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 梦想 | 有迹可循
小艾学姐 以总分351(录取分数线300),专业课127(录取分数线70)的分数考入电子科大软件工程专业,在电子科大学习5年,多次担任老师助教、助管工作,因此对学院老师非常熟悉;对于专业课复习有丰富的经验,熟知重难点;希望能够帮助学弟学妹们顺利通过考研难关!
软件过程模型作为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是学习掌握需求分析、设计、实现等的前提,也是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每年考试都是必考的考点,考试难度相对较小,因此同学们对于这一块的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软件过程模型也常称为软件开发模型、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和软件工程模型,是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它能直观表达软件开发全过程,明确规定要完成的主要活动、任务和开发策略。
一.常见软件过程模型介绍
特点:
2.原型模型
原型:一个部分开发的产品,使客户和开发人员能够对计划开发的系统的相关方面进行检查
优点:
3.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是一种非整体开发的模型,是一种进化式的开发过程。它允许从部分需求出发,先建立一个不完整的系统,通过测试运行这个系统取得经验和反馈,进一步使系统扩充和完善,如此反复,直到软件人员金额用户对所设计的系统满意为止。
增量模型结合了原型模型的基本元素和迭代的特征,采用了基于时间的线性序列都会输出该软件的一个增量。每一个增量的开发可以使用瀑布模型或者快速原型模型。
增量:满足用户需求的一个子集,能够完成一定的功能,小而可用的软件。
优点:
缺点:
4.螺旋模型
特点:
优点:
缺点:
二.现代软件过程模型
- 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型
优点:
缺点:
基本原则:
优点:
缺点:
二.软件过程模型选择参考原则
在我们学习掌握了每一个模型的特点以及优缺点之后,考试中有一种题型是给你一种实际情况,让你根据情况结合每一种模型的特点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模型,对于这种考题学姐给大家总结出了以下的参考原则:
- 前期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瀑布模型;
- 用户无系统使用经验,需求分析人员技能不足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原型模型;
- 不确定因素很多,很多东西无法提前计划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增量模型或者螺旋模型;
- 需求不稳定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增量模型;
- 资金和成本无法一次到位的情况下,采用增量模型;
- 对于完成多个独立功能开发的情况,可在需求方分析阶段进行功能并行,每个功能内部尽量遵循瀑布模型;
- 全新的系统开发必须在总体设计完成后再开始增量或并行;
- 编程人员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采用敏捷或迭代模型;
- 增量、迭代和原型可以综合使用,但每一次增量和迭代都必须有明确的交付产品和出口原则。
三.考试题型
那么针对这一部分必考的内容,在我们的考试中经常有哪些题型呢?学姐给大家总结了一下:
- 选择题
如果考试中考察选择题,那么针对本部分的内容考察的就较为简单,考察的主要内容就是每一种模型的特点以及模型之间的区别,如阶段之间具有顺序性的模型就只有瀑布模型一个,例题如下:
例:瀑布模型也称为经典生命周期模型,(C)
- 是一种迭代模型
- 是增量的模型
- 是顺序的模型
- 强调设计的模型
2.判断题
判断题的话跟选择题差不多,难度系数都较低,考察的内容也是比较基础,例题如下:
如果需求不明确或者需求会发生变化,可使用增量模型或原型模型。(√)
3.解答题
如果考察简答题的话,可能相对来说考的内容就会更加多一些,除了需要你能够理解模型的特点、优缺点以外,需要你能够将不同的模型进行简单的比较。
4.简答题
对于简答题的话,有可能会让你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模型,这个时候就会需要用到我们前面讲到的选择模型的参考原则。
考研即便难,但是大家还是一届比一届人数多,一路走来,太多坎坷,愿每一个考研er都能一战成硕!
成电的软件工程属于川内比较火热的一门考研学科,竞争自然不用说。我在读研及辅导期间总结出了很多关于本校本专业的备考经验,如有幸我能带着你们一起学习的话,我一定倾囊相授,助大家圆梦成电!
20成电软件工程 | 关于专业课复习你想要的都在这里!(内附复习疑问解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