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孩子每天戴牙套12小时,谁在贩卖焦虑?

卷卷三岁四个月的时候,就戴上了牙套。那是一种可取下的活动牙套,学名叫双曲舌簧颌垫矫治器。妈妈何彩忧心女儿的下牙覆住了上牙,这种症状通俗的叫法是“地包天”,学名叫“反颌”,她把矫治器卡在女儿上颌牙里面,每天让她坚持佩戴12个小时,睡眠时也尽量不摘下。

四个多月后再看,矫治器已经把卷卷的上牙顶出来了,小女孩笑起来的时候,上下门牙碰在一起。为了这个效果,何彩付出了一万元,卷卷付出了痛苦。由于后槽牙被垫高,佩戴牙套初期,她的上下门牙无法完全咬合,露出缝隙,导致吃饭很慢,“像没牙的老太婆”。佩戴牙套睡觉时,卷卷无法将嘴巴合拢,舌头顶在上下牙之间,她还曾用舌头顶掉矫治器,啃咬矫治器。

卷卷还太小,说不出自己的感受。但何彩对效果满意,医生告诉她,反颌越早治疗,疗程越短,且未来基本不会复发。何彩咨询的医生来自厦门一家私立儿童口腔医院,门店开在商场里。

根据本世纪初口腔界泰斗傅民魁的一项流调结果,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错颌畸形患病率约有70%,但在权威专家看来,“早发现早治疗”的概念在儿童领域是错误的。中外许多研究显示,所有种类错颌畸形的最佳矫治期均在8岁之后,有的人在8岁后矫治效果更好,有的人4岁矫治和8岁矫治效果相同,但出于对幼儿的人道关怀,并不倡导过早矫治。

母婴博主的焦虑

何彩是90后全职宝妈。平时,她喜欢将与女儿卷卷的生活分享在 交软件上,有几百粉丝。2021年7月的一天,她收到一条私信,对方自称本地某儿童口腔诊所的推广人员,邀请她带女儿到店免费体验洗牙、全口涂氟与颜面筛查,还提供试戴隐形牙套的机会与100元 酬,只需事后帮忙在 交软件上发一篇推广笔记。在当今的 红经济时代,母婴博主接推广很常见。“私人诊所进行这种类似探店的宣传还是挺正常的,同期还有和我一样为他们宣传的人。”何彩说。

在15篇笔记中,共包括16位小患者接受了这家儿童口腔诊所的服务(其中一篇笔记是龙凤胎),项目包括清洁、涂氟与十项全面筛查,小患者在三岁半到六岁不等。除了何彩与卷卷的视频笔记外,其余均为图文笔记,涉及这家口腔诊所在当地的4家店面。

包括何彩在内,至少有8篇笔记在文中表达了“立刻给孩子在这一诊所安排矫正”的想法,部分甚至强调“选择了透明款”。但除了何彩确实为卷卷戴上了矫治器,其余博主均没有发布后续进展。

“我发现得比较早,就想着回头孩子三岁了要去看,但是其实那时候也不懂去哪看病。”何彩说,带女儿看病的想法一度搁置,直到收到推广人员的私信。被推广的儿童口腔医院离何彩家很近,就在她时常逛的商场里,体验过程也很舒适,何彩说,私人诊所不像通常认知中的医院,装修富有童趣,布置成女儿喜欢的冰雪奇缘的主题,在等候区,玩偶、绘本和动画片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服务也到位,令她感到“温馨贴心”。之前考虑带女儿矫正时,何彩首先排除了公立医院。她认为公立医院“冷冰冰”,嘈杂且服务不够耐心,女儿会在矫正过程感到难受而排斥。

何彩获得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互联 ,她搜索后发现,这家诊所在省内连锁经营,针对儿童口腔问题,“比较专业”,这让她最终下定决心让女儿在这家诊所治疗。2021年9月,卷卷三岁四个月,被诊所的医生诊断为前牙反颌,“牙性的问题”,医生建议趁卷卷年龄小立刻矫正,这样相对较快且效果可期。于是,一副双曲舌簧颌垫矫治器进入了卷卷嘴里,是一个粉色透明凝胶状的固体,覆有曲折的钢丝,钢丝顶在上牙后面,从正面看不到。在平常佩戴的过程中,用大拇指将矫治器往上顶后,钢丝卡住上门牙,听到“咔嗒”一声即可。医生建议佩戴矫治半年,然后再观察半年,一个月复诊一次。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固定矫治技术的发展,此类活动矫治器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上述论文提到,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双曲舌簧存在力量过大,衰减过快,易于折断,且复诊间隔时间较短等缺点。另有1998年发表于《口腔医学》的一篇论文介绍,活动矫治器的明显的缺点是依赖于患者的合作,同时因其很难产生复杂的牙移动所需的两点接触,对牙齿的移动是有限的。所以相关研究多聚焦于改良,偶有研究坚持其对儿童早期矫正的有效性,但研究数量相对有限,研究质量相对不高。

儿童矫正并非越早越好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对幼儿进行牙齿矫正没有必要。在北大获得正畸双博士学位,目前供职于赛德阳光口腔诊所的关心介绍,儿童早期矫治的最佳时机是在8至10岁,这段时间是孩子的发育高峰,“骨骼生长发育塑性特别快”,而牙齿矫正的根源就在于骨骼的重塑,因此在这期间进行矫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在发育高峰前进行矫正,虽然有时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会增加孩子的治疗周期。“本来能半年完事的矫正,如果更早开始,很有可能拖成两年。”关心认为,如果孩子的童年在矫正牙齿的痛苦中度过,会降低孩子的生活质量,也会伤害亲子关系。她建议最好是等孩子自己觉醒,“要让孩子自己知道矫正是有好处的,从而自愿进行矫正。”

关心介绍,在8岁到10岁的发育高峰期,适合纠正骨骼的发育异常,比如上下颌骨发育不足或过度,或者牙弓过窄。“可以很肯定地说,这个时候进行早期干预,即使后续需要治疗,也会大大降低治疗难度,提升治疗效果。”她指出,在早期矫治中较为常见的,是对“地包天”的干预,对于鼻基底凹陷的小朋友,在这个时候进行骨骼的牵引,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或者是下颌骨过小,这时候刺激一下,下巴就会长出来。

反颌即“地包天”,中国在近30年前就已经对其早期干预情况有了研究。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徐宝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1995年,他曾研究过对反颌的早期矫正。当时,他发现,已经有国外研究证明,对4岁幼童进行矫正,和到8岁再开始矫正,最终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发达国家并不建议4岁开始矫正。“孩子那么小,很难配合,心理也不成熟,矫正是个痛苦经历。”

徐宝华的研究从1995年开始启动,至1998年结束,研究结果重复了国外的结论,他随后又追加了对8岁和12岁儿童矫正情况的对比研究。最后发现,儿童在八至十岁时,上颌骨发育最活跃,是做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反颌的最佳时机,此时矫正事半功倍,“做早了效果不理想。”

需要前方牵引的儿童,主要是被认定为上颌骨发育不足为主的“骨性反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儿童是牙性和功能性反颌,徐宝华认为,对于这些儿童,虽然早期矫正也能干预回来,但4岁矫正,与8岁矫正的效果是一样的,而8岁矫正时,由于孩子心理成熟,依从性更好,可能效果更好。“所以综合结果就是,不论骨性、牙性还是功能性,都是8岁开始做最好。”他建议,每个儿童第一次看正畸医生的时间,应该是8岁之后。

徐宝华说,他研究发现,一半以上儿童的反颌是骨性的。“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儿童,即使两三岁时候解决了反颌问题,最后还是要复发。”他解释说,骨性反颌的原因,在于上颌骨长得慢,下颌骨长得快,“就像两个人跑步,一个跑得快一个跑得慢,在两三岁的时候,差距还没那么大,但随着年纪增大,差距会越来越大。”因此,建议对于骨性反颌,尤其是面中部凹陷、上颌骨发育不足儿童,建议8~10岁开始治疗。

儿童正畸低龄化

这些观点令正规的正畸医生感到惊讶。关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两年她时常接诊到非常低龄的小朋友。就在前几天,她接诊一个病人,对方带着自己三岁的宝宝一起看诊,并称某儿科诊所的医生说孩子有咬合问题,需要矫正。但关心惊讶地发现,孩子长着“完全一口正常的乳牙颌”。

“我很震惊,你知道吗?我就想,在什么样的利益驱动下,你能下狠心建议给三岁的孩子做矫正?”关心指出,有些儿童口腔诊所夸大幼儿的状况,“贩卖焦虑”,当成功把牙套戴在孩子嘴里后,如果最终复发了,就会推卸责任说是因为孩子太小,家长没有管理好导致的。“实际上,这些机构不会教家长对幼儿进行行为管理的,只是说不戴不行,最后就是干预失败,这时候诊所又说孩子还太小,以后大了再继续干预。”

关心指出,口腔正畸市场的过度低龄化值得警惕,“孩子的市场确实特别巨大,因为家长可能不舍得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但是他们愿意花钱给孩子,很多不良的医疗机构,就是抓住了父母这种心理上的特点,想把家长的钱从兜里掏出来。”但不论幼儿还是成人矫正,都属于医疗行为,都应该遵循医疗的标准和规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