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设备培训。
司法鉴定中心幕墙。
电子数据实验室。
电子数据培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司法公正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司法效率的提升;司法效率的提升,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最高人民检察院《“十二五”科技强检规划纲要》要求检察机关全面提升科技应用能力,全国基层检察院在感受“科技强检”的魅力之后,又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为其注入新的活力。2012年以来,常德市检察机关为全面贯彻落实高检院和省院工作要求,不断提升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成为我市检察工作的突出亮点之一。5月26日,在全省检察机关创建科技强检示范院工作会在常召开之际,我们特别推出常德市检察机关打造科技强检示范院的专题 道,来窥探科技强检的魅力与活力。
编者按
早在2011年,检察机关就“科技强检电子信息系统研发与示范”项目申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获得批准,当时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位副检察长难掩激动地说:“实现了检察机关国家科技立项零的突破,是科技强检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仅仅从字面意义上来认识科技强检,或许您多少有些不明就里。如果您看过最近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速度与激情7》,您肯定还对电影里让所有人无所遁形的“天眼”系统印象深刻,而如果这套系统真能变成现实,那么未来运用这种高科技抓捕犯罪嫌疑人和恐怖分子将变得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就是科技强检的力量。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和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从2012年起,常德市人民检察院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开创性地提出了要打造科技强检示范院的重要决策,力图突破科技强检关键技术,转化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拓展检察科技应用领域,加强科技工作模式创新,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在省院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考核中名列前茅,市县两级院9项检察技术工作经验被高检院、省院推介。
“支持常德成为湘西北检察技术司法鉴定中心的目标,请技术处重点指导。”2013年9月11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游劝荣把市人民检察院的《关于检察技术工作改革与发展三年规划有关情况汇 》转给分管技术的副检察长及各市州院检察长。两天后,省检察院向全省转发了常德检察技术发展与改革方案。
科技强检,就像是给常德市检察机关的检务工作插上一双新时代的双翼,正欲趁势飞翔。
从老旧落后到弯道超越
绘好一张科学规划信息技术发展蓝图
2011年刚从陕西西安到常德市检察院检察技术科工作的时候,“90后”周培元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那时我们的设施很落后,一些可疑文件难能检验出有建设性的结果。”周培元介绍,有一次他接了一个文件检验的案子,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鉴定压痕字迹,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可用,他借来了法医看片子用的老旧灯箱查看,无法辨识;后来又到单位弱电井里的暗房,用手电打侧光靠肉眼来辨别压痕,也没辨识出几个字;倒腾了好几天,勉强利用相机把各种侧光下的压痕拍出来,算模糊地辨识出了字迹。
不光是技术设备的严重匮乏,据调查,当时影响全市检察技术发展还面临着技术门类不全、专业人才流失、鉴定案源减少等难题,并且,根据2007年《人民检察院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各基层检察院从检察技术门类、设备、人员方面,均达不到单位鉴定资格的基本条件,无法独立开展司法技术鉴定工作,让检察技术的发展举步维艰。
穷则变,变则通。市检察院检察长余湘文介绍,从2012年起,市检察院党组向省院请示后,派遣学习考察组到上海、江苏、湖北等检察技术工作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就建设科技强检示范院做了大量扎实的前期筹备工作,将“提高检察技术与信息化工作水平”作为全市检察工作的重点课题,将科技强检作为推动检察工作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开始了部署推进。
2013年,市检察院拟定了《常德市检察机关检察技术改革发展三年规划》,提出“三年三步走”打造科技强检示范院的思路:
第一步是2013年12月底前,完成技术先进、设备齐全、人员集中、环境优良的司法鉴定实验室、侦查指挥中心、案件管理中心等软硬件建设,服务本市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第二步是2014年12月底前,实现为本地公安、法院提供技术服务,立足湘西北,将技术服务辐射到周边地州市检察机关;第三步是2016年12月底前,司法鉴定实验室树立全省检察技术司法鉴定权威,争取通过国家二类司法鉴定实验室认证。其它技术信息平台全面投入应用。
这一规划受到了省院和市委的大力支持,为我市检察技术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领导基础和愿景蓝图,走上了从老旧落后到弯道超越的新轨道。
从一纸一笔一电脑到数字检察
造好一艘配齐配强信息技术设备的航母
走进市检察院,壮观的侦技大楼上高悬的国徽透出庄重和威严,院内井然有序的花草旁,一辆辆警车似一把把未出鞘的利剑整齐排列,来往的检察官身着制服、胸佩检徽,严肃中带着干练,让人不约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曾经一人一张纸一支笔的落后办公模式,转瞬间升级到了最现代的数字检察。
余湘文表示,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站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建立科技型检察院,运用高科技服务检察工作,更好地打击犯罪,维护司法统一和公正,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除了便捷化信访接待平台,2013年以来,市检察院按照“三年三步走规划”,立足“服务执法办案、服务机关管理”,完成了司法鉴定平台、复合化指挥中心平台、信息化案件管理平台、规范化两录监控平台、 络化信访接待平台、集约化后勤保障平台等6个信息技术平台建设,2014年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拿2014年成立的“常德市惠林司法鉴定所”来说,它是迄今为止湘西北地区唯一一家经省司法厅批准设立、国家司法部注册备案、全省鉴定门类最全的林业司法鉴定机构,彻底改变了我市检察机关无法独立开展林业司法技术鉴定工作的窘境。我市检察机关司法鉴定实验室投入使用以来,办案数量、质量、效果均跃居全省前列,涉林刑事案件技术鉴定工作已步入权威、专业、科学、规范的轨道。
而投资620万元、建成面积420平方米的集“信息查询、情 收集、无线取证、数据分析、遥控指挥、定位追捕”六位一体侦查指挥中心平台,则具备了《速度与激情7》里提到的“天眼”系统最初步的侦查跟踪功能,使我市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现了从旧手段到新模式的飞跃,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在协助省院反渎局抓捕岳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某某一案6人过程中,常德市检察机关的科技装备发挥了关键作用。
再高科技的设备,也应以人为本,尤其是体现在检察技术中。市检察院还对总面积640平方米、拥有12间谈话室的办案工作区全部安装了监控视频和声光 警设备,同时配备了空调、温湿度显示屏、语音降噪等配套设备,服务审讯谈话,2014年以来,在办案工作区完成了377次853小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此外,余湘文还特别指出,只有将保障现代化与执法办案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装备的保障作用。所以,市检察机关建成信息化案件管理中心,率先在全省实现信息化案件管理,通过运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开展 上执法质量考评、推行执法信息 上公开、自主研发赃证物管理平台、开发运用律师在线阅卷系统,服务执法监督。
“我们为公车都统一安装了GPS定位系统和行驶记录仪,就是要将科技强检促进司法公开公正。”
从资源独享到均衡发展
建好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促进科技强检的根本目的,就是有利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推进检察工作的整体发展。高端的设备只是一个基础,而如何实现,则需要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 ,市检察院的做法是,立足“运用”,推进“一体化”机制,统筹整合信息技术资源,促进办案工作均衡发展,进而提升服务检察业务工作水平、促进检察技术和信息化工作发展、提高检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
因为新的硬件、新的平台,对检察机关的软件和检察干警的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建波介绍,检察机关先后建立了常德市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管理规则》等13项检察技术工作制度,促进了全市检察技术工作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还将全市检察技术人员纳入整体培训规划,统一组织学习培训,为全市检察技术人员适应新平台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避免重复建设,市检察院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全市检察技术案件均可按照程序使用司法鉴定中心实验室专业设备办理,形成了以市院实验室为龙头、各基层院小型设备为补充的技术设备一体化大格局;市检察院还依托先进的司法鉴定实验平台,将技术鉴定服务向系统外辐射。
经过统一招录,目前全市检察专业技术人员已增加至38人,电子数据、文检、法医、司法会计4个重要检察技术门类,形成了门类齐全、配置合理、管理规范、保障到位的专业技术队伍。在此基础上,还建立鉴定项目领头人机制,确保检察技术各门类均有领头人员和协作人员,各项技术工作全面均衡发展。有了检察技术力量的保障,2014年以来,市院统一调配全市检察技术人员,共办理各类案件755件次,其中技术协助366件,文证审查345件,文检43件,勘验检查1件,另外开展双录428人次,办理物证照相、录像、其他视听资料共计282套,实现了技术力量共享,提高了办案效率,让一度没落的检察技术工作一跃成为了常德市检察机关冉冉新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