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年的非典我不怕,因为我当时只是个孩子。而今年我怕了,因为我有了孩子。」这是很多新手宝妈宝爸近期的心情写照。
新手爸妈,总是欣喜中又充满着焦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宝宝。宝宝的身体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爸爸妈妈就心神不宁。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宝宝,是爸爸妈妈现阶段非常关心的问题。
而宅在家少出门、科学喂养是现阶段保护宝宝行之有效的办法。[1]那么如何做到科学喂养呢?我们特约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科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保学组荣誉组长——毛萌教授,来听听她的喂养建议吧!
0~6 月龄宝宝
? 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食物,0~6 个月的宝宝建议首选并坚持纯母乳喂养
这段时间不能经常出门,晒不到太阳,同时要注意及时、足量补充维生素 D(400 IU / 天)。
哺乳期妈妈因为食物受限,不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 A 和胡萝卜素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给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适量补充维生素 A,以保证其肠道和呼吸道免疫功能的发挥。[1]
? 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首选适合 0~6 月龄宝宝的配方奶喂养
符合国家标准的 0~6 月龄婴儿配方奶,会添加宝宝所需的维生素 D,可基本满足 0~6 月龄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2]
6 月龄以上的宝宝
母乳富含免疫调节物质,对提高宝宝免疫能力有很大帮助。[1]在母乳量不足或不能继续母乳喂养时,建议选择适合宝宝年龄段的婴幼儿配方奶喂养。[3]
在保证摄入充足奶量的基础上,妈妈还要在宝宝 6 月龄后及时添加辅食,原则是: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3]
? 注意让宝宝每日摄入适量的肉、鱼、蛋
? 宝宝的辅食应尽量保持清淡口味
0~2 岁是宝宝味觉偏好形成的重要时期,6~12 个月更是关键期。这个时期保持清淡口味可以明显减少宝宝偏食、挑食风险。控制宝宝盐和糖的摄入量,还可以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罹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综合征的风险。[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
小于 3 岁不同年龄阶段喂养的建议表
少给宝宝吃盐,很多宝爸宝妈都有了共识,那怎么给宝宝吃糖呢?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关于「糖」的那些事儿。
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
不要在 3 岁以下婴幼儿辅助食品中
添加游离糖[5]
1. 那么,什么是游离糖呢?
游离糖包括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浓缩果汁中的糖分,以及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如葡萄糖)和双糖(如蔗糖)。游离糖通常大量存在于饮料、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中。[6]
短期来讲,游离糖的摄入可能会增加宝宝蛀牙的风险,长期来讲,可能会影响宝宝一生的味觉偏好,宝宝可能偏好甜食,增加儿童期和成年后的肥胖风险。[7]可见,游离糖是名副其实「坏糖」!
2. 并不是所有糖都是「坏糖」
母乳中的乳糖除了能给宝宝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外,还有很多健康益处
调节宝宝肠道菌群:未吸收的乳糖有助于促进宝宝肠道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帮助宝宝打造健康肠道。肠道中拥有人体最多的免疫细胞,健康的肠道有助于宝宝自身免疫力的发挥。[9]
有助于培养宝宝健康的味觉偏好:乳糖口味淡,甜度仅为蔗糖的 20%~40%,减少宝宝偏食风险。[10]
降低宝宝蛀牙风险:蔗糖在口腔中发酵会形成有机酸,侵蚀牙齿,引起宝宝蛀牙。而乳糖引起宝宝蛀牙的风险更低。[11][12]
促进宝宝对钙等矿物质的吸收:未被消化的乳糖可被肠道微生物分解为乳酸等有机酸,降低肠道 pH 值,增加钙等矿物质在肠道内的溶解度,从而促进钙等矿物质在宝宝肠道内的吸收。[11][12][13]
我国 2010 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中,也建议婴儿配方奶的首选碳水化合物应为乳糖,并明确乳糖应占配方奶碳水化合物总量的 90% 以上。[15]
所以,对于母乳不足或不能母乳喂养的宝宝,只要不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况,都建议首选全乳糖配方奶喂养。
3. 如何识别婴幼儿食品中暗藏的「坏糖」
糖类的名称五花八门,「好糖」的阵营中除了乳糖外,还有「低聚半乳糖」、「多聚果糖」等益生元成分,可以帮助宝宝肠道有益菌生长。[16]
而「坏糖」的阵营,除了有直接标识的蔗糖(白砂糖)外,还有麦芽糖、果葡糖浆、玉米糖浆、葡萄糖等。[4]
爸妈们在给宝宝挑选配方奶时,可选择含糖成分为乳糖、低聚半乳糖、多聚果糖的配方奶,同时识别其中暗藏的「坏糖」。
简单一步就能揪出「坏糖」
快来试试
不是所有「坏糖」都像
蔗糖、白砂糖这么容易识别
记不住「果葡糖浆」
这样复杂的名字怎么办?
这款「一拍识糖」的小工具来帮你搞定!
只要打开它
对着产品配料表拍张照
就能让那些
「不建议 3 岁以下宝宝吃的糖」
统统现身
快来试试吧!
希望新手妈爸能认真对待「糖」这个既「甜蜜」又「危险」的话题。
为人父母者,必为之计深远,一个健康强健的体魄,是爸爸妈妈给宝宝未来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妇幼人群居家膳食/喂养指导建议
.https://mp.weixin.qq.com/s/m8B51Qon6-FavOsonIpORA
[2]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 6 月龄内婴儿母乳喂养指南.临床儿科杂志.2016.34(4):287-291.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0~3 岁婴幼儿喂养建议(基层医师版).2016.54(12):883-890.
[4]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7~24 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临床儿科杂志.2016.34(5):381-387.
[5]http://www.euro.who.int/en/health-topics/disease-prevention/nutrition/publications/2019/ending-inappropriate-promotion-of-commercially-available-complementary-foods-for-infants-and-young-children-between-6-and-36-months-in-europe-2019
[6]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5.
[7] Schwartz C,etal.Development of healthy eating habits early in life. Review of recent evidence and selected guidelines.Appetite. 2011 Dec;57(3):796-807.
[8] GrenovB,et al.Undernourished Children and Milk Lactose.FoodNutr Bull. 2016 Mar;37(1):85-99.
[9] 荫士安. 人乳成分——存在形式、含量、功能、检测方法 [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 , 2016.89.
[10] G Schaafsma,et al. Nutritional Significance of Lactose and LactoseDerivatives.Encyclopedia of Dairy Sciences.2002:1529-1533.
[11] 魏奎,等. 乳糖在人体内的营养特性.2012.33(3):187-189.
[12] Neff D. Acid production from different carbohydrate sources in human plaque in situ. Caries Res. 1967;1(1):78-87.
[13] Ziegler EE,et al. Lactose enhances mineral absorption in infancy.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1983 May;2(2):288-94.
[14] 姜毅.新生儿乳糖不耐受.2014.29(6):414-417.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2010.03.26.
[16] Gibson GR,et al.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SAPP)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prebiotic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Aug;14(8):491-502.
合作专家 毛萌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科学教授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保学组荣誉组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