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备状态,制造现场管理一体化可以这样做

在制造现场,协同生产的目的是将生产各环节组织起来,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从目前制造企业生产实践来看,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协同的事项主要有异常处理、现场管理与即时决策两类。解释的再细一些,就涉及到生产计划协同、工时调整协同、工艺调整协同、质量检查协同、设备问题协同、物料供应协同、工装工具协同以及人员调配协同等。

  • 要想协同好这些事项,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保证需要协同的各环节能相互通气、彼此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 信息是连接各环节的媒介,只有信息流协同,才能趋动协同事项整个流程的协同,最终实现制造现场生产协同。
  • 信息流协同

    你真的了解吗?

    让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让收到信息的人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同时让其他相关人员知道他是怎么做的。

    这样的解释看上去有点绕,说得再简单点,举个例子:

    某产线发出缺料预警,现场管理人员接到反馈后,判断缺料对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协调仓库在指定时间送料,仓库备料、送料的动态情况随时反馈给产线和现场管理人员。

    产线、管理人员、仓库三方协同一致,因信息的有效传递,完成了一次物料供应协同,确保产线不会因为缺料而停机。

    如果没有信息传递、三方互不沟通会是怎样呢?结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业务流协同,各环节相互配合、协调一致,首先要做到的一定是信息流协同。

    信息流协同

    断点应该如何打通?

    在传统的机械行业中,机械设备大多以集群的方式布置。为了完成产品的加工,生产工序的半成品需要在不同工序之间运输,这就是工序之间的浪费运输,随着物流和信息流,断点也会出现。

    01异常处理协同,保证实时可控

    制造现场异常是指可以导致停工或生产延迟的情况。如计划异常、品质异常、产品异常、物料异常、设备异常、水电气异常等,这里以设备异常为例。

    如自动生产设备,大多时间不需要人在旁边看着,就可以自动完成生产任务。如果发生故障,却没有及时通知到维修人员,就会导致产线停产,影响订单交期。在这种情况下,异常处理协同信息流开始出现了断点,就是没有即时 警。

    制造企业可以借助设备管理系统对不同设备、设施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异常,快速锁定异常位置、传回异常信息、及时进行预警,并将异常传递给责任人,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维修。同时,在系统的帮助下,制造企业可以固化处理流程、记录异常处理过程的节点数据,与监视系统配合,实时掌握异常处理进度。

    这样,整个异常处理的信息流就形成了闭环,实现即时 修、即时通知、即时处理,保证异常实时可控。

    02三化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现场管理,即我们常说的对人、机、料、物、法、环进行一体化管理,其难点在于如何统一。而决策即预测,即时决策的难点在于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定。

    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人负责多条产线的情况很常见,如何在“1Vn”的情况下做好现场管理工作,确保生产顺利进行?

    决策一般由管理层负责,但是管理层不在现场的情况也很多,如何在“置身事外”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即时决策,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这当然还是需要先协同信息流,这个时候,企业就需要通过“三化”来为即时决策搭建一个“桥梁”。

  • 数据化:决策的前提是要获得准确的现场状态数据,有且能够实现数据及时统计、并实时查看才能利于及时决策。
  • 透明化:借助大屏、PC、手机等终端,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增值应用,以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历史数据、实时数据,提醒、预警、建议一目了然。
  • 执行量化:决策信息要能在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监督执行、责任明确。
  • 小处着手

    从车间「全流程智能化」出发

    设备是工厂的核心,在整个信息流协同中,设备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想实现现场管理一体化,打通断点,首先要从设备入手,让设备“开口”,才能有“数”可以分析决策。

    鼎捷设备云是面向海量离散设备(如注塑、冲压机、CNC等)进行标准化联 的云端服务平台,聚焦“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实时状态监控、工艺参数优化、生产任务执行”等场景,利用IT+OT融合技术强化企业制造能力,真正将设备利用效率提高,设备工艺能力优化,从而提升工厂的整体效益。

    对于企业而言,工业设备的“充分利用”对信息流协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数据发现企业管理问题,降低成本和能耗、提高效率和质量,实现精细化管理提升,才能真正一步步实现制造现场管理一体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