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谈了很多数字化转型,物联 和万物互联方面的文章,在很多文章里面都谈到软件定义硬件,软件定义世界等概念。今天就软件定义这个话题再展开进行描述。
在我印象里面第一次听到软件定义这个词是在谈SDN的时候,即软件定义 络,而后又出现了软件定义存储SDS,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概念。
可以先看下百度百科上对SDN软件定义 络的一个定义。
软件定义 络(Software?Defined?Network,SDN)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slate课题研究组提出的一种新型 络创新架构,是 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 络设备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 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 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为核心 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如果再说得通俗点,就是在物理 络的上层通过软件抽象了一个逻辑 络层,这个逻辑 络层可以实现 络资源隔离,流量控制等各种 络功能。
对应到SDS同样的道理。即在一般的存储设备上面通过软件实现存储虚拟化,抽象了一个逻辑的存储层,实现所有的存储管理能力。
再后面就出现了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
当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时候,一定会谈到超融合架构。对于超融合基础架构我们也先看下百度上对其的一个说明。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种集成了虚拟计算资源和存储设备的信息基础架构。在这样的架构环境中,同一套单元设备中不但具备了计算、 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 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实际上看了这个可能还是不太好理解。
那么再通俗点进行阐述,即当我们去构建一个数据中心的时候,实际上只需要X86服务器和交换机 络设备即可。其它的所有计算,存储等能力,我们都可以通过X86服务器去抽象,实际上包括 络交换机你也可以用X86服务器去抽象。
你不再需要购买独立的存储设备,独立的 络设备等,这些都是传统的X86服务器这种单一的硬件就能够提供计算,存储, 络交换等各种能力。
当谈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软件定义硬件这个概念更加直白地说明,即:
软件定义硬件即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硬件从物理层到逻辑层的抽象,通过软件给单一的硬件功能赋能,让单一硬件能够形成多样化的能力和效用,充分发挥硬件价值。
也就是说基础硬件本身并不会带来价值,而是叠加在硬件上的软件为硬件赋能带来了价值。同时单一的硬件本身由于叠加了软件,可以演变出多样化的硬件能力。
从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
我们先来看下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一个变化,对于手机来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话工具,而是变成了一个可移动的小型电脑。手机具备了CPU芯片,显示屏,存储这些基础的电脑核心硬件,实现计算,存储,显示等基础硬件能力。
如果没有软件定义,那么这个手机就只能用于打电话,显示屏也是仅仅能够显示通讯录,来电 码,短信,通话记录等相关信息。
有软件定义后可以看到。
智能手机在安装了游戏软件后,就变成了一个游戏机。在安装了音乐播放软件后就变成了MP3,在安装了视频类播放软件后就变成了一个可移动的电视机,在安装了学习类软件后就变成了一个学习机。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智能手机出来了,传统的类似MP3,MP4,学习机等各类硬件大量的消亡被单一的智能手机所替代。因为这些设备的能力通过软件就可以定义出来。包括语音通话能力也可以通过软件定义,而不需要依赖运营商 络。
也就是说智能手机不再是一个单一的通话工具,而是一个智能的可移动多媒体中心。
从传统企业到软件定义汽车
最近有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智能汽车和软件定义汽车。
对于传统汽车大家都清楚仅仅是一个方便出行的交通工具而已,其核心的能力就是移动出行。但是随着智能汽车和软件定义汽车概念的提出,通过软件对传统的汽车硬件设备进行赋能,让传统汽车变成了一个可移动的智能终端。
你完全可以将汽车理解为一个可移动的大手机。
即在传统汽车最基础的交通出行能力上,我们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各种增值服务能力,比如智能驾驶,比如让汽车变成一个移动的多媒体中心。
其次汽车作为一个硬件设备,动力总成,底盘控制,车身控制,辅助驾驶控制等硬件能力都可以通过硬件 关以API接口的方式暴露出来。汽车的辅助驾驶,加减速,停车,碰撞预警等各种行为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软件来定义,这些能力本身可以做到足够灵活和可变。
这个时候你会看到,汽车不再是简单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而是变成了可移动的第二家庭,具备了足够的可玩性和可扩展能力。
软件为硬件赋能
在软件定义硬件里面始终在强调一个词,即软件为硬件赋能。
简单来说就是传统的硬件基本是一次性的买卖,但是基于硬件可以无限次的拓展和安装各种软件,同时单个软件本身还可以无限次的拓展各种内容提供。
因此硬件-》软件-》内容+服务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在谈物联 的时候,我经常会提到物联 生态这个词,即硬件本身只是提供最底层的计算,存储或连接能力,真正发挥硬件价值的一定是软件和内容服务提供。
硬件本身可以不赚钱或免费,但是基于硬件提供的软件和服务一定能够赚钱。
类似最早的小米手机基本就是不赚钱或低利润切入市场,手机硬件仅仅是软件的一个载体,为的是更好地将软件和服务延伸到消费者,通过持续提供软件服务而实现盈利。
回到汽车来说,传统的汽车销售有些厂家则是汽车本身第一次售卖并不赚钱,但是后续通过4S店服务来赚钱。而到了新的智能汽车和软件定义汽车阶段,那么汽车不赚钱,后续则是通过持续提供软件服务,软件内容服务来赚钱。比如汽车厂家推出的智能驾驶软件包,辅助娱乐软件包,后续的内容订阅服务等即是这种模式。
软件定义一切
实际上要理解软件定义一切并不太容易,简单来说就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所有的内容或者能力都是通过基础硬件+软件来定义的。
软件本身包含了应用,算法, 络等核心内容,实现了为基础硬件赋能。
软件定义制造和工业互联,那么在有了基础的制造设备后,可以在制造设备上抽象一个逻辑层,将设备能力以API接口方式暴露给前端,通过软件可以对硬件进行更换的操控和编程,实现制造过程的柔性等。
智能家庭同样的道理,各种智能设备本身具备可以编程,可编排的属性和能力,通过软件应用来实现了硬件间的协同和灵活编排,满足了家庭各种业务场景的需求。
各种硬件仅仅是提供各种基础的,标准的计算和存储,感知能力,但是软件本身具备足够的可变性,可创造性,通过软件为硬件赋能,可以极大的挖掘传统硬件的价值以满足业务场景需求。
软件定义实际包括两个关键内容,其一就是软件本身的平台化和智能化,其二就是硬件本身的进化。硬件本身进一步模组化,其能力能够通过软件API接口方式向上暴露,通过操控软件API接口来让硬件本身具备可编程能力;而对于软件来说本身又基于平台化开发API能力接口,以方便上层应用快速构建。
软件定义一切,简单来说就是有了基础硬件作为底层支撑,所有的上层能力都可以通过软件定义和抽象出来。硬件本身进一步模块化,能力进一步API接口化,而软件本身则进一步可组装,可编排,可灵活定义。
硬件不再是提供传统的单一能力,而是通过软件发挥无限可能。所以在智能时代,当你看到一辆智能汽车的时候,你已经很难将其定义为一辆简单的交通工具。通过软件定义,汽车可以发挥无限可能。
因此在此强调下软件定义的本质,即通过软件定义来实现了抽象世界和物理世界的一个统一,硬件本身没有价值,只有通过软件为硬件赋能,硬件才产生价值。对于传统各种硬件厂商同样道理,封闭本身没有价值,只有将硬件能力足够开放,才能够支撑上层软件的注册和接入,来为硬件创造价值。
所有的硬件能力都将被软件API接口化开放,所有的硬件公司最终将变成一个软件平台化解决方案公司。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