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运营预算管理模型与应用

一、 案例背景

某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运营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车辆及设备设施维修服务、技术研发、咨询培训、广告、民用通信、文化传媒、商业等。

作为新成立的企业,公司在运营管理、财务管控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

在预算编制上,主要依赖Excel电子表格进行预算的下发、填 、汇总工作,数据零散,不成体系,编制过程无法控制,数据也无法及时共享。

在预算控制上,成本费用控制仍采用手工方式,只是开展了简单的记账、算账、 账、存取数据等计算工作,在成本控制、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等方面没有信息交互管理,手段落后。

在预算考核方面,经营目标未细分落实到每一位员工,成本费用开支无法通过预算指标予以控制,绩效考核过于粗放,分散,更多的是强调部门内的协助,未能将部门紧密捆绑到经营目标上。

二、 实施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司通过多方调研,最终选择东华软件企业服务进行合作,通过整体规划、研究,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现状及发展要求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型,并借助信息技术一一落地。

建立基于运营公司业务特点的预算编制模型,标准化编制流程、预置编制依据和标准、提升编制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建立灵活控制的预算执行与监控模型,将预算控制规则融入信息系统,实现预算、资金“双维度”控制,实现预算柔性调整、重点指标实时预警的“刚柔组合”控制,实现按照公司、部门、线路、成本中心等多种颗粒度的分析与监控。

建立多维视角的分析评价模型,打通预算系统、财务系统、业务系统接口,建立多维数据分析模型,快速组合生成差异分析 表,提示不同 表使用者关注差异及根源分析,找准原因并解决问题。

三、 主要做法

本案例通过以下预算模型的搭建与应用,提升预算编制的准确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数据决策价值。

1、预算编制模型

基于业务,找到预算重点

运营公司承担着运营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职责。交通运营管理包括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管理、车辆及设备设施维修服务、技术研发、咨询培训、安保等业务。其中,运营成本预算是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重点,根据专业分为运营、设备维修、采购、人力资源、日常费用等不同业务计划,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分析,计算各种耗费的数据,确定合理标准,进行定额标准编制(设立专门的定额标准表,由财务部每年进行数据更新、维护)根据各业务计划和定额标准自动生成相应的成本费用预算。成本费用主要包括电费、设备维修费、技术研发费、安保、人工成本、三公经费加上其他费用,形成成本费用预算汇总表,并与收入预算、税金预算、费用预算汇总后,形成财务 表预算。

通过输入业务计划和定额标准,自动生成年度预算,业务逻辑如下图所示。

建立成本中心,落实责任预算

运营公司各项经营业务围绕地铁线路为核心开展,线路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技术含量高,运营安全性、精准性、可靠性至关重要。围绕线路制订成本中心,细化预算颗粒度,由3条线路进一步分解为成本中心,每条线路下挂相应的几个成本中心,共16个成本中心,按成本中心编制,以及后续按成本中心执行、控制、分析。

设计两级预算编制框架

由于公司成立不久,总体来说全面预算管理还在探索阶段,一边业务在不断扩张,一边还要积累历史数据,所以建立了两级预算管理框架:保持预算框架不变,有业务变化或者有管理需求只需要在末级后面增加明细,可增加多级,最后由业务计划和定额标准生成最末级的明细项。不仅可以适应和满足预算编制的变化,还可以连续积累预算历史数据,为未来完善业务预算体系、预算分析考核提供支持。

2、预算执行与监控模型

预算、资金“双控”体系

在预算执行控制落地过程中,将传统的“单线”预算控制模式设计再造为预算、资金两条线的“双控”模式,进行年度预算与月度资金计划的映射关系设置(预算资金双控关系)。在建立预算、资金的关系后,选择“年度预算项”时,系统会根据关联关系自动关联所映射的“资金计划”,通过“控制引擎”对所提 的金额进行“可用预算/资金计划额”校验,同时通过验证(不超支)时,流程提交成功。

业务驱动全程监控

以业务为驱动,实现事前、事中过程控制,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有效控制企业经营成本,以电费及修理费两个主要成本为例说明。

(1)电费成本

电费是轨道运营的主要成本,通过建立预算模型,结合牵引电费、广告照明电费等电费成本的相关变量,对电费成本进行测算,计算电费的边际成本,如在不影响业务的前提下,根据车站客流量大小、列车运行时段的不同,调节车站照明灯、广告灯箱的开启数量、列车的运行间隔等,有效降低电费成本,如下图所示。

(2)修理费用

轨道运营公司维修费分为修理费、车辆修理费、外委费用。根据实际业务需要灵活配置控制规则,可以控一级成本项也支持控下级成本项,执行控制颗粒度细化,成本分析颗粒度自然也就变小了,对维修各个环节进行成本分析、管理,对照各个环节的执行数据,非常容易发现消耗较多的事项,合理安排日常维检修以及大修频次,确保运营安全,优化维修费中外委维修和自主维修比例,降低运营成本。

3、预算分析与评价模型

运营公司主要成本即为运营成本,通过系统的统计电力费、维修维护费、运营费用、人工成本、安检费用、保险费等在各部门和各成本中心的执行数据,对比分析不同运营阶段、期间的总成本,来进行业务优化,管理提升,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四、 实施效果

1、全面预算管控 络初见成效

公司从决策层、管控层、执行层三个不同层面出发,通过软件功能,实现了公司战略的量化、分解,业务与财务的联动、融合,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环节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在未来的组织、业务上的横向拓展以及对预算内容、预算指标及模型等管理深度上的纵向延伸,实现了“战略量化、业财融合、模型支撑、信息保障”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了“横到边、可扩展”、“纵到底、可延伸”的预算管控 络,如下图所示。

2、成本管控主线清晰明了

? 贯穿主线:成本管控主线贯穿完整业务流程

从预算、请购、计划、合同签约、合同履约、合同结算、资金支付到账务处理,成本管控主线贯穿“五个系统、八大环节”,主线清晰,流程完整,可追溯性强。

? 控制前移:成本控制前移到业务环节

将预算控制、资金控制由原先的事后分析前移到事前请购及合同支付申请环节,提升了信息质量,避免了审批决策的盲目性。

? 双控体系:牢抓两线、并驾齐驱

1)收益预算及资金计划双控,将预算和资金同时纳入企业经济活动筹划、业务执行和事后分析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成本管控效率和效益。年度预算作为刚性约束,是企业管理的基准和红线;合理的月度资金计划能有效减少利息支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防范企业资金链风险。

2)在信息系统应用层面,完整的“成本管控系统”应包括管理合同业务的“合同系统”和管理非合同业务的“费控系统”,两套体系以成本中心、业务预算、资金预算为主线,通过数据接口实现流程和数据层面的联通,实现了对经济业务的联动控制。

3、分析考核支撑领导决策

通过预算执行分析,各部门动态、及时了解、控制自身的预算,每一个环节都实行预算控制,横到边,纵到底,使预算无死角、无遗漏,使能创收的部门尽力创收,纯开支部门尽力节约,齐心协力,做到既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又确保各项预算指标不超支。

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以及逐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变更率的评价,有助于公司领导及时掌握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对各项工作进度进行宏观调控。年度预算执行管理考核,有助于公司内业务管理的规范,通过业务预算的执行,减少随意性支出产生的企业成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7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