模第三位。随 着 Tiktok 流量持续增长,各大流媒体平台在 Tiktok 均开设了官方账 以宣传其平台上线 的剧集及电影内容。2021 年 Netflix 在所有 交媒体上的粉丝 1.63 亿人,其中 Tiktok 上 有超 2000 万粉丝,位列所有视频平台首位。Tiktok 上的影视内容包括预告片及精彩内 容集锦等,是长视频内容的重要引流窗口。

6.4 影视剧公司探索新业务,积极布局元宇宙

影视剧公司凭借内容 IP及艺人资源优势探索元宇宙业务。影视剧公司陆续布局元宇宙, 希望通过元宇宙模式推动影视行业商业模式立体化改革,打破现阶段盈利困境。目前, 影视剧公司元宇宙布局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未来发展包括两个方向:1)通过数字藏品、 数字资产等形式拓宽自有影视 IP 的盈利变现途径,如华策影视 2022 年 3 月 31 日宣布 与阿里拍卖合作推出的电视剧《长歌行》纪念数字藏品;2)通过研发推出虚拟艺人、虚 拟场景 交等形式拉长内容价值链。

7.出版阅读:业绩增长稳健,关注渠道与技术变迁

国有出版公司业绩增长稳健+低估值特征明显,未来具有较强业务拓展想象空间。从估 值层面来看,出版阅读板块 PE(截至 20220819)10.71x,位于近年来较低水平。国有 出版公司因业务特性业绩增长较为稳定且现金流好,就有新业务拓展的基础优势,而大 众出版业绩增速虽受影响因素更多,但渠道变迁仍带来一定机会。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 间板块投资机会主要集中于 1)把握核心教育资源,业务变现、业务创新能力突出的教 材教辅类公司;2)聚焦渠道变迁成功、业绩逐步兑现的出版公司; 3)重视新技术变 迁,扩大 IP 变现价值的优质内容/版权公司。

7.1 把握核心教育资源,加强业务变现、业务创新能力

长江传媒:2022H1 实现营业收入 34.33 亿元(yoy+20.25%),实现归母净利润 5.99 亿元(yoy+24.79%),“出版+”“文化+”产业延伸初步成型。 1) “出版+”“文化+”产业延伸初步成型,并持续加强数字内容资源转化, 着力 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业态转型升级。2022H1,公司旗下“长江传媒数字资产管理 平台”“唯美民艺馆唯美民艺馆”等多个重点项目实施和结项。《国学经典故事》 (音频版)成为全国首份“全民阅读有声数字藏书”;“梨子提琴”“龙月”数字 资源被国家图书馆数字馆收藏。《马克思主义大辞典》融媒体资源库实现迭代升 级。 2) 全渠道营销转型取得突破。湖北新华书店集团整体和线上销售码洋同比增长均超 过 12%。长江少儿 短视频点击观看播放量突破 2000 万次,文创公司各平台 访问量突破 10 万人次。

世纪天鸿:2022H1 实现营收 1.20 亿元(yoy+26.84%),实现归母净利润 750 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数字化转型卓有成效。旗下教育 AI 系统以教辅图书为抓手,结合阅卷系 统、点阵笔等硬件设备采集、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和结果数据,以一整套解决方案的 形式向学校出售。公司产品目前已深度覆盖学生日常作业、测试等教学场景,并在四川、 山东、河南等地进行试用,已服务四十余所学校、近万名学生。

7.2 聚焦渠道变迁成功、业绩逐步兑现的出版公司

行业规模趋稳,线上渠道仍具备一定机会。根据北京开卷,2021 年由于低基数原因,全 国图书零售市场 986.8 亿元(yoy+1.6%),小幅增长,但仍较 2019 年 1022.7 亿元下滑 3.51%。渠道拆分来看,线下渠道(实体店)从 2012 年起逐渐显颓势,而线上渠道 2012 年-2019年持续两位数增长,2019年后增速骤降,2020/2021年同比增速仅为7.3%/1.0%, 我们认为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线上渠道高增。2022 上半年疫情再次铺开,2022H1 全 国图书零售市场销售码洋311.44亿元(yoy-13.8%),其中线上/线下渠道yoy-5.8%/-39.7% (主要是仓储、物流影响)。

细分来看,短视频电商增速快、少儿品类占比高。我们将线上渠道分为平台电商、短视 频电商、垂直及其他电商,根据开卷监测数据,目前传统电商(平台电商和垂直及其他 电商)仍为销售主要阵地,但短视频电商逆势增长,2022H1 同比增速 60%。不同渠道 的销售品类亦存在较大差异,短视频电商中少儿品类位列第一(61.3%),其次是 科类 (16.10%),其少儿品类集中度远高于垂直及其他电商(36.7%)和平台电商(25.7%)。

东方甄选“知识型直播”契合图书直播生态,与出版机构实现互利共赢。2022 年,东方 甄选依靠双语直播带货迅速抢占直播市场,打造“新型知识带货”直播间,截至 8 月 21 日抖音账 粉丝数 2441.5 万人,前三大销售品类分别为食品饮料、家居生活、图书文娱, 近 30 日直播销售额达 6.09 亿元,根据新抖数据,该账 目前为抖音平台图书文娱 TOP1 账 。根据电商头条,直播间佣金率大约在 10%-20%,低于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 30%的渠道费用。直播间受众主要集中在 25-40 岁,消费能力较强,其中 63.3%的人群 持有学习目的,与图书本身文化属性较为类似。东方甄选目前已与中信出版、新经典 (2022H1 大众图书实洋占有率第一,1.96%)、果麦文化、读客文化(2022H1 大众图 书实洋占有率第三,1.31%)、长江传媒等多家出版公司展开合作。根据新经典最新半年 ,东方甄选是公司直销渠道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2022H1 公司直销模式营收 4307.11 万元(yoy+73.49%),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9.65%,毛利率 50.57%(同比增长 1.35pct)。

7.3 重视新技术变迁,扩大 IP 变现价值、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7月27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