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CES 2017 复出到如今的 Nokia 9 PureView 预售,2 年多的沉浮让粉丝们渐渐接受了诺基亚是一个 Android 品牌的事实,只是需要强调,这个诺基亚并非原本的诺基亚,而是系出鸿海(富士康)的 HMD 代理了这个品牌而已,除了这 5 个字母以外,整个产品的形态、思路、研发等等其实完全不一样。
而对于真正的老诺来说,相当多的粉丝认为,当年它没有及时进入 Android 阵营,是其最终致死的根本原因。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诺基亚当年为啥就会这么做呢?咱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吧。
当然,首先笔者要说明,对老诺而言,转战阵营的关键是 2009-2010 年,而那个时候笔者还在上学,也没认识哪个老员工透露一些当时的内部信息,以下内容都是通过分析当时诺基亚和对手们,以及市场上的公开信息,从而总结出来的。
// 诺基亚自估过高
现在看这个观点必然是认可的,历史证明自从iPhone崛起,诺基亚就在日薄西山的轨迹上一路前行。然而讲道理,真的把时间轴回推7年,又会有多少人这么认为呢?很少,认为那个时候,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产品声望,毫无疑问老诺还是王者,最多最多只是不如前几年那么BUG了而已。老司机们可以回想一下,09-10年你们选购机型时老诺的分量,我们自然也可以相信,诺基亚自己也认为它是手机界的大腿,最多是居安思危罢了,更不会想到短短数年之后就得卖身给微软。
从这个定位出发,对于老诺事实上的选择我们也会有些理解了:对于老诺而言,它既然是大腿,为什么还要去 Android 阵营抱谷歌的大腿呢?即便是用了 Android,然而那时候的 Android 阵营,至少有作为创始厂商并被消费者认为是安卓正宗的 HTC,和在供应链树大根深的三星,任何一家都不见得会甘心屈尊老诺之下,那么自居王者的诺基亚“下嫁”给谷歌,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而无论是抢救塞班,研发 Meego,抑或是转向 Windows Phone,一旦成功老诺还是世界第一,自然诺基亚更会倾心于后面这三条路。
当然,如果后面失败了,那就是一条死鱼,连咸鱼都不如,事实也是如此。至于如果当时老诺“弃暗投明”,此后的轨迹我们也可以参考相似的老对手摩托罗拉,在2011年后国内厂商的严重冲击下,最终也走上了卖身之路。
// 诺基亚低估了 Android 和谷歌的能量
既然如此,诺基亚实际上是怎么做的呢?自以为强大,左右开弓,既在抢救 Symbian,又在研发 Meego,搞不好已经开始和微软接触,总之,没有集中力量于一个方向。这种做法的优劣不容易直接讨论,显然这是内部妥协的结果。我们可以先看看外部,看看当时的谷歌是怎么做的。
谷歌在 2009 年 5 月发布 Android 1.5,而 T-Mobile G1 即 HTC Dream 作为首款实用机型上市还在半年之前,在不到一年之后的 2010 年 1 月发布了 Android 2.1,系统本身已经完善开始进行优化 UI 设计的工作。彼时的谷歌的开发速度被形容为创纪录,平均每两个半月就发布一个新版本,而厂商们的跟进也异常得快,为人所知的经典机型 MOTO Milestone 和 HTC Desire 等等的发布时间都不晚于 2010 年 2 月。
于是诺基亚为它的托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然如今来看老诺即便集中火力,其开发实力也很难媲美作为软件巨头的谷歌,更别说彼时谷歌还开挂了。
// 诺基亚内部过大的阻力
上面其实都是对外,要么是老诺自己没判断好形势,要么是不足够了解对手,其实在诺基亚内部,也肯定有很强大的阻力。这一点我们可以分别从软件和硬件来说。
软件这边,很多人总把老诺当成硬件厂商,事实上老诺在软件上有两大杀手锏,一个是此前完全收购的 Symbian 基金会(即 Symbian 系统的所有权),另一个则是 ovi 服务体系。不过可惜,如若转向 Android,这俩都是拖油瓶。
首先 Symbian 作为另外的系统,自然不会融入安卓体系,而厂商可定制的 UI 交互上,Symbian 本身也没什么可取之处,笔者在 2012 年体验了一次 Symbian Belle,实在是接受不能。这样转向安卓之后,所有 Symbian 的财产,无论是人还是代码资源,全部都成了呆账,相关员工的饭碗也受到了现实的极大威胁,必然会反对,而且参考其体量,在诺基亚内部的影响了也一定很大;
至于 ovi 也是同样的原因,谷歌推进 Android 的同时还在推广自家的 Google 服务,想成为阵营内主流厂商必须内置,这也必定会和 ovi 造成冲突,对于诺基亚而言自是养虎为患,这样作为诺基亚引以为傲的部门,ovi 肯定会反对谷歌,自然也会力阻诺基亚转向安卓。
而硬件方面,则是诺基亚这些年自己给自己挖的深坑,即便在 Android 出现之前,Symbian 和 WindowsMobile 争锋的时候,诺基亚在硬件配置上就根本无法和对面相提并论,围绕祖传 ARM11 处理器和最高分辨率 640*360 屏幕的供应链体系让它只能活在 Symbian 封闭的温室里。然而 Android 在硬件上无疑就是 WM 的继承者,诺基亚转向安卓就意味着整个硬件供应体系的推倒重来,否则连百元机都不如,这样不仅多年经营的合作伙伴 络瞬间崩塌,甚至采购部门员工们的饭碗也可能不保,反对也是必须的。当然,这些人也想不到老诺这么一折腾就真挂了。
换言之,这也就是老话讲的船小好调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诺基亚看上去强大,但它的财富反而成为了牢笼。当然除去塞班,老诺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个肯将 ovi 当宝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微软,只是结果各位也都知道了。
所以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然,如今的 Nokia 变成 Android 品牌,也是因为鸿海系 HMD 和当初老诺的自我定位和姿态完全不一样所致,只是除了价格。不过讲道理,如今这个产品力,诺粉们能接受就怪了,好不容易来个旗舰结果还是卖 5000+ 的 845,敢情一个字母 500 块?背后的原因其实可以猜得到,因为从 上第一次流出五摄背盖的照片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很明显,HMD 或者说富士康的研发水准还是差了不少,欠缺历练,导致大体定型之后的调试和试产一拖再拖。
事实上这也不是 HMD 一家的问题,再看看隔壁 TCL 的黑莓,而联想的 Motorola 也没好到哪去,几乎所有那些继承老品牌的厂商,产品力都不行,但个个都不是良心货。为啥呢?只是因为他们想太多,想把授权费的成本赚回来。然而要知道,如此水平的产品原本哪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有这么多人吐槽,这已经是品牌 召力显灵的成果了。
因此,买个牌子不代表改头换面,产品水准才是大头。对厂商来说,自知之明必须要有,更何况互联 时代自家底细分分钟被扒,单靠 logo 能打得动谁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